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江苏泰州市为“治庸治懒治劣”开出制度良方:严管真“下”提振干部精气神

2016年03月04日14:2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严管真“下”提振干部精气神

《干部监督信息分析研判及分类预警暂行办法》主要措施

《防治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若干规定》主要内容

  本报通讯员 张爱民

  如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服气,真正对干部队伍起到激励作用?江苏泰州市的答案是:补齐制度短板,让不称职的干部“下”成为常态。

  2014年9月,新任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赴市委组织部调研时强调指出,要坚决砸掉“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铁定律”,砸掉“干部就是终身制”的“铁饭碗”,砸掉“无错无为不摘帽”的“铁交椅”,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用人导向,以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聚合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系列破冰制度应运而生,为“治庸治懒治劣”开出了一剂剂精准良方。

强化日常考察,把脉现实表现

让“下”有依据

  要掌握干部是有为还是无为,是大为还是小为,是良为还是劣为,必须近距离接触了解,以现实表现为依据。

  “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使用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情形,对干部的认识有些还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程秋喜坦言。

  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该市把功夫下在平时,着力构建起调研式、专项式、综合式三种考察机制,全方位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以及存在不足,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

  调研式考察,多侧面了解情况。每年至少一次采取由常委组织部长或分管部长带队的方式,深入所辖各市(区)以及市级机关各重点部门开展调研式考察。2014年10月以来,集体调研组通过面对面交流、民主测评,以及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等方式,先后调研考察了28家单位(部门)或地区,及时掌握各级领导班子的运行质态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

  专项式考察,多渠道掌握动态。策应市委“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定期不定期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重点园区、重要工程、重大项目一线等,采取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座谈了解、专项调查,以及听取挂钩联系市领导意见等方式,动态掌握各级领导干部在应对急难险重等任务中的具体表现。

  综合式考察,全方位把脉表现。结合年度考核,综合日常考察、专项考察,以及提任考察等情况,每年至少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形成综合考察考评报告,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

  通过三种考察方式,既知人长中之短,又知人短中之长,为推动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014年11月,经综合分析研判认定,某单位发展任务繁重,领导班子需要优化。在此后的3个月内,先后调整了2名班子副职,并将1名工作不在状态、有一定负面反映的副职进行了免职、待岗处理。

硬化制度举措,坚持真管严管

让“下”者服气

  推进能上能下,关键是要定好“尺子”、把好标准,有一套规范的实施办法。

  针对以往对“为官不为”的情形把握还不够具体、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界定还不够清晰等实际,该市着力从制度层面作出相应安排,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下”的硬性举措,着力让干部下得明白、下得服气。

  ——出台暂行办法,细化“下”的情形。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难以界定和操作的实际,研究制定关于防治为官不作为不担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相关办法,重点就“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乱担当、没能力没作为”等情形作出明确,列出了24种“下”的主要表现,给出一面做人做事的“对照镜”。“这次从重点部门交流到其他部门,怨不得组织,主要是我自身的问题,觉得自己还有3年就要退了,没有必要对工作再那么上心了,造成分管的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15年10月,一名市级机关部门副局长在被交流约谈时坦诚自己内心。

  ——制定问题清单,划定“下”的红线。聚焦理想信念、政治纪律、职责履行、作风形象等,建立负面清单。探索开展为官不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定向测评和负向测评,仔细甄别“带病”干部,重点把品行不端、作风不实、形象不佳、口碑不好的干部列入“灰名单”,不得提拔重用;对反映“存在严重问题”和“有较多反映”的干部,经查证属实后,坚决说“下”。“问题清单划定了红线、标明了‘雷区’,让我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少干部如是说。

  ——创新实绩档案,明晰“下”的导向。坚持把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在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尝试为每个领导干部建立实绩档案。通过横看在班子内部的实绩优劣、纵看在一段时间内的实绩变化、反看负面问题数量及反映程度轻重的“三看”方式,把各级干部的能力高低和作为大小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去考量、审视,充分发挥好实绩档案的杠杆作用,让“能为的有位、无为的让位”。

