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正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2015年11月04日00: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 王正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民族工作战线来说,就是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全局、把握大势,励精图治、稳中求进,以大气磅礴之力深化改革,以自信恢弘之度拓展外交,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腐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古今治乱兴衰的宏大视野,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回应人民热切期待,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心民心军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改革发展稳定取得喜人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呈现崭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深刻破解当前中国问题的“金钥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历史征途上,必须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引擎和行动指南的巨大威力,才能进一步引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到达彼岸。

对民族工作来说,总书记讲话为我们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政治上,我们才能立得正、走得稳,进一步坚定主心骨,牢牢把握方向,增强战略定力,让民族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我们才能腰杆硬、底气足,进一步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理直气壮地排除干扰、正本清源,把握政策创新的正确导向。实践上,我们才能思路活、办法多,进一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大展身手,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赢得民族工作新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二、全面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

总书记讲话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体现了旗帜上的鲜明性、理论上的创新性、思想上的前瞻性,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可以用“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做个概括。

所谓“一”是指“一个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必须透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勇于追梦、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实现。

所谓“二”是指“两个新”:新四化、新常态。“新四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之后,出现的多方面趋势性变化。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脉和精辟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大逻辑”。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所谓“三”是指“三个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总书记讲话的精气神所在,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决心和底气。自信不是盲信。这个自信来自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处,来自中华文明的自觉,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探索、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我们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保持必胜信念,自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所谓“四”是指“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勾勒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标志着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的定型。我们必须把握“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的思路部署,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所谓“五”是指“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着重指出:经济上,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不能简单以增长率论英雄;政治上,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文化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正能量;社会上,创新社会管理,托底社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个建设”是部署未来中国发展的“任务书”。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更加注重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推动全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上只是学习中把握重点的一个维度。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宣传、外交、国防、港澳台工作等作出重要论述,只有全面学、学全面,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三、牢牢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

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意,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总书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体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学风、文风和境界。

一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是贯穿讲话的红线。观点旗帜鲜明、立场坚如磐石,彰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永恒坚守、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关于执着信仰的谆谆教诲,增强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捍卫者和践行者。

二是真挚深厚的群众观点。总书记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看得很重、想得很深。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总书记的民本情怀秉承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沉淀了个人丰富历练,特别厚重与自然。读一读总书记以前写的《摆脱贫困》等书,就能越发感到他长期以来思想作风上的一脉相承。我们要切实体会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牢固树立“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生命的源泉”这一历史真谛,热爱群众,敬畏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幸福生活。

三是务实辩证的思维方法。总书记讲话的一大鲜明特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彻底的实干精神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问题有什么说什么、什么突出强调什么;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务实辩证的科学方法,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持续转作风、改文风,从方法上掌握制胜的看家本领。

四是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对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反复着重强调,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字里行间处处透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担当,极为厚重有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的郑重嘱托,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进取意识,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四、深刻把握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民族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和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论述,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策略,内涵十分丰富,体系日趋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学习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我们对总书记的民族工作理念思路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把握好“定、容、惠、宜、特”五个字。

一是把握一个“定”字,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制度、基本道路不动摇。所谓“定”,就是要有定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坚持”。强调“定”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民族工作规律,自觉尊重遵守宪法、法律规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翻烙饼,不忽左忽右、摇摆不定。要坚持定见,多做正本清源、正面宣传解读的工作,把握研究无禁区、法律有规定、党内有规矩、宣传有纪律的底线,做好学术研究和舆论引导,消除杂音噪音。要保持定力,把政策的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确保“定”能定得住。比如,要保持民族自治地方现有格局的稳定,同时回应城镇化、行政区划变动中的地方需求和具体关切。再比如,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沉下身子耐心做群众工作,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二是把握一个“容”字,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谓“容”,就是包容。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形象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领会贯彻“容”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这一基本国情,正确看待和处理“一”和“多”的关系。要倡导发展的包容性,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合作,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倡导社会的包容性,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倡导文化的包容性,发展繁荣各民族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是把握一个“惠”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所谓“惠”,就是优惠扶持。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个民族地区落伍”。领会贯彻“惠”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时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广,加大支持力度是社会主义的大义所在、国家发展的大利所在。要把握好“惠”的本质,以帮助弱势群体为目的,比如扶贫、加分政策要搞精准施策;把握好“惠”的内容,立足于满足合理诉求,比如加强生态保护、减免配套资金;把握好“惠”的方式,比如对口支援,不能认为给了钱就行了,要注重带动当地就业和整体发展;把握好“惠”的范围,注重公平性,不能惠及一部分,却寒了另一部分人的心;把握好“惠”的来源,用好中央和地方、民委和委员单位、政府和社会多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是把握一个“宜”字,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政策举措。所谓“宜”,就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总书记指出,“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下,做好民族工作要开拓创新,这是时之宜。新疆工作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西藏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这就是地之宜。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这就是事之宜。领会贯彻“宜”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差异、地区差距的丰富多样,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分类施策、精确发力。创新政策举措方面,要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衡量标准是让各族人民增强“五个认同”。方式方法方面,围绕暖人心得人心这个根本,发扬以心交心的传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五是把握一个“特”字,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所谓“特”,就是特别。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地区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这是特别标准。强调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对民族地区干部作风问题要从严治理,这是特别要求。强调对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要倍加关心爱护,对长期奋战在一线、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这是特别对待。领会贯彻“特”字,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条件特别艰苦、形势特别复杂、任务特别繁重、作风特别重要,以及少数民族干部的独特作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德才兼备、忠于党忠于国家、对群众讲感情重感情的好干部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从严管理干部,既要管工作,又要管平常言行,让各族干部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避免小问题酿出大祸端。要注重加强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民族工作部门是做团结工作的,就更要讲团结、重团结、真团结;是参谋助手,就更要练好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是“清水衙门”,就更要努力打造廉洁政府、道德高地;是“弱势部门”,就更应强配干部,特别是要夯实基层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