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以支部联建引领村村自然融合

四川省大竹县:积极探索村级区划调整新路子

2016年04月08日14: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大竹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整合乡村资源禀赋,统筹推进农村工作机制、队伍管理、治理模式“三个创新”,促进村村自然集并,探索出一条以支部引领村级区划调整的新路子。

一、勇于先行先试,支部建设率先破题

大竹县作为农业大县,存在行政村数量偏多、规模偏小,人口分布稀散的特点,加上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多,“空心村”现象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大竹县委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采取“村+村”、“村+社区”、“村+企业”等形式,建立联合党组织11个。特别是采取“富村帮穷村、先进带后进”方式,在庙坝镇长乐村华山村,建立达州市首个农村联合党支部。通过支部引领、强弱联姻、优势互补,实现了村级资源优化配置,农民生活极大改善,村村自然融合,开创了以支部引领村级区划调整合并的先例。

二、推行“四联”模式,村村集并水到渠成

长乐村华山村联合党支部一班人,在“铁支书”杨帮武的带领下,积极推行组织联设、队伍联建、发展联手、事务联商“四联”模式,取得了互帮互助、互利共赢的效果。2015年,华山村、长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896元、15200元,是建立联合党支部前的18.8倍、7.2倍。

(一)组织联设,强班子聚合力。打破按行政村设置党组织传统模式,根据习俗相近、产业相连、利益相关等特点,将班子团结、带富力强的长乐村与经过多次整顿仍然组织涣散、人心散漫的华山村联合建立党支部;打破按行政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传统方式,按照岗位相同、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等特点,将两村118名党员重新编排,新建同岗位、同产业、同地域党小组13个,建立起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组织体系。联合党支部根据党员需求为每个党小组分类确定党内活动主题,为两村党员寻找共同话题、相互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有力促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二)队伍联建,消顾虑破隔阂。联合党支部成立后,通过选举,由杨帮武担任书记;两个村各选举支部委员2名,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消除了班子成员相互打“小九九”、“小算盘”的顾虑,确保议事公平、目标同向。成立清算小组,由长乐村副主任任组长,成员在两村村民中各推荐2名,负责清理两村债权、债务,并张榜公示,消除群众之间怕吃亏、怕利益受损的隔阂,确保议事公开、发展同心。采取“双向互派”,在长乐村精选50名致富能手,到华山村传授技术、帮助发展;组织50名华山村党员群众代表到长乐村学习先进典型、致富经验,推动两村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相融互动。

(三)发展联手,夯基础壮产业。始终树立两村一体化发展工作理念,实行党内活动统一开展、发展目标统一制定、集体资产统一经营“三个统一”,建立起携手发展的帮扶关系。针对华山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联合党支部统筹协调项目资金230余万元,修建水泥路22公里,将电线拉上了华山村,解决209户村民出行难、用电难“两大难题”。组建鼎巢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充分发挥华山村地处山区、资源丰富和长乐村村民思维活跃、善于经营管理的优势,因地制宜共同发展“种+养”特色产业,成片种植秦王桃1000亩、核桃800亩、脆红李800亩、粮油1700亩、蔬菜700亩,培育牛、羊、鱼养殖大户25户,两村在错位发展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四)事务联商,顺民意促和谐。建立事务共商决策机制,由联合党支部组织两村召开联商会议,对涉及两村的项目资源、服务资源等重大事项的分配使用,进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对只涉及某个村的村级重大事项时,邀请另一村村民代表参加,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提高决策合理性、可行性。推行“村务联晒”办法,在两村村民中选出实施组、理财组和监督组,合力监督村级事务办理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并及时向群众“亮家底”,将村务“晒”在阳光下。几年来,先后建设了华山村21户居民聚居点和长乐村131户新农村综合体,15户华山村民定居长乐,13户长乐村民在华山发展产业,实现了两村村民相互融合、不分你我。

三、优化基层治理,农村发展迸发活力

大竹县通过支部引领,促进村村自然集并,优化了村落布局,加快了农村改革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村级区划调整的新路子。实践证明,要实现村村合并从“硬捏合”到“软着陆”:一是要抓住支部引领这个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苦干实干,实现组织相融、队伍相融、思想相融。二是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坚持以发展为重、富民为先,整合各方资源,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瓶颈,培育壮大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是要抓住群众自愿这个根本。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营造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抓住共同治理这个保障。树立“一盘棋”观念,统筹资源配置,合理完善规划,形成乡村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大竹组织部供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