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少奇与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李增福

2015年10月21日09: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少奇同基层干部谈话时,完全是恳请的口气:“讲点民主好不好。” “叫人把话讲完好不好。”要求基层干部敢于鼓励、支持群众讲真话,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曾经多次同地方的同志讲,你们反映情况,可以随时给我写信,“如果信寄不到,可以直接到北京来,为了群众的事情来北京,路费我负担。”

毛泽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提倡正气,反对邪气”

刘少奇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一直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也有许多著述。其中《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影响最大。

这部著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理,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和现状对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问题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据刘少奇思想的研究者考证,他最早提出这一思想是在1938年底。当时豫西地下党负责人会议在河南渑池八路军兵站召开,同时举办了豫西省委党员训练班。刘少奇在第一期党训班上作了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思想。后来在1939年7月,当时的延安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和院教育科长邓力群请刘少奇讲党的建设一课。刘少奇主动提出要讲讲有关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演讲结束以后,学员们普遍感到,刘少奇讲得深刻,针对性强,很受教育,希望能将讲课提纲印发给他们深入研读。于是,刘少奇便对演讲提纲进行整理、充实,陆续送给了学院的领导同志。第一稿送给了张闻天。张闻天读过以后交给了《解放》的编辑吴黎平。吴黎平按照当时的规定将文稿呈送毛泽东最后审阅。毛泽东很快就看完了稿子,并复信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当尽快发表。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作出决定,正式出版《毛泽东选集》,并由刘少奇担任编委会主任。1952年,当《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编辑出版时,毛泽东向刘少奇建议,应系统整理一下过去的文稿,出版《刘少奇选集》。刘少奇在与毛泽东几十年的合作共事中,对毛泽东一直是十分敬重和支持的,但他对出版自己的选集不热心。一方面,他认为,毛泽东是全党的领导核心,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全党应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和思想,其他领导同志的文章、讲话可以用文献合编本等形式介绍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实在难以抽出时间来审阅以往的文稿。到了1960年夏天,《毛泽东选集》四卷全部编完以后,毛泽东又一次正式提出这个建议,不久中央决定成立“刘选”编辑组。这时,一些同志提出,如果刘少奇“选集”难以很快出版,最好能先出版一些有关他的党的建设、党性修养方面的文章,用以配合党的建设实际工作。编辑小组采纳了这个建议。其中首选的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文章先由编辑小组的同志做了一些修改,又送来让刘少奇修改。当时他和王光美正在北戴河,编辑小组的同志送来的清样是用较大字号的文稿纸打印的,为的是便于刘少奇修改。每次文稿送去,刘少奇总是说:“放下吧,有空一定看。”就这样,送审的文稿在他那里被一拖再拖。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抽出时间对文章进行修改,然后要编辑小组的同志将稿子报送中央书记处审批。书记处批准以后,文章在1962年8月1日那天的《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同时发表了,不久还出版了单行本。

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党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当年听过他演讲的老党员更是倍感亲切,纷纷向刘少奇汇报学习的感受。当刘少奇了解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多次再版时,曾对工作人员说,兄弟党的一些同志提出,为什么这篇1939年写的文章,现在还能为读者接受呢?我想或许是因为这本小册子是在党的总路线确定下来以后,从每个党员怎样锻炼自己、修养自己的角度讲的,这就有了它自己的特色,使读者得到了帮助。所以它能够站得住,留下来了。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被誉为党的建设方面的经典文献。它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是第一次回答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以及怎样增强党性原则和党性修养、做纯洁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大问题。刘少奇在文章中剖析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一个共产党员务必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要有自觉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他认为,这些方面修养从本质上体现了我们的本色。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永远做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牢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开始着手将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刘少奇全面研究了当时党的建设的新的环境和任务,向中央提出建议,把党的组织向群众公开,把党组织和党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党在执政以后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他提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不断改造和提高自己,要积极参加革命实践。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17年间,刘少奇每年总要抽出较长一些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为中央正确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

刘少奇一直认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做工作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而形式主义的大轰大嗡,违背群众利益,不是群众路线。平日,刘少奇非常善于体察群众的情绪和疾苦,常常不声不响地仔细观察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从对方是笑脸还是苦脸,是鼓眼睛还是眯着眼睛,是昂着头还是低着头,去探求他的真意。他同基层干部谈话时,完全是恳请的口气:“讲点民主好不好。”“叫人把话讲完好不好。”要求基层干部敢于鼓励、支持群众讲真话,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曾经多次同地方的同志讲,你们反映情况,可以随时给我写信,“如果信寄不到,可以直接到北京来,为了群众的事情来北京,路费我负担。”

邓小平:《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要求,他“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

刘少奇十分重视读书学习。他勤奋读书,善于理论思考在党内外是公认的。刘少奇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是十六七个小时,有时开起会来通宵达旦。在他的卧室和办公室里随处摆放着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反映国内外许多新学科的书籍。有时毛泽东提倡读某一本书,刘少奇总是设法找来认真研读,以求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意图。有时为了研读一部书,他经常是连续几个小时不离开办公桌,其间,工作人员几次提醒他应该休息一会儿。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刘少奇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每次下基层考察,他总要叮嘱随行人员,不准向基层的同志提要求,不准接受礼物,不准请客吃饭,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每次车到一处地方,当地的负责同志总要安排他住在高级宾馆。他为了少给地方同志增添麻烦,经常吃住在火车上。偶尔地方上的同志为他准备一点土特产品,他知道后一律拒绝,并严肃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是中央反对的。

刘少奇亲属很多,大部分在老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亲属和本家看到他当了国家主席,就来北京见他。有的想在北京找个工作,有的想离开乡下到城里。刘少奇知道这件事,心情很沉重,专门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告诉全家说:“你们以为我当了国家主席,给你们点方便,给你们点东西很容易……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你们现在吃饱了,穿暖了,就该好好为国家工作……”他还专门写信给儿子,告诉他不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搞特殊,教育儿子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接受群众的教育和监督。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再版和平日他写的一些文章、讲话发表后,有时报刊为他寄来稿费。开始刘少奇不知道,都是由秘书代为保管。后来秘书征求刘少奇意见,是否可以用它们来补贴一下家庭开支。当时刘少奇家中人口很多,加上老家的亲戚时有人来,经济上确实需要补贴一下。刘少奇听后表示,这些文章是由于工作关系发表的,稿费不属于个人,应该交给组织。后来,王光美代表刘少奇和全家人将这些稿费上交了中央组织部,了却了刘少奇的一件心事。

邓小平在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悼词中指出: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辽宁党刊集团副总编辑)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