  ——坚持管早管小,提出“下”的预警。本着关心关爱干部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干部监督信息分析研判及分类预警暂行办法》,归口管理、分类处置各类信息,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采取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进行提醒警示、督促纠正,做到管早、管小、管在平时。2014年底以来,先后对连续2年考核排名靠后的1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门约谈,提出“下”的预警,推动干部行为检点、身正风清。

  ——实施分类处置,健全“下”的方式。对违反相关情形、触及相关红线,经约谈仍不思改进的干部,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免职、降职、改任、待岗,以及交流到其他部门担任一般工作人员等方式,作出相应处理。2015年底,市委常委会对1名市管领导干部作出了待岗、对3名市管领导干部作出了免去现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决定,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震动。这名待岗干部通过其单位主要领导向市委组织部反映,“以前没有珍惜组织上给予的一个个机会,没有重视组织上一次次的提醒帮助,自己这样,完全是咎由自取,希望广大干部要以他为反面教训,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

  审视这一系列制度举措,既有硬招,又有人文关怀。先是广而告之——哪些红线不能碰、哪些底线不能越;再是关爱提醒——哪些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要改正;最后是“真刀真枪”——既伤皮肉,又动筋骨。“这有利于倒逼干部自觉杜绝‘熬年头、占山头、没想头’的消极思想,树立‘吃更多苦’‘担更多责’的从政理念。”该市市委党校景云祥教授说。

  “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对于那些因故‘下’了的干部,我们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专门建立了‘下’的跟踪管理机制。”程秋喜说。2015年底,该市对2名在新岗位上表现较好、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二次启用”,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体现了“上”和“下”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入口”和“出口”的有效对接,促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职务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

实施多元交流,突出教育惩戒

让“下”常态化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

  泰州市委形成共识,要想真正让“熬”的熬不起、“混”的混不开、“不作为”的想作为有作为,光靠一些“下”的制度规定和以往的交流方式还不够,还必须运用好教育及惩戒性质的交流手段来调节,下决心常态化激活干部队伍这潭水。

  一场干部队伍的“大轮岗”“大换血”,在2014年12月拉开了序幕——

  换位型交流,让同一岗位、任职时长的干部增动力。为有效化解职业倦怠、动力缺失、干劲不足等问题,先后重点对40名在同一地区担任同一层次职务满10年的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级机关同一部门担任正、副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等,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以及地区与部门间的交流;对65个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在同一处室连续工作满10年的485名中层干部进行内部轮岗交流。

  考验型交流,让不在状态、不思进取的干部受警醒。采取“从热点岗位交流到非热点岗位、从重要部门交流到其他部门、从领导岗位交流到非领导岗位”方式,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形成震慑效应。2014年,先后对15名主观上不努力、进取精神不强,工作落实不力,闹无原则纠纷、群众认可度较低的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考验型交流;2015年,又组织开展了交流后履职情况回访,观其行、察其效。绝大多数交流干部都能把岗位调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主动适应新单位的环境和要求,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个别在新单位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不好,2015年年度考核在新单位继续垫底的交流干部,由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

  惩戒型交流,让触犯纪律、怠政乱政的干部离位。深入开展以“治乱权正纲纪、治乱政优环境、治乱为守规矩,强化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追究”活动,区分违法乱纪,在决策上、管理上、履责上出现严重问题,以及考验型交流后仍不改进等情形,实施相应的调整。2015年,共有2人被撤职,4人被改任非领导职务或从领导岗位免职交流到其他部门,有效肃清不良风气。

  “三种交流方式让我们闻到了‘火药味’。”不少干部深有感触,“若不珍惜现有的岗位,不始终保持刚入职时的劲头,充满活力、饱含激情地工作,恐怕连位子都保不住了。”

