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三台县西平镇2016年项目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03月16日16: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四川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西平镇于2015年2月26日被列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获批后,全镇迅速启动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在县级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去年6月18日通过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批同意复。7月27日三台县召开了县建制镇试点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确了西平镇总体发展定位:“三台县域副中心、区域性卫星城镇、航空物流和商贸旅游基地”,确定了6大工作举措:“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美化,四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五是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六是推进改革创新和建制镇的可持续发展”。会后,全镇结合西平镇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按照专题会议精神,对试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优化完善。最终方案2015-2017年规划实施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790万元。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对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成立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为切实加大对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全镇成立了4个工作推进组和1个督查协调组,并明确了各推进组牵头负责的项目。建立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制度的通知》、《西平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西平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管理办法》、《西平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联动协调、项目落实推进、项目督查和项目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严格考核,严肃问责,形成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协调快速推进。

项目建设整体推进

截至目前,全镇启动实施的建制镇项目共17个,其中有1个项目已完工,有9个项目已全面铺开,有1个项目处于招标阶段,有6个项目进入项目前期阶段,现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40万元。

(一)已竣工投入使用的项目

校园足球场建设项目。建林小学5人制足球场、明德小学8人制足球场均已完工,现已全面投入使用;

(二)正在实施的项目

探索镇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现目前,已选取建林、街道办两个总支进行试点,确定出垃圾“源头分类、村社收集、回收利用”的处理模式;聘请西南科技大学在全镇进行调研,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林总支、街道办的环卫设备已选定参数,正处于招标挂网阶段,预计3月中旬完成采购。同时,全镇将加快体制机制探索,计划2016年上半年在全镇全面推开。

美丽新村建设项目。以红梁村为试点,建设1-2个幸福美丽新村。目前,红梁村文化活动公园建设项目已完成20%的工程量,力争4月底全面完工;建林中沟整治工程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施工方于2月24日已进场,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对长3.17公里的河道中沟加宽降低和硬化;新庙村美丽新村建设工程正在加紧设计,预计5月初将全面启动各新村聚集点的基础功能配套、人居环境改善、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及农业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等项目。

探索返乡创业扶持体系。目前,已初步完成对全镇土地流转等信息的收集工作,对有意愿返乡创业的人群进行归类,聘请西南交通大学公管与政法学院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制定出西平镇山水田林路等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标准。推行“成熟的农业公司(合作社)+创业者的合作共赢”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以“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为主题的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启动仪式,并利用春节期间返乡高峰期,深入南垭村、红梁村、方子堰村大势宣传返乡创业,预计5月底完成全镇所有村居的宣传工作。

城乡居民新居工程。已完成西胜街社区聚集点的规划、房屋桩基础和宅基地抽签工作,计划在3月完成聚居点的配套工程设计;新庙村聚居点已完成规划和配套工程设计,计划在3月完成造价和立项;全面启动南垭村、石堰村、狮王村聚居点建设工作,预计4月底完成规划、设计、造价和立项,待居民统一自建房修好之后进场施工,力争12月全面完成配套工程项目。

村社“6+1”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选取确定在南垭村、五里村、红梁村、方子堰村、金星村、新庙村6个村进行村社“6+1”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建设。目前,正在完善制度上墙,优化试点村运转机制。已确定好电脑、打印机、桌椅等23项办公室设施采购名目,预计3月底完成采购,并加强运行机制的探索。

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项目。已完成数字化城管监控点、监控中心、标识(标牌)、交通标线、停车点(位)、停车杆规划,县资源交易中心已对该项目组织开标,该项目3月将进场施工,预计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小天网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监控点、监控中心的规划,现正在进行采购招标,预计3月初完成招标,5月底全面完成建设,6月正式投入使用。

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围绕“安全、稳定、和谐、有序、高效”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已建立起一支专业的西平消防分队,配备有13名消防人员和1台消防车,并落实了办公场所。同时,不断探索建立城镇联合执法体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信息化体制机制,力争在6月份组建一支联合执法队伍,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雨污管网建设配套工程。现目前,已完成顺河街、兴盛街、通市街、小学巷雨污管网建设的招标工作,计划3月10日前进场施工,预计7月初全面完工。其余支街雨污管网建设项目将在2016年全面启动,年底全面完工。

城镇新区基础配套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丝厂路0.335公里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计划3月15日前进场施工,预计7月初全面完工。其余两条新区道路建设项目待条件成熟将适时启动。

