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筋健骨”焕发的生机

——黑龙江省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纪实

记者 薛万博

2015年10月16日10: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路边花草郁郁葱葱,水泥道路连通各家,文化广场人群涌动,七八个村民正在铺垫田间路……

“这是后进村吗?”

“变化太大啦!”

9月1日,在桦南县召开的佳木斯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被列为现场观摩的转化升级示范村——桦南县明义乡北合发村让与会人员“惊呆了”。

一年前的北合发村是个村情复杂、村貌脏乱的软弱涣散村,村里派系纷争激烈,“两委”班子缺“主官”,村民上访不断,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说北合发村就像个没有家长的孩子,“乱成了一团麻”。

2014年7月末,桦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洪军负责包扶北合发村后,下派挂职副乡长担任第一书记,乡党委副书记任村党支部书记,成立工作组驻村帮扶解困,使村民逐渐有了主心骨。用村民朱兴军的话说:“从去年县乡工作组到我们村后,村里的变化月月都能看得见。”

时隔一年,北合发村这个在省、市“挂了号”的软弱涣散村,通过一系列“硬动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后进村”到“后劲村”的华丽转身。

事实上,北合发村由“乱”到“治”,只是全省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特别是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班子不齐不力、服务群众能力弱、组织生活不经常、民主管理混乱,活动阵地缺失等软弱涣散问题,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全面的整顿工作。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分类施策等措施,全力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治标到治本,重新凝聚力量、焕发活力。

“把脉”——集中“会诊” 找准“病根”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黑土地上,11.8万个基层党组织、226.5万名基层党员的作用如何,关乎全省改革发展的全局。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好比“脓包”,危害甚大,若不及时医治,就会侵蚀党的整个肌体。

为此,省委两次召开会议,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省委书记王宪魁要求:“要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整改落实,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夯实基层基础。”

找准症结,是进行整顿的前提。如果在整治过程中找不准支点,则会陷入“年年整顿年年流于形式”的怪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汭强调,要把整顿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对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现象,要有清醒判断,深入剖析问题成因,敢于直面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为了摸清问题,全省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对所有基层党组织逐一“过筛子”,不留死角死面。整顿对象确定后,逐个建立台账,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门逐级审核,明确了整顿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有序有力地推进整顿措施的落实。

基层情况千差万别,许多矛盾相互交织,一些基层党组织之所以软弱涣散,既有点上的个性问题,也有面上的共性难题:

“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工作不能形成合力,是导致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村‘两委’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很少开会,一开会就会吵起来……”这曾是村民对鸡西市城子河区永丰朝鲜族乡新华村“两委”班子不谋发展、不干实事、内耗严重的形象评价。以新华村为代表的软弱涣散村,党员的意见与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严重不一致,家族宗派势力对峙,矛盾纠纷比较突出。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决策不民主,村务财务公开不到位,一些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法违纪。一些村存在重大事务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不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不按规定管理村级财务,群众意见很大。“村里几乎没开过村民代表会,村内的重大事项几乎从未公开过,收支账目情况也不公开。”去年,鸡东县兴农镇兴林村村民向上级部门举报,村里财务不公开,有贱租集体土地等问题,有关乡村干部有违法犯罪嫌疑。

除了班子成员不团结、“双带”能力不强外,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规范、纪律松弛、人心涣散,也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村里这几年没怎么开过党员大会,更别提集体学习什么的了。我除了一次交清一年的党费外,几乎感觉不出与党组织有什么联系……” 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乡柳毛河村老党员侯云峰曾这样感慨。这样的“会荒”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各地虽然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但多数村还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普遍存在“三会一课”质量不高、开展活动不经常、活动形式和内容单调、与农村发展结合不紧、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两委”无钱办事,是软弱涣散村普遍存在的难题,也是“患病”的症结之一。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太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衰退,村内公益事业没人张罗,无钱兴办。村干部无奈地表示:“管理村里就和管理家庭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啥事也办不了。”如太和村这般,没钱办公益事业的村集体并不是个例。很多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营项目,很多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村里面貌多年没有变化。

活动场所管理使用不善,一些村干部“走读”“空岗”,也让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凝聚力,进而患了“软弱涣散病”。“人家村里有广场有健身器材,咱村啥都没有,影响文体生活;村活动室动不动就大门紧锁,无人值班……”桦南县明义乡油坊村村民对村“两委”颇有怨言。不仅村民抱怨,党员也抱怨:“村部设施落后,每次学习都不及时,党员到会率低,没个党支部的样子。”和油坊村一样,一些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村级活动场所疏于管理、闲置化现象比较严重,村民办事时常找不到村干部。

“施治”——瞄准问题精准发力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问题成因复杂,具有动态性、交错性、反复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为此,今年年初,省委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出台了《全省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三年规划(2015—2017年)》,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狠抓责任落实,持续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转化升级。

