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守护我们的“听诊器”

云南省地震局:守护我们的“听诊器”

2015年09月16日15: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设置保护公告标志

地震观测台站犹如地震人的“听诊器”,它的品质越高,对大地脉搏的辨析能力也就越强。

20世纪60、70年代,为最大限度减轻环境干扰的影响,地震观测台站勘址的指导思想是,“在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远离干扰源”。2001年,新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把地震观测台站与典型干扰源之间的最小距离明确列入规范。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公路、铁路网的不断延伸,环境干扰已经严重影响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质量。很多观测记录优良的台站被迫停测或迁址。地处西南边陲、地震频发的云南也难幸免。1956年到1984年间,云南省建设完成22个有人值守测震台站。到2008年,其中8个台站的测震分项因干扰而停测或迁移。2013年到2014年间,部分因干扰而搬迁的台站因新址再次受到干扰而陷入困境。截至2015年4月30日,几乎所有台站都已受到不同程度干扰。由此,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因环境干扰问题而与地方政府部门频繁交涉。自1994年1月10日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颁布以后,地震观测台站与城市发展依法争夺空间的现象就日益严重。

2003年以来,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因观测环境问题与地方政府交涉的案例就达10起。交涉的结局大致有两种,要么双方经友好协商,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要么台站不得已“四面出击”,迫使大型公路改道、大型工厂停建、城市规划更改。迫不得已,本来服务地方政府、造福一方百姓的台站,却成了地方政府眼中“惹不起的钉子户”。于是,有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用各种手段、调用各种力量对台站进行蚕食、围堵,台站终难立足,不得不迁址新建。

设置保护公告标志

一、永胜地震台:两次迫使公路设计改道

永胜地震台筹建于1964年,1965年正式投入观测运行,现已连续观测50余年。永胜地震台有一个地震监测专用山洞,1982年人工开挖,山洞全长210米,洞体岩性为三叠纪砂岩,页岩互层,仪器墩子均选在中层或厚层石英砂岩上。台站前后进行过测震、形变、地磁三大学科等多个手段的观测工作,目前正常运行的有KS2000型数字地震仪;形变有FSQ水管仪、SSY伸缩仪、VS垂直摆倾斜仪、YRY钻孔分量应变仪;电磁有dIdD地磁观测仪。另有地球物理研究所舒曼谐振前兆观测仪、地震预测研究所重力仪、“武汉地震研究所”电磁辐射等三个实验项目。

建台以来,永胜地震台为地震监测、预报、科研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但自2009年以来,台站多次面临环境干扰威胁:祥宁线二级路规划、丽攀高速公路规划、金安桥电站高压输电线路规划、金安桥电站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规划等。

2009年3月的一天,有公路测量人员在台站周边开展工作。此举引起了台站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祥宁线二级路的规划测量,线路正好从台站地磁房处穿过。台站当即跟测量人员进行了沟通,然后及时向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负责人进行了汇报。

在监测中心的指导下,永胜地震台很快形成了《关于依法保护永胜地震台观测环境的函》,报送到永胜县交通局。同时,台站请丽江市地震局帮助协调,给丽江市交通局递交了《关于依法保护永胜地震台观测环境的函》,并跟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充分交流,让对方认识到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11年,公路设计人员再次到台站周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永胜地震台、县地震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最终,施工方确定修改设计线路。据了解,目前规划线路与地震台直线距离约1公里。

刚与祥宁线二级路“擦肩而过”,紧跟着,攀丽高速规划设计路线又要往台站东边约100米的半山腰穿过。线路刚好位于台站观测山洞正上方。台站工作人员坐不住了。由于高速公路的设计是省设计院负责,因此市县两级相关部门也不知道具体的线路设计。2013年8月5日,丽江市地震局王学仁副局长率永胜县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辗转找到设计人员,并进行了实地确认。在跟设计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台站方充分强调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范围,同时还提及“祥宁线修改设计线路”的情况。了解相关情况后,设计人员同意综合考虑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攀丽高速规划设计路线的最终会审中,云南省地震局相关领导再次充分强调了永胜地震台的观测环境保护问题。经多方努力,攀丽高速不得不修改设计线路。修改线路后的攀丽高速距离台站有10公里以上。目前,攀丽高速已进入施工阶段,永胜地震台观测环境再次得以保全。

