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核心提示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强起来、实起来。回望2015年,从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到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从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到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谋远固本抓基层、与时俱进强基石。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在基层。2015年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推进,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这一重大主题,强化问题导向,下大力气用严实举措抓落实、促创新,着力增强党组织整体功能、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落实党的建设各项部署,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地生根”
●全面推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
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2015年以来,各级党委(党组)强化抓党建的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明确责任清单,细化到人、量化到岗,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最大的主业、最大的政绩,推动形成党委抓、书记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使管党治党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宁夏等1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层层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安徽列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12个方面50个突出问题,明确解决时限和责任单位;广西各级党委书记领头实施党建工作重点项目,直接解决“老大难”问题。
为强化考核问责,各地在全面开展党建述职评议基础上,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山东等地将抓基层党建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测评和任职考察中;湖南在市县乡三级党委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把农村基层党建权重分别提高到10%、20%和30%,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河北采取“函询、约谈、建档、反馈、通报、问责”6条办法督促责任落实,2014年以来直接函询34名县委书记,约谈4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17.6万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
2015年4月,中组部会同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去年以来,各级党委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共选派17.6万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实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其中,296家中央和国家机关结合定点扶贫工作,共选派31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
安徽连续14年共选派1.8万名干部到贫困村任职,每名选派干部配备5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省市县分级负责,对选派干部进行岗前和年度培训;江苏、河南连续6年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四川去年从省、市、县三级机关选派1.1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脱产担任第一书记,着力解决“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第一书记不撤出;广西连续4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全区3000个国家级贫困村全覆盖,全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012万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634万人。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得以强化
●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
2015年以来,各地持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举措,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在服务群众中得到落实和体现。
各地普遍推动涉农部门和乡镇服务项目下沉到村,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乡镇干部驻村服务、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在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甘肃、青海等地要求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天不少于6小时定人定点办公;西藏8万余名在职党员纷纷走进社区亮明身份、融入社区群众生活,让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
为消除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短板现象”,各地普遍明确,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去年共计6.1万个。黑龙江规划3年集中整顿、全面提升;吉林对村党组织“空心化”、党员“家族化”问题专项整顿;福建选派6000多名干部蹲点整顿。同时,各地借鉴浙江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经验,普遍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长效机制,切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补齐农村党建“短板”
●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建立村监委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2015年6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完善村务监督机制,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的必要条件。针对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不顺畅、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规范监督内容、权限和程序,提高村务监督实效。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建立村监委。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福建5省区市结合去年村“两委”换届,同步规范村监委建设;河北、山西等14个省区市对2014年村“两委”换届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未组建村监委的抓紧组建;辽宁等27个省区市出台加强村监委建设的意见,明确组织设置、工作职责、监督内容和程序等;江苏等省统一建立“三资”管理平台,加强村监委对集体资产发包、集体收入分配、公共土地利用、专项资金发放的重点监督;浙江全面建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行使流程图,村监委对照清单和流程全程监督;山西、海南等地制定村监委工作细则,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全程监督;重庆等地按照村办公经费20%的比例,配套村监委工作经费。
发展党员结构持续改善
●总量调控步入常态,质量总体提高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2015年10月,中组部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国发展党员总量调控步入常态,党员增长过快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发展党员结构持续改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有所加强;入党程序更加严格规范,发展党员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江苏以严实精神做好总量调控工作,加强宏观统筹和过程管理,实现党员队伍规模适度,在控总量中优结构;重庆将发展大学生党员作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赢得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新疆把发展少数民族党员作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突出党员政治标准,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强、敢于担当的少数民族党员队伍;山东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关口前移,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优化
●培养选拔、教育培训、从严管理力度加强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建强骨干队伍是关键。各地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从严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优化。
北京制定村“两委”干部5年、10年定向培养计划,重点从在校大学生、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江苏、海南、宁夏等地明确,每个村至少培养2至3名40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安徽计划用3至5年分别培育省市县三级示范村党支部书记500名、2000名、3000名。各地普遍把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健全以县级党委为责任主体的轮训机制;从2015年起,贵州每年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集中轮训;河北实施“万人示范培训”计划;辽宁等地对农村优秀青年集中培训,择优选拔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吉林、新疆等地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湖南、江西等地专门制定村干部管理办法,从任期目标、年度考核、任职年限等作出具体规定;山东、重庆等地针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不胜任村干部、村民代表退出机制。
社会组织党建“双覆盖”顺利推进
●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2015年9月,《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发布,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党组)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顺利进行,强化党建工作基础保障,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上海探索健全纵横结合、上下贯通的领导指导体系,坚持把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深圳跟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党建工作格局,适应社会组织活动特点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北京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加强同类别、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党建指导联系,以市级行政机关主管负责为抓手,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的分类指导;广西启动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利用10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攻坚。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零距离服务群众。
新疆库尔勒市为4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建立档案,将他们的入党日期定为“政治生日”,并送上生日祝福。
河北张家口市经开区南站街道党工委举办党务工作培训会,详细讲解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步骤。
公羊会党支部是杭州市下城区培育发展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主要进行各种灾难救援。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党支部组织党员赶赴震区实施救援。
贵州织金县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就近就便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为群众维修暖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