省委要求,把选派第一书记、下派工作组和驻村干部与“百局联百村”、机关党组织党员“双联系”、驻村扶贫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党群部门进弱村、政法部门进乱村、经济部门进穷村等办法,实行任务捆绑、整体推进,打一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随后,各级党组织从自身实际出发,纷纷踏上限期三年的“脱帽”之路。

整顿班子:解决“选人难、人难选”问题

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是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省委书记王宪魁多次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注重从组织观念强、发展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并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党员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人选。

十多年来,鸡西市城子河区永丰朝鲜族乡新华村因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彼此之间各唱各的调,村干部威信日益下降。

为彻底改变该村党支部凝聚力差、班子缺乏战斗力的现状,鸡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爱民多次入村指导,把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开展走访调查,分别找“两委”班子谈心谈话十余次。

今年2月1日,在市、区、乡党委共同努力下,新华村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复员军人王明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李龙祥当选村委会主任。

上任伊始,王明伟和李祥龙一道,逐一拜访村上有威望的老年人、老党员,听取上访户利益诉求,虚心征求治疗“村疾”的“良药”。

“现在,我们村‘两委’班子有啥话都放在台面上说,不藏着掖着。有什么事,大家都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解决,以前那种相互拆台的情况没有了。”老党员刘长林在同记者谈到新村“两委”班子时这样评价。

民主管理: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

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落实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保障。因此,全省在村务混乱的软弱涣散村实施专项整治。

“村干部的收入、村里的各项支出、低保救助对象的补助金额等,一项一项都列出来了,一清二楚!”鸡东县兴农镇兴林村正在村部溜达的村民郭福聪指着村务公开栏上的表格念叨起来。

在一年以前,兴林村财务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全面,导致个别村民认为该村废弃地承包过程中“有猫腻”,近年来经常到镇里、县里相关部门上访。为了找准问题,化解矛盾,鸡东县由包保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该村账目进行核查。调查结果表明,兴林村废弃地承包费及该项资金来往没有问题,消除了“嫌疑”。

随着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兴林村选出了三名村务监督委员。至此,兴林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将以前的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监督,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这既让村级组织负责人心中有了一本“明白账”,也让群众及时了解到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最大限度消除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和误会。

健全制度: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

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值班坐班等一系列制度,推行党员目标管理、星级评定、党群议事会等做法,有效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不在岗、不作为”问题,党员的党性意识逐步被唤醒。

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乡柳毛河村老党员侯云峰不无感慨地说:“这回村里活动开展得多了,学习、开会次数也多了,大事儿小情的都把党员叫来出谋划策,又把党员的心拧到一块儿了!”

针对柳毛河村的软弱涣散状况,在新一届支委换届选举后,乡党委委派副乡长王袁为第一书记,配合村党支部书记李井丰开展工作。王袁与村“两委”一道,把组织生活会开到老党员家,送学上门,开流动党组织生活会;查清流动党员去向,建立完善档案,把组织生活会的内容及村里面的一些重大事项以短信形式发给流动党员,让他们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帮助村里制定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村干部工作考勤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等,村里每天都有人值班,群众有事随时可以找到村干部。

改善基础:踢走影响群众致富的“绊脚石”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永丰村前任村“两委”班子涣散,群众不买账,甚至还有怨气。去年村“两委”换届前夕,全村党员群众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在村开办米厂的本村党员梁兰才。最终,梁兰才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永丰村的新“两委”班子认真梳理群众诉求,并形成共识:“实现整顿转化最要紧的是改善基础设施,带领群众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

“一年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道路两旁垃圾成堆,四五条街都被垃圾堆给堵死了,一到夏季,村里臭气熏天,连收破烂的老头儿都不愿意到村里来;村里建房规划无序,进村像进八卦阵,村子离市区这么近,却没有人愿意来村里投资……”回忆起曾经,村民石俊武皱着眉头,一脸唏嘘。对于曾对村“两委”彻底失去信心的石俊武而言,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一系列的动作给他和其他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是他始料未及的。

基础设施改善只是一个开始,带领群众致富才是终极目标。村“两委”班子在大力筑巢引凤的基础上,鼓励广大村民依托区位抓产业、立足田地要效益,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米业加工。

建好阵地: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

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中,村级党组织把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使用作为一个重点任务。

“村活动室破旧不堪,许多村民反映办事找不到地方、找不到人,这是我们支部被评为后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桦南县明义乡油坊村村干部黄晶德告诉记者。

为彻底改变村活动室破烂不堪的面貌,去年以来,村“两委”把改建村活动室作为整顿村党组织的保障工程来抓,积极向挂点单位汇报衔接,争取资金装修了村活动室。

有了组织活动场所,村干部们找到了归属感,村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落实。

“硬件好了,软件也得跟上。”油坊村“两委”班子又把注意力放到了服务群众机制建设上。建立健全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公开为民服务流程,设置“民情代办点”,让群众搭上了“便民直通车”。

