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大附中陈伟聪:为培养未来公民而努力

2015年09月16日11: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周,北大附中的孩子们都会期盼着能选上自己心仪的选修课。2013年春季开学也不例外。一名叫张乐乐的同学顺利地选中了“公正的天平”这一法律选修课。令她没想到的是,开课的第一讲竟是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主讲,张乐乐同学张大了嘴巴,这不是经常在电视里见到的大专家嘛!给我们初中的学生讲课?法律选修课的主管梁立新老师也有点拿不准,大教授讲的法律知识,孩子们能听懂吗?没想到,马怀德教授一登上讲台就引导孩子们讨论“中国式过马路”。北大附中的孩子嘛,各抒己见,互不相让,问题越提越尖锐,面对涉世不深的初中孩子,该如何回答呢,专家就是专家,只见马教授不慌不忙,一一回答,无论刁钻古怪还是深奥难解。张乐乐同学后来在感想中写道:“原来,中国式过马路有民众心理因素,有政府管理因素,还有法制意识等等因素。如果没有法律,整个国家都会是混乱、不完整的。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法律才能带给人们安逸的生活,带给国家和谐的景象!”

马怀德教授在北大附中法律选修课上解答学生问题

就这样,法律选修课成功地走进了北大附中初中部的课堂。

北大附中要求选修课在结课考核时,要强调实践性、体验性。这可难住了主管梁立新老师。如何让孩子们接触社会,真实地体会法律就在身边呢?就在梁立新老师苦思冥想之时,新的力量加入了!

海淀法院、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家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3年11月25日,教育部法制教育办公室副主任王大泉、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生玉海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陈伟聪、海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鲁为参加签约仪式。会上,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王敬波主任介绍中心基地的有关情况;北京大学副校长陈伟聪介绍北大附中为开展法制教育所做的努力,海淀法院鲁为院长表示,欢迎北大附中学生到海淀法院进行社会实践。

海淀法院、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家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同学们看到海淀法院宪法墙高大肃穆,上面用我国的几种语言文字刻下宪法的前五条内容,法官为同学们逐条讲解其含义和设立的目的。在未成年人审判庭,同学们看到犯错误的学生可以与坐在U型桌两边的家长或朋友交谈,大家共同帮助犯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展柜里还摆满了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参加活动的同学深切地感受到法律与教育的意义。

北大附中法律选修课开到了海淀法院里,接着开到了海淀检察院、海淀公安局里。一堂堂活生生的法律课让北大附中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实际。

法官向北大附中学生介绍未成年人审判庭的特点

2013年,更大胆的想法在陈伟聪副校长的脑海中呈现,将法律选修课变为初中必修课!让每一位北大附中的初中学生都能受益。想着容易做着难。教师、教材、课时等等。2013年6月起,陈伟聪副校长就和梁立新老师反复备课,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学生手册,一遍一遍推翻原有的设计,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整个暑假,梁立新老师将海淀法院宣传科提供的案例反复整理,陈伟聪副校长亲自审订每一页学生课堂讨论记录表。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1日新学年开始时,法律课正式成为北大附中初中必修课。

让法制教育渗透进校园生活

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具备某种素养,还需要在日常行为中去体验。

为此,北大附中初中部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必须经过班里学生的充分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认真听取少数人的意见,不怕争论,不急于做出结论。有一次,初一新入校生围绕着教室里是否可以使用手机问题争论了好几个星期,班主任老师耐着性子,只做主持人,不发表意见。最终孩子们自己达成8条一致意见贴在教室里,相互监督。

对于学生和家长很关注的俱乐部选择问题,初中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俱乐部章程,公布在网上,学生和家长可以提前知晓报名、选拔、调换、活动时间、成绩评定、特殊要求等等流程和规则。许多原来实行的选拔制被申请制所取代。

2015年3月,北大附中初中部开始制定“初中优秀学生评价标准”,先后召开了在校生家长和往届生家长的征求意见会,请校友返校,谈他们对初中优秀学生标准的看法。4月份初稿形成后,全校师生都可以提意见和建议,并在6月份进行试运行,7月份最终定稿向社会公布。整个流程用了一个学期,但由于广泛征求了校内校外的意见,增加了沟通,减少了争议,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规则意识。

学生们寻找一切机会自发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向周边人传播法律知识。2014年12月4日法律俱乐部的同学利用宪法日在校园里布置了猜谜活动,他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按照不同难度分给不同年级的同学回答。一些大家都答不上来的题目则放在公告栏上,吸引了那些喜爱挑战的同学的注意力。

同学们自发地在校园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同学们还时常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或对社会上一些问题的看法写成文章在《法制晚报》和《法制与校园》杂志上发表。以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法治。

让教育者更加专业化

海淀法院沈李平法官每学期都到北大附中为教师开办法制讲座,老师们有问不完的问题,大到学生伤害事件,小到学生违规处理,每一次都会有很多收获。但是仅仅依靠讲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北大附中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群体,从第一次听说“程序正义”这个词开始,他们便开始了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陈伟聪副校长为大家买来法律方面的书籍,苏力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严存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亨利-罗伯特《罗伯特议事规则》等等,带领同事们认真研读。当博士出身的沈李平法官再次走进陈伟聪副校长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时,开玩笑说,你好专业哦!

为了让法制教育更加专业化,北大附中初中部特别招聘了两名法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来学校任教。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好的理论功底、有热情,但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了解。陈伟聪副校长耐心地引导,同他们一起备课,每次评课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上课的时间。在陈伟聪副校长的帮助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梁立新老师已经成为北京市法制教育的骨干教师,多次为北京市法制教师上示范课并介绍北大附中在法制教育方面的经验。

梁立新老师介绍北大附中法制教育的开展情况

在与海淀法院的鲁为院长交谈中,陈伟聪副校长多次谈到将法制教育引入课堂的初衷。她说,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这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法治人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