几次交涉下来,永胜地震台工作人员对于观测环境保护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要保持“高度警惕”,警觉于台站周边的各种规划、布局;其次,要“主动上门”,加强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早告知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次,要“说权威的话”,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等文件,讲明观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虽然难免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永胜地震台的工作人员对于观测环境保护有着满满的信心。

二、元谋地震台:一次不得已的搬迁

元谋地震台位于元谋县城西南的翠风山麓,处于元谋大断裂西侧8km处。台址下是大面积的变质岩(大理岩),岩石露头,且倾角多在80°以上。

2004年,永武高速公路开始投入建设。在勘查设计之初,台站观测人员及时调查了公路的规划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向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进行汇报。同时,台站去函元谋县地震局、永武公路建设指挥部,提请依法保护元谋地震台观测环境。

2004年6月9日,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派相关专家赶赴元谋,参加了由元谋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现场协调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台站部分观测仪器搬迁的建议方案。随后,云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法规处等职能处室也及时通过相关渠道积极协调。2004年6月17日,永武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来函,主动要求进一步确定元谋地震台观测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2004年8月4日,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再次派出专家,参加第二轮现场协调会并提交了《关于元谋县地震台观测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对于这个“解决方案”,参会方永武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元谋县人民政府、楚雄州交通局、元谋县交通局等都持有非常慎重的态度。一方面,地震观测环境必须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更改高速公路的路线必然追加巨额的投入。可是迁建也必然面临相应的经费投入。

第二轮协调之后,台站就搬迁方案与相关方进行了多次协商,过程可谓漫长而曲折。

经过多轮斡旋,元谋地震台最终获得搬迁改造经费150万元。2012年11月,搬迁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4年6月10日,搬迁后的元谋地震台投入试运行观测。

测震观测洞迁建台址(老洋河)

三、腾冲地震台:据理力争,依法有效维护观测环境

腾冲地震台位于腾冲县腾越镇尚家寨村前董库村,地处怒江深大断裂、泸水-瑞丽断裂以西。台址位于腾冲盆地东侧近山麓地带,处在腾冲火山分布区内。腾冲盆地位于大盈江断裂向南东凸的弧顶部位,地震构造极为发育。因此,腾冲地震台在地震监测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腾冲地震台建于1970年,是云南省地震局直属的国家基本台。建台初期就有测震、形变、地磁、地电、水氡等观测手段。

建台40多年来,台站积累了大量连续、可靠、完整的宝贵资料,为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腾冲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对腾冲地震台观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干扰,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为保证正常运行,从2006年以来,腾冲地震台先后依法有效解决了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问题。

案例一:腾冲县城工委建设城区景观用水引水管道干扰腾冲地电阻率观测事件

2006年初,腾冲县建设局规划架设引水管道,规划沿南北方向穿过腾冲地震台地电观测布极区。这个项目必将对地电观测造成严重干扰。管道架设初期,台站就多次找到建设局进行了协调,并提出引水管道避开地电测区方案。但建设部门坚持施工。4月底,台站地电观测遭受严重干扰,影响了正常观测。腾冲地震台及时将情况反馈到腾冲县防震减灾局、县城工委(住建局)、县政府办。同时,还把相关情况向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进行了报告。经多方反映,情况引起了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组织台站、地震、住建等相关部门就新建引水镀锌管道干扰地震台地电观测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腾冲县建设局同意修改施工方案,将经过地电观测保护区1.5公里长的引水镀锌管道拆除更换为PE管道,有效消除了干扰。腾冲地震台地电观测环境得到了保护。

案例二:腾冲县建设局规划“闫家塘欢乐湖”工程、金鹰房地产项目、东山高黎贡国际旅游城项目建设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对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地电场观测造成破坏,对测震(形变)和地下流体观测造成干扰事件