自我造血:多措并举为村财增收

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村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帮助软弱涣散村实施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全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太和村,为了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一届支委换届选举后,镇党委委派副镇长王忠晟为第一书记,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为太和村发展献言献策,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断提升。

王忠晟注意到,红树莓是一种高附加值作物,可用到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上来。在村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充分论证和到外地考察后,村里决定借助集体林地先行种植,优势显现之后再向全村推广,使村民和集体实现双丰收。“等明年实验成功了,我们就发动群众大规模地种植,这个东西种植容易,价格不低,还专门有人收购,以后肯定可以成为我们村的致富产业。”王忠晟对此信心满满。

“初愈”——基层堡垒迸发活力

“现在到村里办事很方便,天天有人值班。”

“集体的钱怎么用的,比过去也清楚多了。”

“早该修建的路桥、田间道,终于动工了。”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嬗变,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人心“凝聚”了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提振了老百姓的精神,让人心聚了起来。这种精神不是用钱能够买来的,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佳木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甲伟告诉记者,找对一把钥匙,就能打开生锈的锁;推开一扇窗,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

“现在村里实行门前‘三包’,我们要负责自家门前的卫生、绿化。垃圾要扔垃圾箱,村里集中收集运走。院外绿化所需树苗、花苗,由村里统一购买、铺种,各家各户负责养护。现在大伙儿只要看见有杂草,都自觉去薅掉。村子里有啥事,只要大喇叭一喊,我们就都出去做了。”正在自家院墙外拔杂草的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永丰村村民杨玉花说,“政府帮着把道路整得这么干净利索,再不自觉点儿就太不像话了。”

在鸡东县兴农镇四海村新修的水泥路上,每天都活跃着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义务护路、扫路,成了村里人人学习的好榜样。领头的村民李红博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我从来不关心集体事业,现在路修好了,村庄漂亮了,好日子大家共同珍惜,好环境也应该大家共同爱护。”

在佳木斯市向阳区天富社区,社区书记张艳秋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社区居民从“不伸手”变成“齐心做”,在开展环境整治、公益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整个社区像是一家人。这种变化给社区工作者带来了意外惊喜,也引发了基层干部对社区工作的深层次思考。

支部“复活”了

过去是“党员不党员,每月两角钱”,现在是“群众看党员,事事争向前”。佳木斯市郊区民胜乡西格木村党员程国斌,过去牢骚满腹,对村里的事漠不关心,如今却是个发挥作用的“先进”。

由于组织生活不经常、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后,西格木村党支部知耻而后勇,带领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身体力行带动群众干实事。

为确保按规划设计高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又避免因拆除妨碍施工的房屋、圈舍和院墙等设施引发新的矛盾,党员干部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关系,找亲戚、劝朋友,靠爷儿们感情、邻里关系来做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带头拆除自家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党员王希良、高振鹏自行拆除了占道厕所,程国斌等三户党员养殖户自掏腰包在自家园子新建了三个渗水井。在党员实际行动的感召下,不因一家一户耽误全村建设,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泰来县汤池镇汤池村过去因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差、组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被定为软弱涣散村。去年,在县乡两级党委的指导下,张景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张景华便利用农闲间隙,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规范了“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等组织生活制度,“两委”议事规则形成定制。如今,汤池村从一个组织涣散村发展成为人心思进、事业发展、组织有力的试点村,“前段时间又收到十几份入党申请书,”对于党员队伍后备力量的壮大,张景华笑得合不拢嘴。

群众“点赞”了

每天晚饭后,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乡东新村的朴大娘都会如期来到村里新建的村活动场所里打“朝鲜麻将”,和村里的老人们拉拉家常,享受老年幸福时光。“一有空闲,我们就到那儿跳快乐舞步,年龄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了。”朴大娘指了指村活动场所前的广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活了这么大岁数,万万没想到我们村子也能像城里一样安装上路灯!你看,现在村里的每根电线杆上都安装了路灯,晚上亮堂多了。以前一到晚上,村子黑乎乎一片……”当记者问及村里的变化时,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桦林村的老党员党喜林拉开了话匣子。“是啊,现在晚点出门也不用拿手电筒,回家迟了不怕路黑。”一旁的老伴儿也遮不住满脸喜悦。

在七台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佟朋看来,解决党员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更能赢得民心。“就拿这个低保来说吧,现在公平了,该得的得了,不该得的坚决不给。” 七台河市勃利县双河镇永平村村民刘鹏告诉记者,以前谁得低保由村组干部直接定,没有召开群众会由村民来评选,村民意见大。自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以后,永平村党支部通过走访了解、召开群众会评等形式,重新确定低保对象,“大家都非常拥护,谁都没有一句怨言”。

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这是一次不平凡的破茧成蝶之旅。如今,在龙江大地上,一个个昔日班子软、党员散、矛盾多、集体穷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逐渐转化升级,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在经历凤凰涅槃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后劲”和活力。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