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材料有些特殊。樊晓音写的是一封给香港青年朋友的家书,这是她在一次与香港青年交流后写下的。信里有她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对港澳工作的热爱追求法治的情怀。
亲爱的香港青年朋友:
我是樊晓音,今年29岁,工作五年,勉强还称得上是你们的同龄人。这五年里,我先后在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和国务院港澳办从事对港政策、法律的研究工作。我知道,我的工作让你们觉得神秘而好奇。每每碰到香港的青年朋友,你们总是有问不完的话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港澳官员的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你怎么看待内地法治状况和两地的法治差异?……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眼神里有真挚,也有困惑。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慷慨激昂,也可以理性专业。不过,今天我只想以大姐姐的身份与你们做些分享交流。
首先谈谈我为什么学法律和做这份工作?我的生日是12月4日,这一天是现行宪法的颁布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去年还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宪法日。于是,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与法结缘,成为一名追求社会公益的法律人是我的梦想。尔后,我考入了浙江大学法学院,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六年的时光丰润而饱满,我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谙熟法律原理,积累法律学识,奠定法律思维。法治于我,逐渐从朴素的正义感变为了真正的职业理想。
我原本的职业计划是做律师。研究生时一边读书,一边已经在一个不错的律师团队工作。一切有条不紊、成竹在胸,我想我大概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律师,以专业的学养、对法律的稔熟,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直到港澳工作招录公务员的通知出现在学院的通知栏上,“一国两制”事业激起了我作为一名法律人对光荣与梦想的全部渴望,从此改变了我的职业路径。“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新事物。香港回归祖国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时代。如何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有关规定有序发展民主?如何守护作为香港核心价值的法治精神并在两地交流互动中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如何利用香港独特的法治实践与经验为内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需要问题的解决者、制度的设计者以及体制的改革家。亲爱的朋友,我无意跟你们说些高调的话,但我不得不说,选择从事港澳工作,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实现追求正义、捍卫公平、保障权利、维护和平的法治精神、价值和理想。
你们还好奇从事港澳工作官员的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温暖。在这个有点浮躁的社会里,关心精神世界,说明你们敏锐而聪慧,因而,我愿意与你们说说心里话。从事港澳工作的五年,是苦乐相间的五年,是一个适应再适应,换位再换位,成长再成长的过程。2010年7月7日,刚刚挥别四散的同学,匆匆收起毕业的行囊,我还没回过神来,就已经登上了飞往深圳的飞机上。在深圳呆了一周,又马上被派到广东的一个乡镇挂职锻炼。单位的安排用心良苦,为的是让我们这批“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适应岭南风土人情、学习粤语;一边了解国情,掌握基层情况。半年的时间里,我协管了综合治理、工业生产、环境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每一个决定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极易产生纠纷,我利用法律专长在镇里开展普法活动和法律调解工作,参与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向当地群众释法说理,向当地干部宣传依法用权、依法行政。
结束挂职回到中联办后,我正式接触香港工作,开始真切地感觉到香港这本书的难读之处。香港融汇东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从事香港工作的干部是连接中央与香港一线的桥梁,一方面,要能将中央的方针政策转换成港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另一方面,也要对香港社会有实实在在的懂得,能够理解和反映港人的诉求。为了发挥好这个桥梁作用,我要求自己广泛阅读各类有关香港的书籍,涉猎香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努力读懂香港。期间,抱着更深入地理解香港法律制度,提高涉港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的目的,我还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修读了普通法硕士。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也许你们会说,我这五年的经历很丰富,很幸运。对,我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但凡事都有硬币的两面,我不想给你们营造一种轻轻松松、唾手可得的假象,我不能欺骗你们幸运会从天而降。我得坦诚地告诉你们,我曾有过很多次通宵达旦的学习和加班,我经历过五年里11次搬家的颠簸流离,我也承受过漫漫长夜里背井离乡的孤单寂寞。我想告诉你们,每一朵花开的背后都有丛丛的荆棘,每一道彩虹的背后都有重重的风雨。如今,你们可能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难处,我能感同身受你们的困顿与迷茫,你们也许觉得社会竞争激烈,找工作不容易,向上流动困难,生存压力大。但亲爱的朋友,请相信我,你们有足够的潜力、时间和资源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不要急,不要怕。你们背靠着国力蒸蒸日上的祖国,将来无论是走向国际、还是到内地发展,都能得到祖国的强大支持。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少机会,缺少的只是有准备的大脑。所以,请你们拿出初生牛犊的勇气,多些耐心和包容,坦然面对内地与香港制度文化上的差异,敢闯敢干,来融入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来拥抱这个时代为你们准备的挑战和机遇。
当然,我也不想回避,这些年香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近两年来,围绕普选问题,香港社会争拗不断、分化严重、对立加剧。一些团体和人士甚至不惜以强占道路、毁损公共财物、侵害他人权利等激进手段、违法行为来表达诉求,引起了包括法律界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担忧,不少人甚至怀疑香港社会还能否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和法治精神来协商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港澳工作者,我对此深感痛心。我想,生于斯、长于斯的你们,对于法治受损给香港造成的危害,感受肯定会比我更加真切。我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社会一些人对基本法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全面准确的理解。基本法确定了香港特区与中央的权力关系,规定了特区内部的政治体制、法治、社会、经济等制度和政策,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法律基石。可以说,“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法的实施顺利与否。其实,认真品读基本法,你会发现,它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法治、人权和民主的价值内涵。所以,依循基本法铺设的轨道有序前进,是香港民主发展的正途,而背离法治追求民主,则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亲爱的朋友们,我相信,作为法治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你们一定会精心呵护法治这一香港的核心价值,并用自己的智慧将之发扬光大。
亲爱的朋友们,尽管祖国内地与香港在法律体系上有所差异,但在法治理想上是共通的。2004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第一次写进了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的,我们正努力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在这样的法治国家里,一切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受到合宪性、合法性原则的制约,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有效的监督,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被切实地遵守和执行,法官裁判案件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204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50周年,205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掐指算来,距离2047、2050的这三十余年时间,恰恰是我们这代人的有效工作时间。生于这样激荡融合的大时代下的我们,理应承担起一份维护法治的责任,把依法治国作为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这封信的最后,我想以代表了香港人奋发自强精神的《狮子山下》与你们共勉:“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相关专题 |
· 法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