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公安部猎狐缉捕队尤小文事迹

2015年09月17日09: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凌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街头微凉,霓虹闪烁中的夜景亦幻亦真,整个城市都在沉睡。尤小文走到洗手间,用清水洗去脸庞的疲惫,努力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他已逾四十岁的年纪,身材却保持得很好,他从来不吸烟,对自己的自律一直为同事们钦佩。他是公安部经侦局的处长,也是“猎狐缉捕队”的队长。

“猎狐行动”是全国公安机关缉捕境外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专项行动,在这些外逃的“狐狸”中,不乏功成名就的老板和经济巨贪,捕猎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尤小文作为队长,可谓重任再肩。他洗漱完毕,轻声慢步地从书柜旁提起早已准备好的旅行箱,不忍叫醒熟睡的妻子,只留下一张字条在床头,便匆匆离家而去。

就在昨天,“猎狐”行动办接到了乌干达警方的通知,重大外逃犯罪嫌疑人于静(化名)的落脚点被警方发现,此案事关重大,尤小文决定亲自带队前往。他在工作中一直告诫缉捕队的成员们,快速反应是第一要务。境外抓捕就是一场战斗,输赢成败往往在一念之间,一旦错过良机就会丢失主动权,甚至前功尽弃。他不但要求下属这样,自己也身体力行,口头语便是“主动下场”,力求务实、不说空话。

于静案件曾震惊全国,将她抓获的意义已经不在于案件本身。尤小文在将于静的个人资料和社会关系情况烂熟于心后,要求当地警方立即做两步工作。一是梳理其转到境外的资金情况,二是全面梳理其在境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钱找人”、“以关系找人”。这是尤小文的工作习惯,以最便捷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于是当地警方立即开展行动,但于静转移资金的方式大都是通过地下钱庄和现金,无法查得有价值的线索。而在全面梳理其社会关系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于静的表弟于强(化名),于数年前出境到乌干达经商。警方又通过航空信息进行了调查,发现迪拜国际机场,正有转至乌干达的的航班。

对!这正印证了尤小文的判断。于静很有可能以迪拜为跳板,转逃至乌干达。她认为自己是在华丽转身,实际上再狡猾的狐狸,也总有露出尾巴的那一天。尤小文只要一出马,疾行、奔驰、争分夺秒这些形容词,便会与他结伴同行。他不是个盲目的工作狂,而是在单位时间中追求最大效率的自律者。境外缉捕不同于国内工作,要分秒必争,有时一次错失,后果无法补救。国外媒体常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如今发展的突飞猛进,那就是“中国速度”,现在这个词语不仅要用在形容中国的经济发展上,还要用在猎狐缉捕队的工作作风中。

20个小时稍纵即逝,尤小文走下飞机的时候,已是异国风貌。坎帕拉,乌干达的首都,横跨赤道四季如春,它位于维多利亚湖的北岸,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在当地的语言中,有着“羚羊山”的意思。尤小文来不及看沿途风景,以最快速度与乌干达警方衔接。乌干达警方派出了最得力的缉捕力量,全力配合我方开展工作。

尤小文深知,如今在境外执行缉捕工作之所以能得到良好的配合,实际上是自己背后祖国的日益强大,祖国越强大,中国警察在国际执法中受到的配合就越顺畅,缉捕工作就越发给力!在这场猎人与狐狸的激烈角逐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他在全力开展境外工作的同时,还紧盯着国内的工作进度。在他的越洋部署下,于静在外逃前的蛛丝马迹不断被曝光发现。在出逃前,于静曾用一个联系电话多次与乌干达坎帕拉的当地号码进行联系,通过电话的区号分析,缉捕组初步判断,这个号码很有可能就是于静表弟于强的电话。

在尤小文的要求下,乌干达警方在一天之内,便锁定了于强的居住地址。但由于他与此案没有直接关系,为避免打草惊蛇,缉捕组不便直接与他进行接触。于是,警方在于强周围,编织了一张大网,让乌干达警方对其的行踪进行了秘密监控。这时,大海捞针变成了有的放矢,缉捕组的同志们都知道,大家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下午四点,尤小文和战友们已经工作了整整两天。在这两天中,他们只在酒店吃过一次早饭,睡过三个小时的觉,旅行箱都没有打开过。对捕获猎物的期待,已经冲散了积压在他们身上的疲乏。这时,他接到了乌干达警方的通知,狡猾的“狐狸”露出尾巴了!

