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第十二届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大交通、大产业、大市场、大城市、大文化协同支撑的战略格局”,为“十三五”期间渠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渠县作为西部丘陵地区农业人口大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资源环境约束等不利因素,要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加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增长强劲动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科学谋划,着力在项目储备上求突破
加强政策研判。抢抓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川东北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研究吃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储备一批既同国家、省投资意向对路,又符合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使谋划的项目既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的方向又具备申报落地的现实基础。
主动对接规划。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从规划中发掘好项目,从规划中培育好项目。要加强与国家总体规划、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有效衔接,确保让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上级“十三五”规划“笼子”,挤进资金计划安排“盘子”,切实增加县域项目在规划中的比重。
切合县域实际。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策制定、计划安排、资金投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市场、大城市、大文化”主攻方向,在传统产业升级、优势资源转换、民生民本改善等方面,超前谋划一批带动力、辐射力、成长性较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
精心培育,着力在项目前期上求突破
合理安排项目。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建立项目投资工作智囊库,完善专家评审机制,为项目决策提供咨询、论证和指导,合理安排储备、开工、加快和竣工“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减少项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项目前后相继,梯次有序,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38个,投资80亿元以上。
规范前期程序。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持“项”待“批”,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对项目前期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土地预审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招投标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确保项目的成熟度,让项目必要可行,投资效益明显。
建立好储备库。全面建立投资项目储备库,把拉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分类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编入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确保镇巴至广安高速、南达万高铁、亭子口灌区、达渠快速通道等28个项目谋划储备论证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力实施,着力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
向续建项目要进度。抓好了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主要抓好1个省重点项目、25个市重点项目、138个县重点项目和24个县级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刘家拱桥水库、渠江东岸生态滨江走廊、电子产业园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棚户区改造项目四期、万隆锦绣产业园等34个项目建设,积极添补措施、倒排工期,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实现投资33亿元以上。
向竣工项目要效益。抓紧做好年度计划中竣工投产项目的建设组织,确保南大梁高速公路渠县段、西岸救灾生命通道、道合盛全新居家连锁、政府投资棚户区改造项目一、二期等22个项目早日竣工,尽早投入运营,同时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和后续管护,让竣工项目经得起时间检验,持续发挥投资效益,实现投资19亿元以上。
向开工项目要效果。抓紧做好达营高速公路渠县段、巴广渝高速渠县新市连接线、民用无人机生产、渠城至渠县火车站快速通道、文峰山公园片区棚户区改造及文峰山公园、体育场建设等54个重点项目开工准备,确保顺利开工,实现投资35亿元以上。积极筹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确保举办集中开工活动2次,开工项目16个以上,超额完成全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主动出击,着力在项目争引上求突破
向上争取资金。突破客观条件束缚,充分整合有利资源,在项目基础真实、依据充分、效益明显的前提下,增强项目的申报可靠性和竞争力,主动汇报,及时跟进,紧盯不放,靠诚心、热情、扎实的工作态度,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理解和信任,确保每个项目准备充分、上报及时、衔接到位、快速落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争取更多的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资金落户渠县,力争全年争取资金23亿元以上。
抓好信贷融资。大力开展银企、银政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投入地方项目建设,力争对接银行贷款20亿元以上。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适合本地的市政设施、交通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项目推向社会,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减少地方政府性投资压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对接成渝、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瞄准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特别是招引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强的大企业、知名企业落户。充分发挥“天下渠商”的人才、资金、项目优势,采取小分队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着力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加强后续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努力形成“投产一个、吸引一批、带动一群”的联动发展效应,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力争全年签约资金160亿元、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破解瓶颈,着力在项目保障上求突破
强化土地保障。坚持土地整理全覆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实施废弃工矿地复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建新必拆旧、拆旧必复耕”,达到土地占补平衡。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推动老城区、旧厂房、城中村、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健全工业用地准入机制,试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以及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改革,建立闲置低效用地收储制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有效缓解用地瓶颈。
强化服务保障。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清理。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做到全程代办、流程公示、限时办结,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职能部门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或转报、规划选址、资金渠道、土地计划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营造宽松环境。加强对重点项目监督管理,规范项目招标投标行为,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挂包机制。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主管、一个群众工作组负责”,县级领导对挂包项目实施全程包干、负责到底,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建立评价机制。把项目投资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增加考核分值比重;预算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奖励资金,重奖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督查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工作问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项目建设专项督办稽察,对建设进度慢、建设程序不规范、质量安全隐患大的重点项目,发出整改通知书、并在全县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廉洁。
(渠县发展和改革局 王小铭)
相关专题 |
· 强党建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