  严管严“下”、真管真“下”,为泰州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正转化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不竭动力。2015年,全市GDP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增速在江苏全省前移5位,组织实施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1个、在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20个、同比翻了近一番。

  书记声音

正负激励并重

促担当有为

蓝绍敏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加快“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四个名城建设,是“十三五”泰州发展的战略部署。把这一“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关键靠广大干部永葆激情,接力奋斗。这需要我们强化长效动态激励,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促使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坚持精神引领与岗位激励并重,为奋发有为者搭建平台。我们坚持“精神状态也是生产力”,立足新泰州建市18周年,大力挖掘并弘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建市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针对少数同志信心不足的问题,我们根据泰州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誓言,提出了“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用“三个不相信”精神战胜挑战,爬坡过坎,成就目标。牢固确立“在岗使用是最大激励、人岗相适是最大信任”的价值认同,着力把推进“三大主题”工作有办法的干部推向前台,为建设“四个名城”敢担当的干部提供舞台。近年来,全市上下高点定位、只争朝夕的意识日益浓厚,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干劲不断迸发。

  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并重,向“为官不为者”开刀亮剑。我们全面把握好干部20字标准,紧密结合泰州实际,提出“用四种人、不用四种人”导向,即旗帜鲜明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厉风行,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难题面前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干部;坚决不用理想缺失、信念动摇,因循守旧、消极懈怠,急功近利、脱离群众,跑官要官、谋取私利的人,为广大干部提供可感知、可实践的奋斗标尺。常态化推进任期性、结构性、培养性、考验性等交流,发挥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双重效应,倒逼干部每天都像最初任职时那样充满激情、尽职尽责。探索设立“蜗牛‘奖’”,切实加大整治“庸懒散浮拖”的力度,让一些“老爷官”“太平官”“糊涂官”以及“混事官”不舒服、不适应,促使干部在岗更在状态、在位更有作为。

  坚持全面从严与人文关怀并重,给敢闯敢试者撑腰壮胆。我们既重视“治不正”“治不为”,研究制定了《防治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若干规定》,明确“高线标杆”和“底线要求”,推动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又重视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研究出台了《泰州市促进改革创新鼓励干事创业责任豁免办法》,把干部在推进改革先行先试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的失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切实保护好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干部,努力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生态,激发干部的进取精神和奋斗热情,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

  干部心声


  泰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程秋喜:

  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只有真正扯开面子、动其位子,让“下课”和“退格”成为常态,才能使之受警醒、知荣辱、有触动。近年来,泰州市坚持从制度入手,通过创新日常考察、完善政策规定、推行多元交流等一系列硬性举措,有效摈弃了官本位思想,起到了“下”了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促使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不当“闲人”、不做“庸官”,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泰州市高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志斌:

  当前,我区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关键在人,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泰州市出台的一系列制度举措,着力营造了“真干的受激励、慢干的受鞭策、不干的受惩戒”的良好政治生态,对于促进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积极意义。


  泰州市人社局党委副书记 乔和平:

  推动发展最要不得的就是“等待”。“下”作为有力杠杆,倒逼着我们每天必须像“赶考”一样,自加压力、高点定位,以“朝受命、夕饮冰”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以“等不起”和“慢不得”的进取心,推动自己所分管领域的工作纵向上持续攀高、水平提升,横向上创造特色、走在前列。


  泰州市人大代表、泰兴市姚王镇桑木村党总支书记 卢玲芳:

  通过推进能上能下,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一股清风,机关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事好办了;干部忙的多了、闲的少了,敢担责的多了、找借口的少了,主动替群众想的多了、故意刁难群众的少了,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泰州海陵区城北街道工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谨(左二)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

  泰州市选派到企业服务项目发展的机关干部刁春红(右一)调研挂职企业发展情况。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调研员,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陈燕萍(左一)送法律知识到企业。

  泰州市首批选派至靖江市东兴镇惠圣村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徐建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介绍农业基地发展情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