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吴倩

2016年04月27日13: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刚刚解放的东山岛一片荒凉,有田无法种,种了无收成。恶劣的环境使人们不得不成群结队外出乞讨。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下定决心: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向风沙宣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的党,是已经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的党。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因此,强调党性就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我们党内从来就不缺少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坚守了党性要求。

彭德怀:不忘劳动人民本色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撤销了军队内的所有职务,只保留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他也从中南海迁居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一面参加中央党校高级班的学习,一面在庭院里开荒种粮、种菜,淘塘引水,植藕养鱼,决心实践向毛泽东提出的“自食其力”的保证。

1961年1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得知这个消息后,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到农村去做调查研究,请求中央允许他先去湖南故乡搞三个月,了解农村情况。毛泽东在信上作了批示:“彭德怀到哪里去都可以。半年也行。”

1961年11月3日,彭德怀回到了家乡湘潭县乌石大队为民生产队。在家乡调研期间,他发现家乡人民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还有不少贫困户,吃饭问题仍没有解决。他心里十分难过,多次对干部们说:“唉,我在旧社会给饿怕了,所以才起来革命。没想到革命胜利12年了,我们的人民还是吃不饱肚子,这教训多深刻呀。”

在家乡调研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当听说乌石大队的干部为了搞爱国卫生运动,把社员的热水凼(dàng)都填了时,他语重心长地对干部说:“把热水凼都填了,农家肥就丢了基地,这要不得。最大的卫生还是要把肚子填饱嘛。”一天晚上,彭德怀正在灯下写调查报告,忽然停下笔来,起身往黄泥大坪走去。他在月光下左右环顾一阵,然后对随从人员说:“黄泥大坪这地方,两边肩膀子都开成了田,中间一块肥肉子没有开,真可惜。”于是,他决心动员全生产队把这块荒地开发出来种粮食。

彭德怀是一个直性子,也是一个实干派。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附近查看水库灌溉情况,回来时兴冲冲地说:“水利灌溉没问题,黄泥大坪可以开田。”他又去同生产队长商量召开社员大会。

与生产队社员商量好后,彭德怀就邀上几个人,带上农具,一起去开田。正干得起劲时,几位路过的老人看到彭德怀开荒,就好奇地问:“你是拿枪杆子出身的,现在拿锄头习惯吗?”

彭德怀笑着说:“我也是捋锄头把的,从小就与它打交道,现在年老了,有点力不从心。不过,早几天我帮三嫂子种了一天麦子,还搞得。”

彭元帅带头开田的事,很快就在寨子里传开了。人们也纷纷行动,开荒种地。没多久,这块已经荒废的杂草乱石坪被全部垦复,有的当年就种了麦子。

在湖南家乡期间,彭德怀一面参加劳动,一面召开座谈会或走村串户,详细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了解农村生产与农民生活情况,并在煤油灯下写了5份调查报告,共计2万多字。这些调查报告,为第二年中央调整农村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焦裕禄: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对党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

1962年冬,焦裕禄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展现在他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凹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重重的困难没有吓倒这位共产党员,他坚信: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到任的第二天,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他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屋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凭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都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谷文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福建省东山县东南部的谷文昌纪念馆中,详细记述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与大自然作艰苦卓绝抗争的感人事迹。谷文昌是河南林县人,1943年加入共产党,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50年他随部队南下福建,在东山县工作了14年。

刚刚解放的东山岛一片荒凉,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海岛东南部横亘着30多公里长的沙滩,茫茫一片,寸草不生,还有40多个流动沙丘,沙随风势不断向人们进逼。有田无法种,种了无收成。恶劣的环境使人们不得不成群结队外出乞讨。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下定决心: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向风沙宣战!

治理风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谷文昌每天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探风口,查沙丘,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飞沙的流向。他几乎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走访了每一户群众,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林草防沙的方案虽好,可适合东山县种植的林草却难找。谷文昌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先后种过10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一次也没有成功。许多人摇头叹息:“东山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面对困难,谷文昌没有被吓倒,而是与工作人员总结经验,寻找合适的林木品种。坚持就有收获,经过大量翻阅资料,他们找到了木麻黄有效防治风沙的资料,并且攻克了大量培植木麻黄树的技术难关。

从1959年开始,谷文昌带领大家开始了种植木麻黄、防御风沙、绿化东山的工作。他们克服了肥料不足、病虫害侵袭的困难,经过十几载的苦战,终于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东山县的面貌焕然一新。

治沙工作初步成功,可是群众的生活还很贫穷,谷文昌带领县政府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农村建设中。他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与群众一起座谈,住在农民的柴草间里,一日三餐与群众吃在一起,共商恢复发展生产大计。东山的山山水水都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终于带领东山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谷文昌党性崇高,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数革命前辈在崇高党性的指引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激励着我们为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断奋斗。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