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行进在前辈的目光里

——西安政治学院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纪实

钱晓虎 田建明 尹曦铭

2016年04月05日10:07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行进在前辈的目光里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当年的解放大卡变成了现在的高速动车,一路的尘土飞扬变成了满眼的绿水青山。每次踏上去延安现地教学的路,西安政治学院教授吕恒远总是吟咏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句。他深情地说:“那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那里燃烧着我们共产党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那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故乡。”

  在吕恒远心中,西安政治学院作为全军政治工作干部培训、政治工作研究、创新理论传播、军事文化宣传的重要基地,挖掘、传承和弘扬我党我军的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一代代“西政人”的崇高使命。

  寻根——宝塔山下的一排排窑洞,就像瞩望我们的一双双眼睛

  “我们在红旗下聚集,又在红旗下分手……”从地方大学入伍的90后研究生孙鹏没有想到,自己站在“四八”烈士纪念碑前,听教员讲起王若飞烈士狱中写给妻子的诀别信,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什么当年的延安能吸引中国的优秀青年?”之前,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参观,孙鹏曾被镌刻在墙上的一排排的名字深深震撼。延安到底有什么魅力,当年能吸引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现在依然能让那么多人魂牵梦绕?

  去年底,孙鹏参加了那次被称为“寻根之旅”的教学活动。7天的时间里,他和同学们进窑洞、坐土炕,参观革命旧址、学习历史文献,一个个历史事件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强烈撞击着他的心灵。“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共产党员标准”“三大作风”的专题讲解,让他深思、让他振奋。

  “走延安,我们不是旅游观光的匆匆过客……”凤凰山下,他们听《学习白求恩,做毛主席倡导的“五种人”》;在“抗大”纪念馆,他们听《革命的熔炉抗大》;在枣园,他们听《延安时期的领袖们》;在南泥湾纪念馆,他们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乡!共产党人、革命军人,永远不能忘记延安,这里埋着我们的根!”吕恒远的一句话,让孙鹏印象深刻。

  孙鹏向记者介绍,多年来,一代代“西政人”在灯下读党史、到实地访百姓、进沟壑寻旧址,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延安精神讲深讲透,讲得入情入理,讲得荡气回肠。每次讲课,不仅学员为之动容,一些来旅游的地方群众也被他们吸引,跟在学员们身后,一路走,一路听,一路流泪……

  “延安之行更加坚定了我从军报国的决心。回来后,我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的同学和战友:一个拥有延安精神的党,必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孙鹏说,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老是梦回延安,“宝塔山下的一排排窑洞,就像瞩望我们的一双双眼睛。”

  交锋——争论不可怕,因为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屹立

  军事理论教员高炜对去年的一段亲身经历念念不忘:课间休息时,一位学员走到他面前说:“怎样对待网上有人散布‘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的谣言?”

  “这些年,围绕党史军史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如果我们对问题视而不见、照本宣科,那就无异于掩耳盗铃。”高炜坚定地说:作为政治学院的教员,我们选择的是两个字——交锋。解决诋毁英雄的问题,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首要的是解决现实思想问题,以事实服人。争论不可怕,因为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屹立。

  但是,要驱散迷雾、拨云见日,除了需要教员的敏感性,还需要教员的学习力。中共党史教研室副教授王明认为:“面对学员在学习党史军史时的误信误解,教员讲的内容要让学员信服,得靠精深的研究,凭过硬的专业。”

  “比如,我们讲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二次战役后,国际上有些国家提出停火,而中国没有同意,是不是错过了和平解决的大好机会?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回避。而是用有力的史料说话,当时美国政府和美军从来没有停火的准备,所谓的谈判只是虚晃一枪,从而更加印证了我党我军决策的英明正确。”

  翻阅各系的教案,就像亲历硝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热点敏感话题教案,直面当今社会和青年学生的“活思想”,以大量令人信服的论据、资料把正能量注入学员的思想。

  “优秀的教案里不仅要有历史本身的风云变幻,还得回应现实意识形态领域的风云变幻。课堂里有刀光剑影,才能换来课堂外的风平浪静。”院长李昆明的一席话让记者感同身受。

  创新——学员的思想在变,我们的教学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延安东北方向70公里的梁家河村,军队党的建设学系教授钱均鹏把课堂设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授课的题目是《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为了这堂课,她和教研室的同事7次来到这里调研,教案前前后后修改了10多次。