2009年,腾冲县建设局规划通过提高自然水位的办法将阎家塘湖改造为人工湖。阎家塘是腾冲地震台前一个小型水网区,地处水网区边缘的腾冲地电场、地电阻率观测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在项目规划之初,台站观测人员及时调查规划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向监测中心汇报。同时,台站去函腾冲县地震局、腾冲县建设局、腾冲县人民政府,提请依法保护观测环境。很快,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与腾冲县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并将相关情况报备到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和法规处。

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云南省地震局办公室、监测预报处、法规处、监测中心等多次致函腾冲县人民政府,并派出人员多次斡旋。腾冲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负责协调地震环境保护问题。

2010年12月,双方达成“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共同完成”的基本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工作。2011年1月,云南省地震局监测中心与腾冲县人民政府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腾冲台的观测环境保护进入了工程规划和实施阶段。

2011年3至6月,腾冲地电(地电阻率、地电场)测项迁建改造项目新建观测场地布极方位勘测、地电极埋设和杆路架设工作。经腾冲县人民政府同意,地电测项向东南迁移1000米,观测布极区位于尚家寨自然村、玉壁村前面、玉壁至朝阳村道路以北的农田保护区内,布极中心距离地震台约1500米 。

2012年2月,腾冲地震台组织完成老洋河测震点台址征地报批手续及地形测绘。

2012年12与30日,新建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投入观测运行。

腾冲地电搬迁方案图

四、通海地震台:遵照法律规定,合理沟通,保护观测环境

通海地震台所辖的地磁台属国家I类基本地磁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金家湾(下称通海地磁台),目前承担着我国西南三省地磁场基本变化的观测和国际合作资料交换等任务,为防震减灾事业及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海地震台的地磁观测始于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后,最初的地磁观测是在通海地震台内的观测房进行的,虽然观测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但地磁观测环境不理想,达不到观测技术的要求,于是1979年在距地震台6千米的金家湾重新选址新建通海地磁台,新台历时一年建成,三面环山,南面是自然村,周围观测环境好,没有干扰源生存的空间。1982年通海地磁台开始地磁观测试记,1985年正式出版地磁观测年报。从1990年到2002年的12年间,通海地磁台参加全国I类地磁观测质量评比,成绩均保持在前三名,现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最优秀地磁台之一。随着越来越快的城镇化进程,地震监测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为了保护地震监测环境,通海地震台的历任负责人都做出了不少努力。

2012年通海县计划实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区块)项目”,台长经过多方的询问和了解,发现这一项目会对通海地磁台的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上级主管部门云南省地震监测中心。云南省地震监测中心随即作出反应,向通海县人民政府发文,要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通海地磁台的地震观测环境和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做好进一步保护,建设工程对通海地磁台进行必要的合理避让。与此同时,通海县防震减灾局也积极配合,提出了对通海县大石山片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意见。最终,通海县人民政府同意将严格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的相关规定,对项目区进行合理布局,对地磁台观测环境和监测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避让。

2014年11月6日,通海地震台职工到通海县杨广镇金家湾村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展出了1970年通海大地震的影响破坏、云南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通海地震台的基本情况、观测重点、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范围和标准以及地震应急救援常识。通海地震台职工对展板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使现场的村民对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所了解,认识了地震的突发性、地震灾害的防范与应对以及地震监测、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金家湾村民对保护地磁台观测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测震观测洞迁建台址(老洋河)

2015年3月,通海地震台负责人获悉工业园区新的规划设计项目区域紧邻地磁台,便立即前往工业园区管委会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恳请通海县防震减灾局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将上述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经过多方的协调和商讨,仍未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直至2015年5月6日,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率队赴玉溪市通海县检查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阴朝民副局长再次强调通海金家湾地磁台的重要性以及对防震减灾事业、科学研究、国防军事作出的重大贡献。最终,经过商讨,云南省地震局、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溪市防震减灾局、通海县人民政府多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表示严格执行在通海地磁台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铁磁物质建筑的相关规定。并形成了凡项目建设、规划评审等均要求地震监测台站、防震减灾部门参加的决定,切实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台站观测与现代化进程和谐发展是大势所趋。台站观测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难免“摩擦”。在我们倡导“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的今天,云南省地震局既考虑防震减灾工作推进,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本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宗旨,云南省地震局已逐步摸索出一条于法有据、行之有效的观测环境保护之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法治故事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