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加快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2015年09月23日14: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浙江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优势

浙江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丝绸之路商品的重要产地,宁波港和泉州港、广州港一道被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启运港和目的港。当今,浙江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港口资源优势。宁波—舟山港区是我国港口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港域内近岸水深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长约333公里,港口建设可用岸线约为223公里,其中尚未开发的深水岸线约为184公里,建设深水港群条件非常理想,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水外港。宁波—舟山港是实现我国与东盟沿海港口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盟国家输往日韩、北美等地国际贸易货源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连接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的交通枢纽。目前,宁波—舟山港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35条航线,是国内发展最快的综合型大港。2014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跃居全球第五大港。宁波—舟山港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枢纽港。

民营经济优势。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遍布全球的浙商群体是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优势。浙江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占据近1/3,还有超过640万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创办企业超过26万家,海外浙商约50万人,拥有的资产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资产的二成左右。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是浙江最为珍贵的资源,浙商精神是浙江的巨大财富,也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

块状经济优势。浙江以块状经济为主的产业集群特色优势明显,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浙江是全国重要的轻纺机电大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临港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商贸物流大省、文化创意大省和金融服务大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优势明显。

电子商务优势。浙江依托数量众多的线下专业市场,已经成为轻工、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国际采购的集聚地,特别是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的发展,浙江已成为电商市场大省,拥有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以及全国1/3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交易额已占全国交易总量的一半左右,阿里巴巴平台目前活跃着8万多名中国供应商,大约占到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5%。

准确把握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

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立足于我省的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把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进一步提高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争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重要支撑。按照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的总定位,结合我省的特色优势,具体战略定位为: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杭州空港、义乌陆港等综合交通优势和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海宁皮革城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对接“一带一路”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设立海丝港口国际合作组织,推动“义新欧”等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构建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建设国际大宗商品的中转物流基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采购配货的集散地,努力建成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

参与国际开放合作的先行地区。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开放合作水平较高、境外投资合作全国领先、浙商网络资源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提升,强化现代经贸合作网络,推动浙江优势产品、优势产能、优势服务和优势技术“走出去”,支持省内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并购沿线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资源富集国家的油气、矿产资源、农产品种植加工和远洋渔业等合作开发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力度支持海外“浙商回归”,力争继续走在我国沿海区域与国际开放合作前列。

建设“网上丝绸之路”的领先省份。充分发挥浙江电子商务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宁波、金华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争取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数据开发、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以及便捷通关等公共服务上有重大突破,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领域,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在沿线国家布局线下物流节点、物流基地,加快构建一条沿线国家的“网上丝绸之路”。

科学谋划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任务

围绕争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结合浙江的实际,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一是进一步整合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大力推进全省海港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加快推进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推进海丝港口国际合作组织建设。二是深入推进义乌国际陆港建设。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丝路新区、陆港新区和科创新区建设,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快空港国际货运物流功能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萧山机场空港国际化进程, 推进以“一区三园五平台”为功能架构的千亿级空港智慧物流园建设,加快宁波、温州等省内其他机场建设,开通更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直航、经停线路。四是建设有效对接“一带一路”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杭州、宁波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温州、金华—义乌升级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鼓励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力争建成全国海铁联运示范样板通道,建立海铁无缝衔接、物流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通关快捷便利、运价协商调节新机制。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一是加大境外营销力度。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巩固扩大东南亚、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等潜力较大市场。完善境外营销物流网络,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在境外建立连锁超市、商场等中高端零售网点。实施“一带一路”“10+60”展会拓市场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沿线营销网络建设行动计划。二是推动产业对外投资合作。推动核电、轻工、纺织、建材若干重点优势产业的国际合作,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双向投资。支持我省企业在沿线国家主要节点城市和港口布局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优势产能在境外集群发展。建设一批省内“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平台,探索跨国联合、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合作开发机制。三是加快发展国外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省属国企参与沿线国家电力、市政工程、环保、通讯建设等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联盟拓市”计划,引导工程承包商与省内制造商的合作,带动浙江装备制造、技术标准、服务等出口。

加快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一是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宁波、金华等跨境电商试点,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规则、新型政策体系、数据化监管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二是加快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走廊。搭建面向东盟、中亚、南亚、西亚及中东欧等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区域信息互联互通。以杭州、宁波等第四方物流市场为主体,依托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港口、航运、铁路信息交换,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信息走廊。三是加快布局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大通道。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建立海外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支持与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电商产业园或物流基地,建立起与跨境电商交易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等快速支撑系统。

加强与沿线国家能源资源、海洋经济和农业合作开发。一是积极参与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以舟山绿色石化项目与浙江企业在文莱投资的800万吨原油石化项目为突破点,支持企业参与境外油气资源开发。支持省内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参与东盟、中亚、西亚及俄罗斯等地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扩大与东南亚在铁、铬、钾盐及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建立我省在境外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二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海外重要商港、渔港建设,加强国际远洋渔业合作,以多种方式开展海外港口经营合作。依托海洋资源、科教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探索海洋资源渔业合作开发,鼓励和推动企业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科技、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业突破发展,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先进技术,成为我国新型的国际化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三是加大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橡胶、油棕、大米、木薯等种植加工业领域的合作,推进与俄罗斯、中亚地区在大豆、小麦、棉花等种植、加工领域合作,建设一批我省在沿线国家的农林渔合作开发基地。

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人文科技交流合作。一是扩大教育、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双边留学生交流及学者互访,推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深入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合作建设的一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沿线国家联合举办国际性健康服务业论坛,开展临床医务人员国际进修项目。深化与以色列的科技合作,协同推进国际创新园和国际孵化器建设。二是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加大浙江旅游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宣传营销,推广我省丝绸文化、陶瓷文化、海洋文化,联合打造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游和旅游产品。加强沿海公共旅游码头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舟山港建成国际邮轮母港,推进宁波港、温州港、台州港建成国际邮轮停泊港。三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宣传。通过在沿线国家举办“美丽浙江文化节”、“中国文化年”等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富有艺术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会展品牌。办好浙洽会、义博会、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中东欧博览会、省轻博会、西博会等重大经贸展会活动。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作用,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侨座谈会、专题对接会、推介会。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