  “学员的思想在变,我们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面对信息可以信手拈来的便捷,更要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红色课堂不是纯粹的‘播放机’。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学院出台了“六个不能上讲台”的规定:没有新的理论见解不能上讲台,没有鲜活的事例不能上讲台,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上讲台,课件达不到要求不能上讲台,试讲不过关不能上讲台,实践能力不合格不能上讲台。

  “我的课从大家关心的细节开始。”钱教授介绍说,从15岁到22岁,习近平生活在劳动人民中间,不分彼此,坦诚相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黄土地的热爱,也逐渐化作日益坚定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责任和担当……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信念?治国理政的思路从哪里发源?台上的教员娓娓释惑,台下的学员频频点头。

  在梁家河村、在陕甘边区的照金,在全军首家政治工作历史陈列馆、在设计新颖的解放军英模馆,这些可触摸、多维度的新型教学方式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历史是活的,在这里上课,仿佛身临其境,角色感强,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博士生陈利评价说。

  在教学创新的探索中,学院在全军率先引入教官制,形成了包括专职教员、兼职教授、部队教官等构成的“五位一体”师资力量格局。刚刚从北海舰队某雷达旅代职回来的教员姬娜告诉记者:“教员离开部队时间长了,讲的有些东西难免跟部队脱节,代职教官的加入,可以把部队最新、最真实的情况带到学院,把最管用、最受欢迎的政治工作方法带进课堂。”

  目标准了、方式活了,红色课堂魅力无限。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学院打出一套教学改革的“组合拳”,办学效果事半功倍,很多课程被学员誉为“浇灌心灵的旅程”。

  “你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学院就会给你相应的培训。回到部队,我感到工作思路开阔了不少,浑身都是干事创业的激情。”东瑁洲岛海防连指导员盛林辉在电话里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淬火——课堂对接战场,在实战硝烟中发掘红色基因的伟力

  今年初的一场实战化综合演练让军队基层工作教研室主任强珠锁记忆犹新。

  凌晨时分,参演部队经过几百公里的摩托化行军,开进秦岭深处。由于早上刚刚下过一场雪,地面凝结了一层硬滑的冰凌。在道窄路险、荆棘丛生的山地环境中,由机关干部和教员组成军事、政治、后勤作战指挥中心,学员组成参演部队,进行防敌侦察监视、防敌精确打击和防空疏散、防敌化学武器袭击、通过敌炮火拦阻区、防间保密、小股敌特袭扰等情况设置和综合演练。

  战时群众工作怎么搞?军事民主怎么做?进攻受挫怎么办?……一连串随机性的政治工作课题在演练中相继展开。学员们不但演练“走、打、吃、住、藏、联、供、救、修、管”等课题,更注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针对战时政治工作特点,与“敌”斗智斗勇,感悟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和顽强生命力。

  “很多学员在毕业时感慨地跟我说,没想到政治院校的毕业考核竟然是一场实战化军事演练,更没想到的是,通过这种对抗,提高了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强珠锁告诉记者。

  政治工作如何发挥作用?学院的思路是:课堂对接战场,在实战硝烟中发掘红色基因的伟力。“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红色基因,需要不断被激发,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作为整个演练的总导调,吕恒远教授对此感受最深。

  在深化与一线部队和兄弟院校联教联训的基础上,学院还相继推出“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使命”系列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政治工作业务演练。课堂里点燃的一簇簇烽火,让学员军政合一的能力素质不断淬火加钢。

  “打起仗来,政治工作干部首先是指挥员。不仅要铸牢强军之魂,更要练就打仗之能。”学院政委薛保国说,“我们坚持不懈向军政融合这个炉子里添柴加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激发出来,把政治工作人才能打仗、打胜仗的看家本领找回来!”

  再过些时间,又一批学员要毕业归队。这是强珠锁最自豪的时刻。他说,建院以来,西安政治学院向全军输送了13万名政治工作干部,他们或潜航在大洋深处、飞翔在辽阔天空,或坚守在戈壁大漠、巡逻在雪域边关,为强军兴军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看着他们列队行进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人民军队阔步前进的未来。” 强珠锁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