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山西:“电视信访”搭建化解矛盾的“连心桥”

2015年09月16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西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村民柏俊喜的命运和“上访”纠结在一起。2009年,柏俊喜在村口所盖的楼因挡住村民的路而被148户村民多年上访,法院判决拆掉楼下一间屋,打通原有的通道。村民的心结打开了,但柏俊喜家却成了“凯旋门”,楼下通车影响正常生活,他又从被上访人成了上访户,走上了上访之路。

霍州市委书记陈纲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现场协调,终于化解了这起既历时多年的诉讼、上访又劳民伤财的积案。

这是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大接访》第一期节目《楼与路的对峙》播放的内容。在节目中直击信访现场,真实记录接访全过程。

“信访问题是民生问题最集中的体现,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百姓情怀的考验,也是主流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化解社会矛盾不能绕过的课题。”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健这样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山西省信访局局长李体柱认为,“开门办信访”“阳光信访”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与其‘被’曝光、‘被’炒作,不如主动作为,正面发声,舒缓社会情绪,减少矛盾冲突。”

就这样,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和山西省信访局联合开办的《民生大接访》节目在2013年5月17日正式开播。

“《民生大接访》以讲故事的方式纪实拍摄,关注当事各方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尤其重视‘干部下访’的选题,真实记录领导干部深入到百姓中去,体察民生疾苦、化解信访难题的全过程,搭起了干群连心桥,也有利于将矛盾化解到最基层。”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许凌云介绍说,节目先后采制了忻州市长郑连生、霍州市委书记陈纲、运城市盐湖区区委书记王志峰和平遥县委书记卫明喜等不回避矛盾,与群众面对面,调解解决征地补偿、强拆、养老金等信访难题的过程,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他们为解决民生诉求所做的努力。

“各级党员干部通过这个节目,看到了可学习借鉴的对象和信访工作经验,调动了为民解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张建平说。

同时,节目还对一些百姓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部分干部不作为或推诿扯皮的事情进行建设性监督。如《断臂惊魂》中,岢岚县一名四川籍农民工工作时被电击致残,但雇主拒不担责,当地相关部门不予理睬,受害人流离失所。栏目在采访中,将逃避责任的当事方叫到现场,面对面进行调解。这种力求矛盾化解,而不仅仅是曝光的做法,让栏目也不同于以往的舆论报道。

此外,节目在讲故事的同时,注重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对《信访条例》进行宣传。如《养老金的困难》《我的儿子怎么成了黑人》等节目,分别对国家社保政策、户籍政策等进行了宣传和解读。

“但电视台不是‘第二信访局’。”许凌云作为栏目创办人,在起步之初对栏目就做了较深的思考,节目对内容敏感、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题材不参与、不报道;对一些复杂的或政策性强的信访事件,会征求信访局的意见,电视台与信访局从选题到把关形成了一套较科学的运行机制。

据了解,《民生大接访》栏目至今已播出百余期,收到上百封观众来信和十几面锦旗,成为公共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节目。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如鉴说,节目搭建了一个政府和群众、信访人和信访部门之间更加公开、有效的桥梁,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信访做了哪些工作,理解国家相关政策;让信访干部了解信访人的艰辛历程,督促相关干部为群众解决问题;媒体也因为报道热点问题而赢得了群众,提升了公信力。

在开办《民生大接访》栏目的同时,山西还打出“组合拳”,形成了“书记面对面点评”、创新群众工作“八法”、坚持“四项规范、四项追究”等经验做法,2013年山西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6%,呈现“信升网升访降”的良性发展态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法治故事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