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双联系”换来“双收益”——芜湖市探索实践“双联系”工作制度

胡沐 沈启旺 王丽

2016年05月13日14: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9月,芜湖市委下发《中共芜湖市委关于建立“双联系”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市范围正式启动“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工作。2015年2月,市委继续深化拓展“双联系”工作,将“双联系”工作职能调整至市委组织部,市委“双联系”工作办公室作为市委抓群众工作的机构同时挂牌成立,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了“双联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530多个市、县区党政机关与965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联系机制,结对联系了8433名困难户、2467名信访户,有效构建了全市“双联系”工作大格局。几年来,“双联系”工作已成为芜湖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生动实践,成为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不少创新举措也为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了宝贵经验。

察民情,走亲不走秀

健全发现问题机制。按照“联系群众不留死角、为民服务全面覆盖”的要求,走访群众做到“五必访五必问”,即困难户必访、必问衣食冷暖;发展户必访,必问致富经验;返乡农户必访、必问就业现状;老党员老干部户必访,必问发展良策;上访户必访,必问事情原委,零距离沟通交流,收集第一手意见。

实行“四听两卡一记”,确保干部“走亲不走秀”。“四听”即重点听群众生产生活、民生工程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两卡”即向联系户发放“党群连心卡”和“群众诉求卡”,方便双向及时沟通联系。“一记”即党员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及时记录走访情况和群众需求。各级党员干部离开“案头”,走向“村头”“田头”,熟悉“户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沟通方式。“双联系”工作开展以来,芜湖市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设立群众互动及发声版块,让群众讲真话、摆问题、提意见,如:镜湖区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由“代表联系群众”向“群众联系代表”转变,形成代表与群众的“双联系”,群众可随时随地联系代表,推动人大代表从“荣誉型”向“履职型”转变。

顺民意 事事有回音

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全市所有乡镇成立群众事务代办中心,实行定点代办、上门代办、流动代办的服务模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乡”。围绕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不知道政策、不知道流程、不知道找谁”等办事难的问题,建立阳光办事制度,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审批项目、服务项目、办事环节、工作时限、办理结果等,实行“一看便知、一问便明、一办便成”的阳光操作。

健全解决问题机制。推行群众诉求一体化收集、精准分析、综合研判、系统解决、责任倒逼的“五步工作法”。通过完整的闭环系统,规范问题发现、收集、研判、处置、督办、回访和评价等机制,做到程序明了、流程清晰、权责明确、效果明显、群众满意。对群众诉求定时处理、限时办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做、事事有回音。

扩大双联系工作延伸和覆盖。“双联系”由党政机关延伸到事业单位,由机关干部延伸到一般党员和各机关单位中。遴选了公安、教育、卫生、农业和市场监管等五个直面群众的职能部门,开展“五个百结对帮扶”活动,使“双联系”工作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

暖民心 结对“一家亲”

加强三级服务。党员个体层面,推行“1+1+2+n”认亲交友模式,即1名在职党员,与1名退休党员、2户社区家庭结对构成1个“亲友模式”,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提供相应的n项帮助与服务;基层党支部层面,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与村(居)网格、院落、楼栋党支部开展“1+1”结对服务,制定服务计划、作出服务承诺;机关单位层面,统筹整合机关单位资源,通过组建“党群互助组”和“志愿服务队”,集中人力物力组团上门服务。

铸牢稳定之锚。推行“一家亲”阳光信访,以“4567工作法”统揽群众工作。按照“接待受理零推诿、记录诉求零失误、严格期限零超时、一次办结零反复”的“四零服务标准”;提出“站位有高度、谋事有宽度、工作有力度、办事有速度、接访有温度”的“五度要求”;对办事人员、办事规定、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实行“六公开”;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信访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报告制、信访责任追究制、督查督办制、群众满意度评价制“七项制度”,让群众对信访事项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的监督。

转变工作作风。开展“换位体验转作风”专项活动,机关干部到村居换位体验,反思基层在忙什么、盼什么、自己能为基层做什么,做到第一时间了解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结果。

为民计 搭台办实事

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对帮扶活动。鸠江区推行了两个“1+1+1”的创带发展模式:一个是“江南社区+群众事务助理员+江北重点村”创带模式,在江南片遴选6个经济实力强、队伍素质高、党建工作硬和文化底蕴厚的社区,与江北片6个经济落后、党建薄弱、基础设施不全的重点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各级群众事务助理员肩负起沟通、协调、运作、发展职责;另一个是“优秀企业+群众事务助理员+江北重点村”创带模式。4家辖区内优秀企业与江北四镇各1个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各村聘请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顾问”,为重点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推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芜湖县在全县村居推行了以“四个一”为标准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即规范村(居)为民服务代办点硬件建设,实现一站式受理;规范村(居)为民服务代办点公开设置,实现一单式公开;规范村(居)为民服务代办点办事程序,实现一条龙服务;规范村(居)为民服务代办点资金发放,实现一卡式连通。

构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运行的新机制。探索实行以村党组织委员会为核心,村委会自治为基础,以村民议事会、项目理事会和项目监事会“三会”为平台的“两委三会制”,村级重大事项均由村民议事会先行民主协商提出方案,经“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后,由项目理事会具体负责实施,项目监事会全程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惠民生 提升获得感

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坚持将财政增量向民生倾斜,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镜湖区安排资金4亿元,实施了20项民生工程。三山区投入专项资金1.37亿元,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22项民生工程。芜湖县投入5200余万元,实施东湖公园截污、城乡一体化供水等4项民生工程。

加大民生重点工程建设。镜湖区扩大了大病救助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免收住院门槛费。弋江区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为游离于低保、医疗政策之外的因病致贫家庭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及时救助。

改善基础设施。全市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大力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道路桥梁维修改造、老旧小区、菜市场改造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改善人居环境。 

《党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