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斩断“因病返贫”的“穷根”

袁飞 李静

2016年04月07日10: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为啥这么说?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啊!”经常被百姓挂在嘴边的这句话,道出了看病的艰辛。长期以来,看病就医对于困难群众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患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数万、数十万元,这不仅让贫困群众望而止步,还让更多脱贫人群因病返贫。

怎样破解难题?我省把医疗救助作为扶贫解困的解题之道,“直捣黄龙”,就是要斩断因病导致的穷根。

点对点 消灭“虫癌”“拔穷根”

前不久,32岁的曲初一脸惊恐地来到石渠县疾控中心向工作人员打听她的病情。曲初是蒙宜乡的一名村官,在前次华西医院的上门诊疗中,她被查出患泡型肝包虫病。“太可怕了,我没想到自己也会得上这个病。”她原本以为只有牧民才会患此病。

而在石渠西北45公里外的挺进三村,48岁的卓玛挺着肚子站在两间帐篷外,想着自己会否成为家族中第4个不幸的人。过去的数十年里,“虫癌”带来的噩运接二连三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

公开信息显示,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地是肝包虫的高发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000 万。在海拔4200多米的石渠县,这一病症的发病率长期高居国内之首,全县半数家庭饱受病痛折磨,患病率更是高达14.99%。病痛导致贫困,石渠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加上高海拔极端气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目前,包虫病虽已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四川省财政也下拨了款项对手术患者进行补助,但视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的费用不等,去掉政府补助部分,严重的患者仍需要承担不少费用。

在此情况下,四川省将包虫病治疗纳入新农合报销,并从2013年起,在甘孜州设立了包虫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因地制宜开展防控工作。2015年,在四川卫生计生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实施方案中计划安排了0.54亿元,对藏区包虫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针对石渠县的实际情况,去年启动了《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0年)》。按照《方案》,石渠将在五年内有效控制包虫病流行,由此,彻底拔除致贫的“病根”。

实打实 开辟绿色医疗通道

“丈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如果一生病,家里就没有劳动力挣钱了。”1月4日,谈起家里的状况,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新河村65岁的村民蹇永华满是心酸。

据恩阳区数字农村管理系统统计,该区2015年底有119个贫困村、2.1万户贫困户、7.2万贫困人口。像蹇永华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因户,占到全区的40%以上。如何让他们不因疾病而减慢脱贫致富的步伐?“集中诊治攻大病,政策扶持降成本,强化培训升‘质量’,村民签约提服务。”巴中市恩阳区卫计局负责人杨明给出了答案。

近日,恩阳区抽调医疗卫生精准扶贫专家医疗队,定期深入贫困村集中开展诊断治疗。在活动现场,蹇永华不仅作了免费诊疗,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贫困户在后续治疗上还有‘精准扶贫医疗绿色通道’。”这是恩阳区各医院专为需要进一步诊治的贫困户开辟的绿色快速医疗通道,优先安排就诊、检查、床位等。

跟巴中一样,宜宾市屏山县也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多次走基层调查了解,屏山县新农合决定,每年从统筹基金中支付20元/人用于参合农民购买大病保险费,不另行缴费。参合农民住院后,个人负担部分合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实行分段报销,在0.5万元—3万元(含)的,按56%报销;3万元(不含)—6万元(含)的,按66%报销; 6万元以上的,超出6万元部分按76%报销。

屏山县大乘镇三合村的村民刘大爷是新政策的受益者。他因头部外伤,先后两次住院,总计费用达22.77万元。这笔钱对刘大爷来说是一个巨额数字,将直接使他跨入贫困人口的行列。然而,让刘大爷意想不到的是,新农合基金中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12万元,按大病保险还可获得保险公司4.26万元保险费,新农合政策让刘大爷对生活重燃了希望。

2015年10月,《四川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专项方案》出台,根据《方案》,自2016年起,四川省对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建卡贫困人口门诊和重特大疾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给予减免,力争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建卡贫困人口中重特大疾病患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这为切实减轻贫困户大病医疗费用经济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供了现实路径。

重基层 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1月17日,咳嗽了三天的道孚县色卡乡亚日村的老阿妈噶荣翁姆来到乡卫生院,“本想拖一下就会好,没想到越咳越严重。老伴儿让找医生瞅瞅。”医生小王赶紧请噶荣翁姆坐下,量血压,听心脏,确定没什么大问题后,就开了些药让她拿回去吃,“要多喝开水,过几天再来瞧瞧,哪儿不舒服就要来医院看。”

不到10分钟时间,不到3元钱的花费,噶荣翁姆就顺利看了病。“这要是在以前,光骑马坐车到县城就得一整天,更别说看病的花费了。”

这是我省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便百姓就近就地就医的生动事例。这既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病困,也缓解了大医院的负担。

曾经有人坦言,“家门口”就医,医生医疗水平“不敢相信”,设施也太简陋,如何敢去?据省卫计委多年调研数据显示,大医院的资源往往被小病占据,占有率有时甚至达到了60%至70%。而在省卫计委主任沈骥看来,这会带来4大恶果:第一,会造成城市大医院有限资源更加紧张;第二,病源都从基层流失了,基层人员减少了医学实践和能力提升的机会,起不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第三,造成看病无序或秩序混乱,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第四,造成医保基金过度支付、不合理支付,给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带来危害。

如何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放心就医,如何避免“小感冒也往大医院挤”的尴尬?

我省将基层医疗设施、服务的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村、首诊在基层。这是医改的目标,也是降低群众医疗支出的有效手段。沈骥介绍,我省将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全省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将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加快推进贫困县县级医院能力建设。

着力抓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抓好大骨节病、包虫病、地氟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医疗救助为困难群众“兜底”,我省的脱贫攻坚步伐走得坚实有力。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