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案例征集展示活动

民族文化宫学习品牌:民族文化大讲堂

2016年05月11日15: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民族文化大讲堂”创办于2014年,是在国家民委党组的重视鼓励下,由民族文化宫和国家民委直属机关党委共同打造的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每月举办一讲,迄今已成功举办20讲。“民族文化大讲堂”自创办以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着力打造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聚焦国家文化政策解读,探索民族文化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力推民族特色学科优秀专家的国家民委重要文化品牌。

“民族文化大讲堂”源于2013年民族文化宫为推动学习型文化事业单位建设而创办的“文化讲坛”。民族文化宫文化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和研究专长举办讲座,分享研究成果,“文化讲坛”营造了民族文化宫浓厚的文化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文化讲坛”举办了7讲,受到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宫的文化内涵和扩大“文化讲坛”的影响力,在国家民委党组的支持下,民族文化宫决定适时提升“文化讲坛”规格,要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国家民族工作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端宣讲交流平台和文化品牌,并将“文化讲坛”更名为“民族文化大讲堂”。 

国家民委领导对“民族文化大讲堂”寄予厚望。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指出“民族文化大讲堂”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拓创新,要办出品牌,办出亮点,加大宣传力度。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以《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为题,作为“民族文化大讲堂”的首讲嘉宾开启了“民族文化大讲堂”的精彩讲座。

著名文化学者和专家们高度关注、积极支持“民族文化大讲堂”。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社科院院长助理郝时远、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等著名学者莅临“民族文化大讲堂”举办讲座。讲座的专题有对传统文化涵养个人素质的思考,有对国家战略和文化产业政策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与解读,有对诗歌艺术与诗人情怀的鉴赏和共鸣等。主讲嘉宾们谈文化、谈历史、谈艺术,都没有离开对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切, 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倡导民族文化发展的正能量,他们在讲座中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和睿智见解令大讲堂的听众印象深刻。

新闻媒体对“民族文化大讲堂”持续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在京中央新闻、国家民委委属媒体对“民族文化大讲堂”进行了相关报道。此外,民族文化宫官方网站开设了“民族文化大讲堂”视频专栏,获3万多点击量,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推送每期讲座信息等方式,扩大了大讲堂的宣传力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来自30多个部委单位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2000余人参加了讲座,“民族文化大讲堂”也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共享之地和民族工作者素养提升的优质课堂。

“民族文化大讲堂”广受欢迎,品牌价值不断聚拢,是因为在选题上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国家民族、文化工作层面,围绕国家机关中高级公务员、事业单位领导和专家能力素养建设,深度解读和探讨民族文化相关主题,内容注重体现前瞻性和纵横古今中外的视野境界,持续跟进服务目标听众的需要需求。例如丹珠昂奔讲授的“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郝时远就中国文化多样性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解读;魏鹏举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解读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性、权威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

我们将不断总结办讲经验,进一步探索“民族文化大讲堂”的发展模式,着力在传播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下功夫,在博采众长、汇集百家上下功夫,在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大力拓展“民族文化大讲堂”的覆盖面,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受众的获得感,让“民族文化大讲堂”真正成为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民族文化传播平台,为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