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坚持“三四五”发展战略 推进教育提质升位

2016年04月19日16: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渠县这样一个百万人口大会、农业大县、经济弱县来说,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推进渠县教育提质升位,必须坚持“三四五”发展战略,以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达州教育高地、四川教育强县”。

大力实施“三项改革”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育家办学”,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引进资金、引进品牌,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和管理资源,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创新学校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建立校长竞争上岗、定期交流、能上能下制度,落实副校级轮岗、挂职制度,健全学校领导干部培训和考核监督机制。探索教师配置新机制,盘活编制存量。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体现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的工资保障激励机制。推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交流,全力推行教师“县管校聘”体制,全面实施教师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从教原动力。

突出抓好“四大任务”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共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办好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水平。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幼儿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推进城区学校改扩建步伐,推进中心场镇学校新办学点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建立健全县乡村为主、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的双线控流保学责任制。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努力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着力解决贫困家庭、特殊群众孩子上学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集中发展高中教育。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推动县域内高中学校之间,及县域内学校与成渝等地优质高中学校结对子,建立高中学校干部、教师外挂进修、学习制度,立足建设优质高中,创建品牌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办好渠县中学、达州外国语学校、渠县二中和三汇中学,高中教育质量处于全市前列。

转型发展职成教育。打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紧密结合打造“古賨特色小镇”,以打造大产业、大市场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精品专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方式,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办好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电子工业等社会急需的专业,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推进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强文明素质,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培训,使全县绝大部分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全面夯实“五大工程”

素质教育建设工程。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突出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传统美德、公共道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伴我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法治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建好家长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特教资源室和心理咨询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办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丰富青少年课外活动。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教育管理的新特点、新动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把重心下移,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所学校。以“万名教师‘红烛杯’赛课”和“校际教研联谊活动”为载体,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推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倡导“用爱和责任”办好教育、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建立教师补充、退出、培训、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定向招录机制,纵深推进优秀教师递进培养计划,精心培育高层次教育人才。进一步完善利教惠师政策,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师,构建新时期尊师文化,增强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坚持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场镇集中、高中向城镇集中的原则,整合初中以上教育资源,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撤并。按照渠县“生态滨江城镇群”的发展定位,在城区新建一批幼儿园至高中学校。结合“全国重点镇”、“百镇建设试点”规划和全县“做特场镇”总体布局,加快制订重点场镇和公路沿线、高速沿线学校的建设发展规划,改扩迁建一批农村学校。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抗震加固等建设工程,实现乡级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创新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教育”,建立教育城域网和渠县教育云服务平台,探索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课程体系,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品牌建设工程。以推进“三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重点,以打造“三名”品牌(名校、名师、名校长)为核心,坚持质量立教,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建立渠县“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按照“小学特色发展、初中内涵发展、高中优质发展”思路,办特学校,办名校长。进一步发挥教育优势,不断聚集教育特色,全力打造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渠县教育在全省、全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渠县教科局 王本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赵娟)
相关专题
· 强党建促发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