警车一个猛加油,如离弦之箭飞驰而去。推动逃亡者逃窜的原动力是畏罪与恐惧,而推动警察缉捕的原动力则是责任与理想。手握正义,才能勇者无敌。根据情报反馈,于静出逃后居无定所,经常往返不同国家,在陌生的国度确定其行踪的难度极大。尤小文认为仅靠乌干达警方的死盯死守,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开始整合国内的工作力量,对于静和于强的联系进行了高级别的监控。功夫不负有心人,监控终于获取近期的一条信息显示,于静正要求于强帮助其购买一张机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种种迹象表明,于静已经启动了继续逃亡的准备。她定的这张机票,就是要从乌干达远赴他国的航班。时不我待,每一分钟的浪费都可能让犯罪嫌疑人远走高飞。

警车以140迈的速度,在飞机起飞前的一小时赶到了恩德培机场。尤小文和队员们一跃而下,飞奔向机场内。经过紧急查询,终于在S航空公司的旅客名单上,找到了那个“YU JING”的名字。就是她!潜逃已久的狡猾狐狸!

乌干达时间17:40,于静和她的父母随着人流来到恩德培机场的出境口。于静在出示护照的时候,不料被机场的边检警察扣留。她大惑不解地质问乌干达的边检人员,气愤中带着惶恐。这时,尤小文从侧门走进来,径直走到她的面前。

“是于静吗?”尤小文面沉似水地问。

“你们是……”于静张目结舌,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我们是中国警察,不用多说什么了吧。”尤小文说。

“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意思……”于静摇着头抵赖。

“我想你此刻心里最明白!”尤小文一针见血,不给她留任何情面。“我告诉你,国外不是避罪天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角落能脱离法网,你就是再逃十年,最终也要回国赎罪。与其拖垮自己的青春,不如早早解决!”他坚定的语气里,是语重心长。

“恩……我明白……”于静缓缓低下头,瘫软地坐在身旁的椅子上。

成败得失往往在一线之间。在这个决定于静命运的短短一个小时中,尤小文完结了她的逃亡之旅,给了她从头开始的机会。逃亡之路不是自由的旅途,而是暗无天日的黑洞,所有的逃亡者回首往昔,都有着惊人一致的感慨,这条路,令人恐惧、令人迷茫,无尽无头……

在回程的路上,警车途径了维多利亚湖。壮丽的夕阳如火,将湖面染成了橘红色,远处山峦起伏、广袤开阔。在这样的盛景前,一切成败荣辱、私心杂念,仿佛都不算什么了。尤小文望着窗外的景色出神,时间仿佛在一瞬间变得缓慢,整个世界安静下来。他又何尝不想潇潇洒洒、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干了警察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就意味着要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奉献给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猎狐缉捕组成员们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任务组成的,他们没有时间去感性,要时刻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抉择,正如尤小文所说,我们不要眼高手低,说了就要做,要主动“下场”;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有目标了就要实施,一切始于足下。无论多么艰辛,猎狐缉捕队都不会认输、不会放弃,就算再大的暴风骤雨,也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和必胜的信心。

这就是尤小文,一个公安部经侦局普普通通的警察,在2014“猎狐行动”中,他以“拓宽渠道、情报导捕、快速反应、主动出击、以我为主”的工作方式,带领缉捕队员们成功从境外“猎”回680名“狐狸”,创造了境外缉捕的“天文数字”。同时,他既是缉捕队火线冲锋的领头人,也是钻研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的经济学“博士”,他翻译的《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法及条例》和《什么是警察——美国的经验》广受好评。他是站在中国国际执法前段的警察代表,和许多平凡的中国警察一样,将横亘在面前的绊脚石作为上升的阶梯,创造着伟大的历史。正如“猎狐行动”的那句“名言”说的那样,只要有一只狐狸在逃,猎狐的工作便不会停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法治人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