今年以来,泸西县坚持“一个试点树标杆、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机构抓落实、一个奖评促成效”,从全县8个乡镇中优选9个村(社区)开展农村党员服务管理积分制,推行“服务有积分、积分有奖励”,让试点村党员“人人有岗位,个个定职责,事事比服务,处处作表率”,实现“带头服务”与“发挥作用”的深度融合。
一、定内容,合理设置积分指标。以百分制进行党员服务积分管理,采取分类计分办法,分值由日常岗位服务积分、季度民主评议积分两部分构成。日常岗位服务积分围绕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五大服务”内容合理设置岗位,引导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具体细化岗位服务内容,合理量化岗位服务分值;民主评议积分每季度末开展1次,由村党总支牵头组织党员评议确定。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一些试点村推行“一加一减”计分法,形成正向加分与反向扣分相结合的机制。三塘乡连城村党总支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抓手,设置政策宣传岗、民情收集岗、调解纠纷岗、轮流值守岗等岗位,进行相应的服务加分;中枢镇糯布村党总支针对违纪违规和违反社会道德、破坏党员形象的情况,设置参加赌博或封建迷信活动、参与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等扣分事项。
二、立规矩,严格规范评分程序。党员服务积分考评由村党总支牵头,按照“四道程序”自下而上进行。“第一道程序”是个人自评:党员人手一册《服务积分卡》,根据本人一个季度以来的具体服务表现,对照服务积分考评标准进行自评打分,由所在党支部统一整理收集。“第二道程序”是党员互评:试点村党支部每季度末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党员互相交流,对照党员实事积分考评标准互评打分,同时,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参评打分。“第三道程序”是支部评定:在党员自评、互评和群众参评的基础上,党支部认真核对党员《服务积分卡》和支部党员积分台账情况,及时向党员本人反馈和确认。“第四道程序”是总支审定:村党总支对支部上报的党员服务积分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征求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下乡工作组组长、挂钩联系乡镇领导的意见后,向支部作出结果反馈。
三、亮分值,全程做好积分登记。以村党总支登记管理为主,由各乡镇党委指导试点村党总支发放使用《党员活动证》,亮出党员身份,并统一制作党员服务积分卡、党员服务积分管理簿,人手一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及时、准确记录党员服务情况,作为量化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各村党总支积极推出“积分榜单”,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公开栏、综合服务平台、手机短信等平台和载体,将党员服务积分结果和排名情况进行7天的张榜公示;建立“群众服务需求菜单”、“党员服务积分榜单”,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菜单服务”模式,深入宣传党员“五大服务”事迹,激发党员之间的良性“攀比”,增强党员服务荣誉感。如:金马镇山口村推行《口碑》、《逆行》制度,把服务事项记录在《口碑》册中,每天准时在广播里宣传,公示在公开栏内;把不良行为录入《逆行》册,通过广播点名道姓进行批评教育,并以“2件服务实事冲抵”,激发服务正能量。
四、分等次,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实行日常“积分奖励”制度,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列出一定经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把党员日常服务积分按照分值兑换成相应等值物品给予党员奖励,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相结合。同时,把党员服务积分情况作为衡量党员先进性的杠杆,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结合年底民主评议,划定分数值将党员评定为优秀党员、模范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等5个等次。坚持把“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农村党员创业互助基金”、相关经济发展项目向优秀、模范党员予以倾斜,并优先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农村“明白人、带头人”等,对积分靠后的党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跟踪帮带,把积分情况作为预备党员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参考。如:中枢镇长安社区建立“爱心传播站”,小到一包盐,大到一桶油,党员积累的1个积分都可以在“爱心传播站”兑换30元生活日用品,一些党员主动将个人积分“转让”给困难居民,树起了服务与奉献的标杆。
【实践启示】党员服务积分模式的引入,把党员推到了服务的“赛场”和“考场”,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将党员管理考核量化公开,打破了凭主观印象考评党员的习惯模式,使评价有了硬邦邦的依据,也为其发挥作用增添了持续动力。
相关专题 |
· 强党建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