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纯洁了干部队伍,净化了政治生态,树立了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也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因此,要推进“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降低“庸和尚”出现的概率,努力营造“一个岗位只有‘好和尚’才能干出政绩位次”的良好政治生态。
观念转变,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端正了信念操守,澄清了思想观念,使党员领导干部从内心里形成从严从实的规约,在为政干事中形成从严从实的氛围,让忠诚务实的干部挺直腰杆,让“忽悠”的人没有前途,让跑官要官的人没有市场,直接把有“硬伤”的人挡在“门外”。因此,要把“三严三实”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培养好干部的目标要求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课,进一步筑牢思想基石,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抵御歪风邪气的“免疫力”。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还要以群众立场领会贯通“三严三实”精神,用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真正把那些群众认可、群众点赞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让群众真切地看到和感受到选人用人的观念在变,从而促进政治生态进入风清气正的良性循环。
标准深化,选人用人导向鲜明。在选人用人的导向上,更加突出以德为先、群众公认、注重基层,坚持做到“五用五不用”,即用信念坚定、忠诚老实的干部,不用政治上不强、不讲诚信的干部;用敢于担当、敢负责的干部,不用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干部;用脚踏实地、肯干实干的干部,不用唱功好、做功差的干部;用群众认可、口碑好的干部,不用打马虎眼、忽悠群众的干部;用干干净净、严于律己的干部,不用不守纪律、为政不廉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真正把组织需要、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合理使用起来,加快培养和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程序严格,审核考察务实规范。“三严三实”成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被纳入干部述职述廉述德内容,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任职考察、换届考察也都体现出“三严三实”要求。“三严三实”立起了“严”“实”标尺,架起了行为“红线”,让选人用人的程序更加严格规范,也对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出了新要求。因而要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5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坚决杜绝“形式上走了程序,实质上走了过场”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把基层一线、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大事件、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利益和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大力选拔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
注重实绩,造假虚报渐行渐远。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省出台的《辽宁省省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和《辽宁省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打造了“用结果说话”机制,结束了分不清“实”到什么程度是好干部,“假”到什么程度是赖干部的时代,从而使那些重实绩、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鼓励、褒奖、重用,让那些只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处。通过重用一批,褒扬一批,追究一批,使干部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行有鉴戒。“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干部要担起党和国家赋予他的重任,就必须要真抓实干。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严谨科学决策,按客观规律办事,决不搞虚政绩、假政绩;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辽宁省黑山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张涛)
相关专题 |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