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命悬一线的托举——中国好人“托举三兄弟”

蒋丽莉 李相芳

2015年12月02日11: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刚刚揭晓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表彰活动中,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刘新军、杨明、贾晓玉三位农民工兄弟分外抢眼。一次命悬一线的托举,让他们由凡人变英雄,走红媒体、走红网络——

刘新军、贾晓玉和杨明,一起在天津打工七八年,是十分要好的工友。2014年起,他们在河北区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中从事外檐楼体粉刷工作。6月17日中午,在河北区律笛里小区施工的三人吃过饭,正准备回工棚午休时,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循声跑过去,发现小区8号楼4楼阳台外的空调室外机上倒挂着一位老大娘!老人左腿的裤脚儿被空调室外机挂住,左手碰巧拽住了室外机罩,身体悬空,摇摇欲坠,让四处赶来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呼。

“快救人!”刘新军、贾晓玉二话没说就飞奔而上,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靠着在工地上练就的攀爬技术,徒手沿楼外的窗户护栏从1楼爬到3楼窗台。因双手无处借力,贾晓玉不得不砸碎3楼住户的窗户。两人各用一只脚踩住只有十几厘米宽的窗台,另一只脚踩在3楼的空调室外机上,一人用手托住了老人的腰,一人用手托住了老人的背,暂时稳住了老人。这虽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对刘新军来说,要一直保持住托举动作实在太勉强了,他的个子不高,要努力踮起脚尖才能托住老人。而贾晓玉又太高了,必须蜷缩着身子才能配合刘新军保持老人身体的平衡。就在刘新军、贾晓玉两兄弟艰难地托举起老人的同时,和他们一起冲上去的杨明却及时收住了攀爬的脚步。3楼的窗台只有十几厘米宽,无法同时站下三个人,而且空调室外机的承重额度也是有限的,如果杨明也爬上去,不但救不了悬空的老人,反而会让刘、贾二人因失去平衡而跌落。杨明急中生智,想到了平时工作中用的绳子,赶紧直奔工棚,去找平时干活儿用的吊绳,准备从楼顶放一根绳子下来,用垫板把老人拉上去。

三楼有多高?空调室外机结实吗?摔下来还有命吗?老婆、孩子怎么办?这些问号压根儿就没有出现在他们脑子里,当时想的只有救人和怎么救人。虽然从开始托举起老人到消防官兵赶到只有短短5分钟的时间,但是那5分钟在他们的记忆里却是那么漫长——

贾晓玉弓着腰、刘新军踮着脚只管咬紧牙关全力托举着老人的身躯。时间真是一秒一秒地挨过。两兄弟从手发软、腿发抖开始,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厚厚的工作服全部湿透……直到5分钟后,当杨明跑到6楼准备放下吊绳时,消防官兵也及时赶到。贾、刘二人精神一振,仿佛又平添了无穷的力气。

高空施救用的消防云梯架起来了,三人配合消防队员用绳子和救生吊带将老人固定好,顺利地将她从窗口安全送回了4楼房间。两兄弟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腾出手来擦了擦满头满脸的汗水,无边的疲累和后怕瞬间就包裹了他们。从3楼顺着云梯往下走,本来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两兄弟却第一次感到这样艰难。贾晓玉回忆说:“体力透支太多,刚吃完饭就做这个托举动作肚子特别疼,腿肚子也一个劲儿地打哆嗦,真有点儿下不来的感觉。下云梯前我还停了一会儿,到地面上我都快站不起来了。”

三兄弟的艰难托举,为老人等来消防官兵的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获救后,“120”急救人员为老人检查了身体。万幸的是,虽受了些惊吓,老人的身体除了几处划伤外并无大碍。

据了解,老人是在窗边向外探望时不慎跌落下去的,家人都未察觉,要不是刘新军、杨明、贾晓玉三人出手相救,结果都不敢想象。

老人的邻居、家住一楼的任大爷目睹了这惊险一幕的全过程。“老太太就一个裤脚儿挂在空调机下的支架上,特别危险。这哥仨身体素质真是好,听到喊救命后几秒钟的时间就踩着防盗护栏爬了上去。”任大爷说,“我们这小区年头长了,设施也比较老,他们爬的这些防盗护栏很多都锈透了,特别担心他们也掉下来。”

参与现场施救的天津市公安消防河北支队中山路中队排长张超说:“如果没有这三个人的托举,后果不堪设想。这种长时间的托举,还是在窗外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说心里话,我很佩服他们。”

楼体外檐粉刷工,被圈里人称为“蜘蛛人”,整天吊着安全带在楼体外檐工作,危险却也浪漫,依靠安全措施,三兄弟最高曾爬上过35层的高楼。“攀爬这种老楼没啥难度,就是这样没有保护徒手爬还是第一次。事后想起来有点后怕,但当时根本没时间想那么多,就是凭着一个一定要救人的信念撑了下来。我们没做啥大不了的事,只是举手之劳,相信谁遇上都会这么做,没啥可犹豫的。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肯定还是同样的选择。”三兄弟腼腆地笑着,语气轻描淡写,憨厚的外表难掩胸中的大爱,羞涩的目光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提起托举三兄弟的救人壮举,从河南老乡到天津同事,都异口同声地夸他们纯朴善良,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说这次路见危难、伸手相助,是他们的“本色之举”。

“村里哪家修房盖屋、红白事他都主动帮忙,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有人病了他就开自己的摩托车送医院。”年过花甲的贾宝华打小看着贾晓玉长大,对他赞不绝口。

“新军心眼儿好,这么多年从没和邻里吵过嘴闹过矛盾。他还识大体、顾大局,移民搬迁前,他常年在天津打工,每年春节回来走亲串友时都要讲讲京津地区的缺水状况,劝告大伙得积极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刘新军的哥哥刘明耀说。

寺湾镇高湾村党支部书记黄宗昌对自己辖区的村民充满骄傲:“杨明这小伙子别看人很年轻,但讲信义,干活儿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质量高,对父母还十分孝顺。”

同在天津务工的吴少坡对“托举三兄弟”也是打心眼儿里佩服:“他们三个人这次奋不顾身徒手托举救人,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他们平时都具备这个素质!”

乐于助人,救人于危难,这是人的本能,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托举三兄弟”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津城、温暖了津门。

善举传大爱。“托举三兄弟”奋勇救人的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天津市、河北区见义勇为协会先后为他们颁发了见义勇为证书;三人还先后荣获了“天津好人”“善行义举好市民”“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由中宣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部门举办的最美人物发布会,称赞他们是“侠肝义胆最美人物”。

面对迎面而来的各种荣誉,“托举三兄弟”的态度是一样的:“我们就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小事,社会给了这么多荣誉,真是没想到。其实,救人是举手之劳,真的很普通很平常。只有好好做人,才能让人瞧得起。别人有困难时你去帮助了,到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才能帮你。人跟人之间就是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互相理解,这样社会上的好人才会越来越多。以后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憨厚的农民工兄弟,用朴实的话语打动了所有的人。日日高悬于楼宇外壁的农民工三兄弟,不仅刷新了城市的外衣,更涤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天津《支部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