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魏洪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涉及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揭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关心重视,彰显了当下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任务,客观上要求有一套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作为组织保障,有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旅游从业队伍作为人才支撑。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具有现实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规模、功能和内涵的发展变化,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和旅游人才队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基本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组织架构和人才体系,为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与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方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与旅游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旅游资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旅游主管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中的责、权、位不相匹配,职能弱化和缺位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职能不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上也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才结构层次和布局不尽合理,职业化水平和整体职业能力不强;产业领军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行业对人才就业吸引力弱;行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比如职业保障水平较低,导游等从业人员的薪酬、社会保障等制度落实困难等;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等途径加以解决。
二、积极建立科学的旅游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
1、继续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面广的特点,与旅游相关产业达110多个,综合协调任务比较繁重。2013年10月出台的《旅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这为建立旅游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其成员单位包括28个部门,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国旅游工作。这是自1993年以来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于加强旅游资源的综合管理,提升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从地方层面来看,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设立旅游管理部门,大多数已列入政府组成部门,6个省区市及一些市县还成立了具有综合协调性质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旅游管理体系。随着各级政府对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建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未来的工作重点是,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地方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各层级旅游综合协调机制,以形成上下一致、功能完备、有效管用的大体系、大机制。
2、积极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有关精神,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在转变职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一是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协调机制的功能,加强对旅游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服务标准、行政法规的统一制定和实施职能,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综合管理,避免资源分割、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以制定旅游公共信息标准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保障游客权利,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三是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完善统一的旅游市场协调监管体系,协调工商、税务、物价、质监、公安、交通、卫生、环保、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协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能力。完善旅游保险体系和旅游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服务。四是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按照中央要求,逐步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旅游行政部门要主动谋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指导行业协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要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强化自律,建立旅游部门和行业协会定期沟通机制。要渐进有序地推进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要用好旅游学术机构的力量,发挥智库的作用。五是完善旅游法律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旅游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强旅游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3、优化机构设置。按照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增强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必须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用好存量,争取增量,把资源和力量放在主要职能需要上。一是在职能机构配置上进行优化充实,突出旅游部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能,通过调整设立机构、充实配备人员编制等手段,提升旅游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强化规划统筹、要素整合、投资引导和区域协调能职能。二是充分发挥旅游驻外办事机构作用。多年来,驻外旅游机构为宣传国家旅游整体形象、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增进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1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展组团业务。根据各大洲客源市场需求、相关国家经济水平和地理影响以及我旅游外交工作需要等因素,应当积极推进旅游驻外机构调整布局工作。
三、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1、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新战略新趋势和人才需求,科学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要研究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同时开展全国旅游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形成较为完备的行业人才队伍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充分调研、科学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要使“十三五”旅游人才规划切实管用,以实现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旅游人才队伍整体质量的目标,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的提高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最终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2、建立现代旅游职业标准体系和人才评价制度,全力拓展旅游人才职业发展空间。要加快研制旅游职业经理人标准;推动建立职业能力鉴定认证体系;开发旅游职业高级技能标准;完善导游职业水平评价机制;探索以重点旅游院校、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旅游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服务技能创新实验室;研究校园高技能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行业影响力和人才培养效能;依托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和旅游专业硕士(MTA)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承担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高职专业旅游类专业目录修订、旅游职业院校专业实习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和人才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3、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和多元培训平台,全面提高旅游人才职业能力水平。要强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提升规划指导、统筹协调能力和培训的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机制;探索建设一批示范性行业人才培训基地;落实旅游企业培训主体责任,探索建立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现代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制度;研究开发包括课程、教材、案例、师资、设施、管理等在内的培训标准体系;大力发挥旅游院校资源优势和行业协会组织优势,加强各级各类培训主体培训能力建设;引导、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开展社会化、市场化的培训;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云平台技术加强对导游和领队的培训,创建导游研修“云课堂”;大力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案例教学库,建设远程网络培训基地、借助相关行业领域培训技术、资源、平台优势,整合培训服务供给渠道,大力提升培训开发供给能力。
4、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推动旅游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要加强行指委和教指委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两个委员会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沟通校企、产教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开展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教材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推动与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现代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教育部门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库等相关政策。要建立旅游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和旅游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开展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与评价,探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对接示范项目,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旅游专业“双师型”骨干教师和旅游企业实践导师,推出一大批旅游专业优质教材和创新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
5、建设社会化旅游人才服务体系和市场化保障机制,大力提高旅游人才配置效能。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体制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培养和队伍结构、质量调节中的作用。积极培育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引导行业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自律,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行业中介组织要在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薪酬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最终实现政府、市场主体、行业中介组织和从业人员之间协调、互动的良性发展。
6、建设领军、骨干和亟需紧缺三类旅游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重点人才引领带动作用。要实施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面向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组织开展产业创新创业、实践服务等示范性旅游人才项目,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攻读旅游专业,扎根旅游行业,奉献旅游事业。实施好“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从全国遴选从事旅游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育教学或行业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进行培养,重点在旅游研究、产业创新性项目研发、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更多的青年专家深度参与行业咨询、规划、评审、培训等工作,鼓励青年专业人才服务于产业发展;继续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教育项目,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继续联合人社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同时,要通过专业学位教育和培训、标准认证、联合培养、海外或跨行业引进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培养出数以千计的旅游企业领军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高级管理人才。
7、按照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要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区域人才开发帮扶支持。要按照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为推进旅游国际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同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专项工作和重点支持项目,继续对重点扶贫规划区,中西部地区,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开展旅游人才帮扶支持,继续实施对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和管理人才的调训项目。
8、完善旅游人才工作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真正确立人才优先工作格局。要完善旅游人才工作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真正实现旅游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旅游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旅游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旅游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切实做到旅游人才规划编制、旅游人才标准制定、旅游人才基地建设、旅游人才市场培育和旅游人才激励表彰统筹谋划,真正把培养旅游人才作为行业长期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确立旅游人才优先的工作格局。
9、建立旅游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和预测发布制度,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摸清从业人员队伍状况,同时努力形成常态化的调查统计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掌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推动开展数据信息发布和预测工作,为社会提供信息公共服务,同时利用积累的数据资源,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功能效用的最大化。
10、加强旅游人力资源/资本和人才工作基础研究,开拓创新旅游人才开发平台。要加强对旅游人力资源/资本的基础研究,在人力资源规模、数量、结构、质量、需求等方面形成较为科学的、完备的研究成果,指导行业人才开发实践,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利用相关政策和资源为旅游人才工作服务,要加大横向合作力度,积极利用其他政府部门或社会主体现有的人才开发平台,拓宽旅游行业人才开发的渠道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