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胜利石油管理局:以党员服务社为主阵地 构建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模式

2015年11月21日13: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张梅河于凯 摄)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下属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8个市的28个县区,以及新疆、青海等5个省、自治区。目前,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下设二级党委79个,三级党委(总支)734个,党支部5584个;共有党员11万名,其中在职党员7.1万名,占64.43%;非在职党员3.9万名,占35.57%。针对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和非在职党员队伍实际,管理局党委从强化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入手,创新推进党员服务社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非在职党员特点的服务教育管理新路子,得到了中组部、中宣部等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反响。

一、以党员服务社建设为突破口,创新破解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难题

近年来,胜利油田离退休员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家属、员工待业子女、未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非在职党员逐步增多。很多非在职党员居住地分散,距离所在党组织驻地较远,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关怀服务存在诸多不便。此外,在油田小区内暂住的流动党员、待业子女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等,过去有的无处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参加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存在着接受教育管理服务渠道不畅、发挥作用难,甚至有极少数游离在组织之外的现象。为始终保持非在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局党委于2007年7月开始试点、2008年3月全面推开,依托社区物业站,建成96个党员服务社,以新的组织形态,覆盖了油田百余个居民小区,使非在职党员管理服务由过去的行政单位党组织单向化管理体制,转变为打破组织关系隶属限制由党员服务社与行政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全方位覆盖的新模式,非在职党员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情况下,在家门口就能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教育服务。同时,非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继续履行教育管理服务职能,形成了党员服务社与所在党组织相互延伸、齐抓共管的新模式,破解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非在职党员接受关怀服务、发挥党员作用的新模式。

二、以党员服务社为阵地,持续强化非在职党员教育服务和组织引导

(一)建机制强化组织运行,推进党员服务社建设规范化。在组织运行上,局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宏观指导、社区党组织具体负责,小区内非在职党员所在二级党组织积极参与、工团老年等组织支持配合,形成了各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服务的党员服务社建设格局。在人员配备上,党员服务社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全部为兼职,由物业管理站的同志兼任;相关二级单位组织、老年等部门人员为联络员;选聘政治素质高、身体健康的到龄退职科级干部任业务指导;招募党员、团员青年骨干为志愿者。

(二)跨单位就近开展组织生活,推进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指导党员服务社结合非在职党员身体状况、年龄特点和活动需求,创新推出“公园党课”“家庭课堂”“树荫党课”等教育形式,探索实施“菜单式”选学、“结对子”帮学、“送学上门”等教育模式,把“学习课堂”搬进小区、搬到非在职党员家门口,党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可以参加,不在社区的持《油田内党员跨单位(区域)参加组织生活登记证》也可以参加,从而实现了非在职党员教育经常化、全覆盖。

(三)按需求贴近实施关怀服务,推进实现非在职党员关怀服务网络化。以党员服务社为平台,健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档案,落实“全天候”联系机制,开通求助服务热线,实施“5+2”轮流值班制度,推广“365党员服务室”、“爱心管家”等志愿服务品牌,实施“爱心互助”、“手拉手互帮”等服务形式,开展健康咨询、物业维修等服务活动,实行“点对点”服务,实现了非在职党员关怀服务网络化、零疏漏。

(四)建平台跟进强化组织引导,推进实现非在职党员作用发挥常态化。针对非在职党员参与油田建设热情高的实际,发动党员服务社因势利导,通过组建爱心帮扶、邻里调解、政策宣讲、文化艺术等志愿服务小组或兴趣小组,引导非在职党员参与和谐建设中;通过组建胜利精神宣讲团、技术经验传授组、支援上产服务队等形式,引导非在职党员为一线员工送温暖、送技术、送传统,赢得了广泛好评,实现了非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具体化。

三、以党员服务社为平台,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实效更加凸显

(一)党员教育覆盖更广泛。党员服务社把“学习课堂”搬进小区、搬到家门口,使非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更方便。对年老体弱、无法参加集体活动的党员,主动送学上门,传递了党组织的声音,体现了党组织的关怀,切实使非在职党员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落伍、永葆先进性。许多非在职党员表示:现在局党委把党员服务社建在家门口,参加组织生活更方便了,“家”的归属感更强了。

(二)党员管理实现无疏漏。党员服务社的成立,改变了以往依托党组织隶属关系、以条为主的垂直型层级式管理模式,实现了与非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同时,把居住在小区的流动党员、待业子女党员和未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党员纳入管理范围,实现了非在职党员管理的零疏漏。93岁高龄的山东兖州盐务局退休职工党员王慎三,跟随儿子在油田居住,党员服务社及时把他纳入管理范围,定期上门送学、过政治生日,使他深受感动,特意让家人制作锦旗表示谢意!

(三)党内关怀服务常态化。党员服务社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以及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及时帮助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定期走访慰问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特困家庭,并统一制作“爱心服务卡”,开通老党员、困难党员求助热线,坚持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排忧解难。目前,党员服务社吸纳了5000余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1万余人次,日益成为了广大非在职党员和群众信赖、欢迎的温馨和谐家园。

(四)非在职党员作用发挥更充分。党员服务社通过组织非在职党员参与小区和谐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引导非在职党员力所能及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非在职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油田非在职党员纷纷走出家门,发挥余热,涌现出了“学范党员责任区”、“晓凤义务理发室”、“活常志愿服务队”、“常青树文艺队”等一大批以非在职党员名字命名的党员作用发挥示范点,影响带动了非在职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党员服务社成立以来,先后有200余人向党员服务社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