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她把心掏给大山

——记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冷菊贞

崔伟 曹伟华 刘辉 任红禧

2016年04月19日10: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历二月二,沉寂了七十多年的小南河沸腾了——这一天,小南河成功打造了首届“开耕节”,祭祀过后,煮饺子,扭秧歌,办篝火晚会,热情洋溢的笑脸被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定格,激情澎湃的舞姿也被收入央视四频道记者的镜头。

过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泥土路,土坯房,村民生活慵懒,农闲时便猫在屋里喝酒、打牌,整个村子死气沉沉。

从其貌不扬的小山沟变成众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小南河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如此速度让很多知情人由衷感慨:“有一个人必将因改变小南河的历史而被铭记。”

那个人叫冷菊贞。

摄影人眼里的“商机”

2015年12月6日,是冷菊贞到村任职的日子。两年前,这个在饶河县颇有名气的“才女”刚刚调到双鸭山市上班。

从县城调到市区,按说是件高兴的事儿,可冷菊贞却常因思乡而多愁善感:“离开了故土,才知道有多么热爱。”工作之余,冷菊贞还是一名“骨灰级”的摄影发烧友,但离开饶河后,她几乎没拍过片子,“除了饶河,哪里都不想拍”。她常跟朋友讲:“不把饶河拍遍,不想拍别的地方。但是,饶河的美景是拍不完的。”

能被派到小南河当第一书记,算是遂了她的心意,因为小南河村就坐落在大顶子山下——《乌苏里船歌》所唱诵的那座美丽大山,也是冷菊贞最爱取景的地方。她太爱这片土地了,也期待着能为这片土地做点儿什么。

初次到村,冷菊贞让村民们眼前一亮:高挑身材,白皙皮肤,举止优雅,40岁的人看上去仿佛三十出头。有人嘀咕:“一个女干部,在农村待得了吗?”

“您是董书记吧?”

“您应该是王主任!”

没想到,未等村干部们自我介绍,冷菊贞就一一认出了在场的人。原来,上任之前,冷菊贞特意做了功课,仔细研究了村情和党员们的情况。这样的开场让村干部们大为感动:人家对咱村里情况了解得“透透的”,“不是冒蒙来的”。

过去,小南河近两万亩土地种的全是玉米,因为有市场保护价,村民们习惯了单一种植,不思结构调整。市场行情变了,但村民的观念没有变。去年,保护价没了,又因倒春寒而歉收,所以,小南河耕地不少,但村民这两年却没挣到钱。

到村当天,冷菊贞便提出建议:打开新思路,调结构、“旱改水”。可村干部们听了直摇头:村里全是岗子地,要改水田就得有灌溉设施,可钱从哪儿来?

也许还是自己想得太简单,冷菊贞痛定思痛:“自己究竟能做点儿什么?”

接下来,几天的走访让她疲惫不堪。她常常望着眼前美丽的大顶子山发呆,脑海里不时出现村里的老豆腐坊、老牛马车、旧式爬犁、木刻楞房子……想着想着,她就陶醉了,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村子古朴、自然,真是个好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她灵机一动:这古朴原始的村貌不正是民俗摄影的绝佳取景地吗?

冷菊贞想起影友们为她践行时说的话:“饶河不缺风光,但缺旅游基地。将来我们要是去你们村子拍片子,给我们找个吃住的地儿就行。”

这个想法一出,又经过反复论证,冷菊贞决定利用自己的摄影圈资源,将小南河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民俗摄影旅游基地,吸引游人取景拍照,既为游客提供吃住,也能为村子带来效益。

但当她真干起来才发现,事情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抛家舍业图个啥?

“这么个小地方,要啥没啥,能干起来吗?”为了打造旅游基地,冷菊贞以村党支部的名义成立了旅游协会,可村民们满腹疑虑,不上手,不参与。

要吸引游客,光“靠山吃山”还不行,还得有村子自己的特色。为了打造民俗取景基地,冷菊贞自己垫付了6000多块钱购置年画、窗花、红灯笼等饰品。然而,当她号召村民开设“农家乐”时,却应者寥寥。

没法子,冷菊贞只得一边儿打造场地、跑项目,一边儿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个月下来,冷菊贞不知道暗自哭了多少回,脸晒黑了,头发有白丝了,眼袋也肿了,按一个村民的描述:“瞅瞅,冷书记的裤子都蹭亮了。”有时,她在村里忙乎一天,到了饭点儿,一些妇女心疼她,便把她招呼到家里吃饭。

“人家抛家撇业图个啥?还不是为了咱小南河嘛!”冷菊贞的奔波付出首先打动了部分妇女,她们又回家做男人的工作。很快,有六七户人家参与到“农家乐”的打造中。

有了“农家乐”,冷菊贞便将初见成效的旅游基地拍成照片上传到摄影群里。然而,仍有许多村民的眼睛里闪着疑问:“搞旅游摄影,咱这地方能有人来吗?”

元旦刚过,小南河终于迎来首批游客——一个来自浙江萧山的30多人的旅游团,吃饭时足足摆了两大桌。

“真来人了啊?”这些拿着“长枪短炮”设备的人让村民有点儿看呆了——打建村起,小南河还没见过一次来这么多外人,“这冷书记还真有两下子。”

转眼到了春节,冷菊贞将自费买来的500盏红灯笼分发给村民,让他们挂在自家房前。由于灯笼数量有限,有的村民想挂却没领到,可有的村民拿了灯笼却不挂,冷菊贞要求他们退还,对方还蛮不讲理。

冷菊贞再也撑不住了,心头积压已久的委屈伴着泪水喷薄而出:“咱小南河人还能不能有点儿担当了?你们放心,我来这儿不是为了当官,更不是为了发财,我就是爱这片大山,爱这片土地。扪心自问,小南河还有别的路子可走吗?”