(三)正在招标的项目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项目。已完成第一批农村道路建设的设计工作,正处于招标阶段,该项目涉及6个村,共计11.57公里,预计投资262.02万元,其中核桃沟村产业道路已完成招标,预计3月初正式开工建设,其余5个村产业道路正在完善相关手续,预计3月底将全面进场施工。此外,第二批农村道路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项目涉及6个村,共计13公里,预计投资246万元。

(四)仍在开展前期规划设计的项目

古镇旅游产业项目。目前,《三台县西平镇旅游总体规划》《旅游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第一稿蓝本,正根据各方意见加紧完善。计划3月底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采取“PPP”模式、依据修详规划启动古镇核心区及周边协调区的仿古改造。

月牙湾文化休闲娱乐中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就社区中心建设及居民安置点建设红线范围与社区达成一致意见,并基本完成红线范围内的赔偿工作,待《旅游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将及时启动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2016年5月采用“PPP”模式完成项目包装,预计2016年6月进场施工。

凯江河堤文化、生态走廊建设项目。目前,滨江雨水管网项目已进场施工,待《旅游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将及时启动该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2016年6月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工。

城镇排洪沟治理工程。该项目已完成地勘和初设,计划3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7月底全面完工。

综合市场打造提升项目。选取工商所市场与吴家祠市场进行综合改造,西胜街社区和建设街西段社区分别新建农贸综合市场和建材市场。现目前,已与相关社区进行多次沟通交流,就项目设计、功能定位、资金等方面初步达成一致意见。计划4月将完成新建市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10月新建项目将全面完工;计划9月将全面完成改造市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2017年3月改造项目将全面完工。

城镇主干道黑化工程。现目前,正在进行待黑化街道的测绘工作,预计4月将完成该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争2016年7月全面完成城镇主干道黑化工程。

工作创新亮点

探索建立镇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采取“源头分类、村社收集、回收利用”的处理模式,通过补助回收可回收垃圾、有偿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督促处理有机垃圾等方式,达到垃圾减量本村处置的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垃圾治理“西平模式”。

探索创新旅游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古镇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和月牙湾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探索带设计招商、招拍挂、统规自建等方式进行旅游开发,推行政府带设计招商、社区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投资开发运营的“PPP”模式,用活用好项目专项资金、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社会资金,连片打造乡村观光旅游。

探索建立返乡创业扶持体系。通过各村收集整理出全镇规模土地流转信息,并搭建起信息台账,参照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前线指挥部《关于印发综改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绵综改前指〔2015〕8号)文件,制定出西平镇山水田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标准。采取“成熟的农业公司(合作社)+创业者的合作共赢”模式,吸引、帮扶返乡创业人士成功创业。

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以扩权强镇为契机,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入住涉及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相关部门(单位),实行一站式服务,探索运转机制,规范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选取6个村全面推行“6+1”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群众的办事成本。

工作困难与主要问题

城镇发展不平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新区建设好于老城改造区,老城区建设好于农村等情况,城镇化推进未能做到同步协调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缺乏农业产业化与市场接轨的良好环境,小城镇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我镇农村还有一定数量剩余劳动力。

基础设施明显滞后。虽然近年来我镇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目前我镇基础设施滞后的不利局面尚未彻底改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广场和绿化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建筑外立面效果较差、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较低等,这些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

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村人口主要向城区聚集,我镇人口集聚速度明显滞后,人口集聚的质量不高,经济聚集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是镇、村工业化发展缓慢,农民职业转移在前,身份和空间转移在后;非农就业结构不合理,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表现为产业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第一产业发展比重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发挥应有的聚集效应。

下一步工作

虽然全镇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加大投入、重抓项目,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

进一步明晰城镇定位。强化科学规划引领,以建制镇示范试点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不断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将西平镇打造成为“三台县域副中心、区域性卫星城市、航空物流和商贸旅游基地”。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力推重点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快见效。重点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场镇新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场镇综合承载能力;抓好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速农业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狠抓招商引资,主动“走出去”、“引进来”,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合作招商等形式,引进有实力、有市场、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

进一步完善建管机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推行城镇物业管理模式,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协议,负责镇容镇貌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完善镇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

总之,镇党委政府将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抓好西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西平落地生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三台县西平镇党委书记 曾荣洪 镇长 唐明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赵娟)
相关专题
· 强党建促发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