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陈晓华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全面,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重要意义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践行“三严三实”,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世情看,世界格局和秩序正处在变化调整中,我国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否在世界舞台上赢取主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我们是个严峻挑战。从国情看,我们正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定性阶段,也是转型变化的复杂阶段,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搞得好,就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否则将处于长期徘徊局面,再冲上去就很难了。从党情看,国际上执政几十年的政党不多,我们党有快近百年历史,执政60多年,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对于这么个大党来讲,必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引导中国这条大船行稳至远。
践行“三严三实”,是中央针对问题开出的治病良方。当前,不严不实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央下决心加以解决,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主动找问题、将自己摆进去的自觉,更要有撕开疮疤、撒上盐的勇气。中央针对不严不实问题提出了“三个着力解决”,农业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整治“庸懒散木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对照检查,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对事业缺乏信心的问题;是否存在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懈乃至违反规定、破坏规矩的问题;是否存在“四风”问题反弹或是不愿改、不敢改的问题;是否存在全局观念不够、坐等观望、制定的政策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否存在执行廉政规定不坚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对事业单位来讲,要解决好不严的问题,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单位管理不严,一些单位违反财经纪律乱报销、变相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的情况是有的。对机关司局而言,要解决好不实的问题,有的眼向上不向下,把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割裂开来,想问题办事情,没有立足于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有的只图虚名,不图实效,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还不够。虽然这些问题过去都查摆过,但还需要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来改进和提升。
“三严三实”是中央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中央讲,要把“严”的要求和“实”的精神立起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改革攻坚的精气神。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思考问题,自觉地将岗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上去认识和谋划。另一方面,要对基层情况熟悉了解,知道群众的需求是什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实、做细、做深工作,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加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中央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又一重要步骤。我们要认认真真找问题、改毛病,对此要有正确的态度,防止走过场。
二、坚持学以致用抓好各项工作
践行“三严三实”,核心是“严”和“实”。首先,“严”就是对自己要严,改造主观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从严治党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强调讲规矩、守纪律,要求忠诚、担当、干净,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中央的要求更严了,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新形势,自觉加强学习,强化自我约束,要意识到,只有严起来,思想上的弦不松,才能避免走歪路、犯错误。
再有,“实”就是干事要实,改造客观世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现代农业建设步入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与以往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干事情必须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必须以扎实的作风积极开展工作。
在政策法规工作方面,一是加强新时期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研究。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不可避免地会对农业农村经济造成影响,特别是农业投入和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可能更深、更直接。同时,一些农业政策由于外部形势变化有的作用递减,有的已难以为继。而且,受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的制约,一些产品的补贴空间已经有限,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刚性增长的农产品需求,我国农业发展所遇到的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加强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研究。二是加快依法治农步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对制定完善农业法律法规、推进农林水利综合执法作了专门强调。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政策支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依法护农、法治兴农。随着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农业农村已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农业法治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更为紧迫。
在市场信息工作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化是我国改革的基本方向,目标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目前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在各产业部门中是比较高的,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比如有些农产品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仍然存在,政府对农业微观经营领域的行政干预依然存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分清楚,等等。中央对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活力也做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顺应大势潮流,进一步推动农业市场化进程,并探索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促进农业平稳发展。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发展精确农业,将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应用于农业,逐步实现精确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现代控制。90年代,精确农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有了良好开端,但总体上农业信息化仍比较滞后,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信息收集与供应、信息化人才培养、农民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业结合起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业态,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和现代化。目前,“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而且正向第二和第一产业渗透,工业领域有以工业4.0概念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农业互联网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扩展,也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产业有需要、农民有需求,而且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抓住机遇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只有如此,农业农村发展才能不错过信息化的快车,才能实现弯道超越,不断缩小城乡数据鸿沟。
从农业经营管理工作来看,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强劲动力,制定了“三个一亿人”的目标,实施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镇化的加快将带来城乡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集体收益分配等财产权益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对此,中央有明确要求,群众有关切期待。目前各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有积极探索,我们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要抓紧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扎实推动相关工作。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业的竞争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有人说,美国农业之所以强,除了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以外,更是因为世界上主要跨国农业集团都集中在美国,使美国农业具备了强大的经营组织体系,在资源利用、科技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话不无道理。我国人均农业资源有限,而且农业经营“兼业化、副业化、粗放化”问题日益普遍,小农既缺乏应用先进科技的动力和能力,也缺乏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果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很难实现,我国农业很难在世界上立足。当前,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流转不断加快,农民对发展联合与合作有较强的愿望,政策措施也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要立足国情农情,鼓励基层创新,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营模式。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来看,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些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形势总体稳定向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最近三年连续保持在96%以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值得充分肯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有更高要求,人民群众有更高期待,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法律法规要求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人民群众对此还不满意。弄不好的话,个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可能毁掉一个产业,好长时间也翻不过身来,给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难以估量甚至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从源头治理管控抓起,尽快建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在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量、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来看,一是有效保护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高成本阶段,推动着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上涨,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有很多高于进口价格。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造成部分农产品进口激增,再加上外资对我国农业领域进入步伐加快,都对稳定国内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产业安全形成影响。迄今为止,我国已签署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自由贸易在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挑战。我国大豆生产日益萎缩,将来还有没有其他产品可能出现类似问题,如何在利用国际市场保供给的同时,保护本国重要农业产业的安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对待。二是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走出去”,我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开发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在农业“走出去”方面的政策支持还很不够,在一些地区安全形势不稳定给我国境外农业投资带来较大风险的情况下,更需要从国家层面积极谋划,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更加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更好地保障我国在境外的农业权益。
以上可以看出,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干好事、干成事。
三、努力把学习成果落实到行动上
知行合一,能否做到“三严三实”,关键在行。因此,要在践行“三严三实”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修养。必须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学习党规党纪,还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学会从群众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才能解决好不实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问题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出路,核心是思想方法的问题,因此要学习辩证法,这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是认识问题的方法。
二是求真务实,加强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调研。对机关干部来说,调研是基本功,是办实事的前提。只有深入下去,掌握实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相信眼见为实,不接触基层干部和群众,只听汇报,光指望几个专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不靠谱的。以前做过许多调研,但是带着问题听老百姓意见的不多,起草的材料可看性不强,今后必须切实提高调研的质量。
三是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必须从基层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应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从上面的角度想。做决策不要让基层为难,给基层惹麻烦。同时不要墨守成规,习惯性的东西该打破的要打破,要善于发展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工作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否则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四是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抓工作首先要抓重点事项,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对于重点工作,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调动资源去推动落实、务求落实。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的责任人,要以钉钉子精神,瞄准方向,锲而不舍,确保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