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郑之杰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21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常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立足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进一步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功能和作用,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提高干事创业能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成效。
一、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趋势,把握开行改革发展的环境变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同时也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新常态下推进开行改革发展,需要我们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从经济层面看,经济转型就是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实现经济顺利转型必须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作为保障。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有许多新的内涵,跟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出发点不同。由过去的注重规模和GDP增长速度,转变为现在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二是增长方式不同。由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现在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关注重点不同。由过去仅关注经济增速,转变为现在除了增速,还关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态环境改善、能源资源节约利用。过去关注的是GDP总量,现在更关注GDP结构、质量和效能。
(二)从社会层面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社会也处在一个转型期。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由中低收入社会向较高收入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易发多发,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发展。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爬坡过坎的敏感期,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失速、应对失当、结构失调、市场失信、资金失血等一连串的问题,这是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
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485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取决于我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也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要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三农”,以及中小微企业、教育、医疗、扶贫、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资源投入,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收入差距,提升幸福指数,这也是开发性金融支持民生领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公正地解决社会矛盾、科学规范各类社会主体行为,需要以法律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
(三)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在从城乡发展方面,过去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逐渐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只有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让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有质量的小康。在区域发展方面,国家强调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新的重大布局。意味着不同地方的发展将从过去各自为战转向区域协同,核心是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通过顶层设计、跨区合作、点面结合,在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大战略布局。在产业发展方面,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产能已经接近峰值。未来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这个强大引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等是未来发展方向,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将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表明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未来我国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投入更大的力量。在对外开放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打破了以往过于依靠双边合作和贸易合作的开放模式,强调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开放发展的经济带,成建制、成规模地推动互利共赢合作,通过我国的发展和制度优势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必将深刻改变。把开行的改革放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紧紧把握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趋势性变化,谋划开行未来发展。
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把握开行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开行的业务领域必须聚焦国家战略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新型城镇化、棚改、铁路、水利、“走出去”、“三农”等都是开行支持的重点。同时也要看到,开行的业务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国家战略重点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实践证明,只有把国家战略和开行优势有机结合,前瞻性地谋划业务发展,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市场、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从中央政策导向看,加强城乡统筹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了第22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就通过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个轮子系统驱动,这应该是开行未来工作新的蓝海和新的方向。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就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的首位,党的十八大又把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4月30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更是把城乡统筹提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开行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开行长远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下一步服务国家战略的重点方向,要有大情怀、动真感情,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城乡统筹是一个大布局、大概念,既包括新型城镇化,又包括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基础设施,又包括产业发展,相互之间不是割裂分离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必须统筹考虑,这就要求我们把相关业务领域放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系统地谋划和推进。
(二)坚持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强调的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过去我们常说“三农”问题不能单靠“三农”来解决,离开新型城镇化谈新农村建设,就会把眼光仅局限在农村,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就是一句空话。不顾农村的发展盲目推进城镇化,就会超越城镇的承载能力,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走上和拉美国家一样的“过度城镇化”道路,最终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广大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乡相互促进、均衡协调,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开行要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探索创新机制,发挥全社会合力。我们一直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城乡统筹涉及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财政支持必不可少,但财政资源是有限的,可以用来救急救难,但不能包打天下,不能指望财政资源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做好城乡统筹,就必须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加强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乡统筹当中,通过市场这个平台,把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既要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又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再加上财政支持和开发性金融的引领,把各种要素通过市场方化式整合在一起,撬动社会资本,探索“政府组织、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形成支持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四)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当前形势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是在农村。开行要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的融资融智优势,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发挥开行规划先行的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和融智服务。要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在业务开展前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促进各地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在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选择好支持的重点领域。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支持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领域发展,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更是改革工程。扶贫不是慈善,也不是公益,更不是施舍,扶贫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做好扶贫工作的系统性安排,把扶贫工作与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化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推动设立省级融资平台,完善担保体系,设立扶贫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在编制开行“十三五”业务规划中,也要纳入扶贫业务,使开行的扶贫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能考核。
三、践行“三严三实”,为开行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要求,开展专题教育,要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开行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立足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在“严”和“实”上着力,扎实推进改革发展。
(一)立足实际,务实谋划。做好开行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既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趋势,谋划开行的发展方向;立足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和特点,探索服务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在业务实践中,开行要结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区实际、结合业务优势,一地区一策谋划业务发展。
(二)直面问题,主动应对。把查找整改不严不实问题与改进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干部员工干事创业能力与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结合起来,以更加精细、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管理,推进财政新规下业务模式创新,加强开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要把风险管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形势研判,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严格尽职调查和评审授信,强化贷后管理,牢牢守住经济下行期的风险底线。要推进依法治行从严治行,提升开行治理水平。
(三)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积极推动开行深化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科学研究开发性业务界定和划分,进一步丰富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推动资本补充、章程修订、治理结构调整、债信、监管和绩效评价等改革政策落地。要注重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扎实、做到底,切忌为了追求速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坚决杜绝为了冲考核、求政绩而作表面文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