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帆
2015年12月15日07: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冬季春城,淅淅沥沥的雨点透着寒意,而在滇池西畔的云南省委党校里,围绕边疆省份的跨越发展,一群“关键少数”激论正酣——
“2014年,云南GDP总量排全国第二十三位,人均GDP排全国第二十九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排第十,要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除了跨越发展外没有第二条路。”
“这10年来,云南不仅与沿海差距甚大,周边省市也甩了我们几条街。同样是铝矿,我们只单纯卖原料,广西却用来生产航空航天新材料;贵州地理条件不如我们,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云南再也等不起,当前首要的是从思想观念上解决想跨越、能跨越、敢跨越的问题。”
……
从9月初到11月底,走进云南省委党校,无论在教室还是食堂,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充满激情又略带焦灼的热议。即便入夜,在宿舍的走廊上,驻足细听,还有学员意犹未尽……3个月来,全省20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来到这里,参加了由云南省委安排的10期8个专题跨越发展培训。
“头脑风暴”盯住“关键少数”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如何将总书记对云南的新定位新要求落到实处?云南省委认为,首要抓“关键少数”,特别是要给领导干部来一场“头脑风暴”,形成适应跨越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继而掌握新本领,推动中心工作。省委决定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跨越发展的系列专题培训,内容涉及经济新常态、对外开放、科学规划、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投融资创新、创新驱动及信息化建设等领域。
“这是云南干部培训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训学员普遍反映收获最大的一次培训。”省委副书记钟勉在培训总结时说。据省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刘维佳介绍,此次培训在培训对象上做到了两个“全覆盖”,首先是盯住“一把手”不放,州市县党政“一把手”一个都不少;其次是分管财政金融、国企改革、生态环保、民族宗教等领域的领导干部,除了在省委党校学习外,按照不同的专题班次和培训方式纳入,也做到全覆盖。全省5000多名干部以不同形式参加培训。
克服本领恐慌,“头脑风暴”正当时
“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9月7日,培训班第一堂课,省委书记李纪恒与学员们分享了对跨越发展的思考。李纪恒着重分析了云南跨越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八大举措。他告诫学员们,要从资源依赖、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冲劲,更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因地制宜走出具有云南特色的跨越发展新路。
省长陈豪则向学员们剖析了云南跨越发展所具有的区位、资源和开放优势,指出要推动云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迈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从而实现跨越和赶超。
“梦想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两位领导有备而来,针对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干货”让学员们普遍反映过瘾、解渴,关键是增强了跨越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如何应对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和模式哪些可借鉴?如何利用PPP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如何运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诸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是此次培训85个专题的重要内容。
要想跨越,先要了解决策者和先行者已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还要做什么。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铭书介绍,着眼跨越和追赶,省委省政府邀请了83名相关部委、研究机构、智库和高校的领导、专家来授课,他们中有为国家领导人讲课的学者,有参与“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专家,都是各领域翘楚。
相比发达地区,作为“后来者”,学员们普遍感到本领恐慌——旧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许多“新招儿”甚至闻所未闻;培训中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来得正是时候——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一枝独秀,就是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典型,但资源优势必须与互联网和金融平台有效整合才能变成竞争优势。”
“云南必须以积极心态拥抱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接下来赴四川、湖南、广西的考察学习,对比邻省的日新月异,云南的落后深深刺痛着“关键少数”们,返程的路上,学员们就迫不及待地讨论开了——
“光‘长株潭’上千亿的企业就有3家,而云南除了烟草外,就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体系,虽然旅游发展了多年,但还谈不上强和优,在培植特色产业方面还要下苦功,甭想一蹴而就。”
“云南和广西一样都沿边,广西用好国家政策动员大批边民参与边境贸易,边民富了,对国家认同感也强了,但我们对国家沿边互市贸易政策钻研不够,再不抓住机遇就没法向百姓交代。”
……
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催生动力。
求“严”求“实”,学员不搞特殊化
“张红萍学员,你如何理解李纪恒书记所说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云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成为云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刘维佳向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红萍发问。
这是培训课最后阶段“学员论坛”最紧张、最瞩目的环节。省委省政府领导根据培训内容设计问题,现场抽签点名回答,学员须结合培训内容作答,众目睽睽之下,入心入脑与否一目了然。事先指定没有了,提前准备发言稿没用了,每期200多名学员每人都可能被点名,都得有准备。“学员论坛”不按“套路”出牌,成为检验学习实效的舞台。
从培训计划到课程设计、日常管理,学员体验到的是“严”和“实”。学员全部集体住校,连家在昆明的也不例外。杨铭书说,学员一到党校报到,就“换挡”进入紧张的学习模式,5天培训,除了一个晚上不安排学习和讨论外,其他时间从早到晚排得紧紧的。头天晚上小组讨论,第二天一早,讨论简报就发到每个学员手里。“脑子里除了琢磨跨越发展,没工夫想其他的”是学员们共同的感受。
每天清早,学员上课前,一眼就能看到事假和出勤率的公示表。培训进行到后面几期时,省委党校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几名前几期的“老学员”又出现在培训课堂上了。原来是李纪恒书记在培训阶段小结上作了批示,培训没有特殊学员,未完成培训课时的学员必须补齐应有课时。
集中培训虽已落幕,但始于滇池之滨的这场“头脑风暴”却风头正劲,催动着各级“关键少数”站在高处,谋在远处,干在实处,将七彩云南带进生机勃勃的春天。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5日 17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