此情此景,让袖手旁观的村民脸红了,各自回去把灯笼挂了起来……

除夕当天下午四点半,村民的微信群里传来了冷菊贞的声音:让灯笼全亮起来。大家这才知道,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冷菊贞却在山上等着拍摄此刻的村景。很多人的心不禁为之一热。从山上下来,冷菊贞又忙着到村民家拍年夜饭的情景,一直忙乎到晚上九点才往家里赶。

经过微信传播,充满古朴民风的年夜照片很快传到了著名民俗摄影专家肖殿昌那里。当时,肖殿昌和他的“东北过大年拍摄组合”正愁找不到合适地点,小南河原汁原味的年景让他们眼前一亮。

正月初二,肖殿昌和朋友们来到小南河。冷菊贞从早到晚没闲着,带他们拍民俗、拍夜景、吃农家饭。村民们不知道,那天正是冷菊贞的生日。每年过生日,她的三位同学都会带着各自的孩子在一起聚会,可那天下午,大家从下午三点一直等到了晚上九点半,冷菊贞的儿子一遍遍给她打电话催促,可直到晚上十点多,冷菊贞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气得儿子直掉眼泪。

冷菊贞的努力没有白付出。肖殿昌一行在小南河足足拍了三天,并将所拍照片和撰写的散文《一个村子的年味》传到了朋友圈。在摄影师们的推介下,小南河很快火了起来,陆陆续续有140多个团、1500多名游客来到小南河。

最大的成功是赢得民心

初战告捷坚定了冷菊贞的信心,她开始着手利用二月二的契机打造“开耕节”。

尽管有了初步成功,但依然有人不理解。村里事务千头万绪,工作起早贪黑却总是干不完,她没时间停下来悲伤。

“我不是‘工作狂’,是压力逼着往前走,甚至没有时间去难过。”冷菊贞说,“有时,心里的压力就像一座无形的‘大顶子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是啊,像大顶子山一样的巨大压力下面,只有一个瘦削孤独的身影,一个女人在用她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座古老村子的发展。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头,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当“开耕节”进入筹备实质阶段,许多村民还是无动于衷。看着冷菊贞有些无奈的神情,有人劝她:“冷书记,这些个‘榆木脑袋’,别带他们了。”

“那不行,我是第一书记,不能只带几家几户创业致富。要干,就全村人一起干!”冷菊贞的态度很明确。

早在春节之前,县里一家单位给冷菊贞协调了20袋百斤装大米。按理说,这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可没承想,却被她婉言拒绝了:“这些大米只够分20家的,全村一共200多家,分了这20家,却把剩下的近200家得罪了,好事儿反而容易引发矛盾,以后想齐心干大事都干不成了。”冷菊贞懂农民,她要抓的是全村人的心。

最终,在冷菊贞的不懈争取下,在家的村民几乎全部参与到“开耕节”的打造中。

为期两天的“开耕节”又为小南河迎来了200多名游客,营业额超过15 000元,还卖出不少山货、农产品。钱虽不多,但村民们的喜悦却是发自内心的,不仅是因为村子上了电视,更重要的是,小南河从此有了新气象。

听说小南河在打造“开耕节”,当时正在饶河县调研的双鸭山市市长宋宏伟特地改道前往参观,其间多次为村子的改变而动容。临走时,已经跨上车的宋宏伟又下车对冷菊贞说:“全市第一书记都应该向你学习。”

短短三个月,小南河旧貌变新颜,整天打麻将、喝大酒的人少了。而冷菊贞却多了几十根白头发,用她自己的话说:越来越像“村姑”了。她的一位同事则感慨:“过去觉得冷姐是个‘女汉子’,现在快变成‘真汉子’了。”

如今,冷菊贞进村,真是“鸡不跳、狗不叫”,不管到谁家,脱鞋进屋、抬腿上炕、盛饭就吃、困了就睡会儿。

为了小南河的事业,牺牲了家庭的温馨,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肤色、气质、形象——这些在女人看来最宝贵、最看重的东西,但她却把这一切都送给了农村农民……她的心,早已掏给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以真情换真心,冷菊贞的付出换来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今年开春,冷菊贞帮着组建合作社,村民一呼百应,纷纷报名;冷菊贞再谈起“调结构”,大家几乎没有异议,今年村里将种植红豆5000亩,大豆6000亩,玉米、高粱等7000亩。

很多知情人认为,冷菊贞最大的成功不是带村民挣了多少钱,而是收获了民心。

2016年4月7日中午,双鸭山市委书记孙喆来到小南河。在两个多小时的走访中,看到村民们齐心聚力的精气神,孙喆高兴地对冷菊贞说:“我对第一书记的工作有两个特别要求,一个是移风易俗,一个是发家致富。这两项工作你都做到了。而且,不管事业做得大不大,重要的是把民心凝聚了。”

有村民担心:“第一书记任期就两年,冷书记将来走了可咋办?”这时,有人接过话茬:“真到了那一天,咱们就摁红手印把冷书记再请回来。”

村民王凤萍的话更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不管挣不挣钱,我们都跟冷书记走,哪怕前边是火坑,也心甘情愿跟她一起跳!”

这就是民心,拿钱也买不来的民心。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