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望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讲话从揭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到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愿景。
“四个全面”是对这些思想实践的概括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战略指引。“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发展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负重要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好铁路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9次提到了铁路发展,其中在2015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及6次。两会期间,铁路成为多位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近期,李克强总理又专门对加快铁路建设作出指示,明确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建设既可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又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今年4月,马凯副总理在重庆召开专门会议推进加快铁路建设。这充分彰显了铁路建设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铁路建设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作用,彰显了铁路建设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铁路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路网布局,对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投资铁路建设可以带动企业发展,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铁路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关资料表明,生产一节铁路动车组车厢,需要4万多个零部件,其中85%在国内生产,涉及到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等多个行业的140多家企业。每完成1000亿资金的基建投资,需要钢材330万吨,水泥2000万吨,并能够提供约100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投资铁路建设可以直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路网布局可以提升运输能力,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已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处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三大发展战略的全面深入推进,必然要求地区间人力、物力、资金及信息等流动加速。铁路因其运量大、安全准时、低碳环保等原因一直都是大众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
铁路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进程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铁路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铁路建成通车可以提高区域的可达性,加快区域与外部的商品流通速度,增强社会经济的有机联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快人口和各种资源流动迁移,并由此带动医疗、卫生、教育、房产、餐饮等领域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或经济开发区,进而形成“经济走廊”,直至形成经济带、都市圈。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以及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城镇化进程都充分证明了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快铁路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铁路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治理结构体系主要是解决“治理主体是谁”及“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铁路发展而言,先进的治理体系就是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媒体等各治理主体之间找准定位,厘清职责,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全方位构建新的治理结构体系,更好地发挥铁路建设的主体责任,促进铁路发展。治理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具体到铁路工程建设方面,就是要减少铁路建设的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等前置性审批,加强铁路建设的“事中、事后”监管。治理制度体系解决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问题。铁路政企分开后,原铁道部颁布的工程质量安全部门规章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新的监管体系已不相适应,需要抓紧修订,实现用制度规范铁路工程建设行为。治理方法体系解决的是“具体靠什么手段进行治理”的问题。国家治理是一个综合系统,需要多元方法和手段的协同使用。治理方法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育、协商等手段。国家赋予国家铁路局铁路工程监管执法的权力,这种权力深层次上讲更是一种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依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的执法理念。同时,还要用好“教育”和“协商”等有效手段。治理运行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运转”的问题。国家铁路局要做好铁路工程监管的顶层设计,指导地区监管局、局属事业单位有效开展工程监管工作;地区监管局、局属事业单位要在监管方式和方法上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同时,国家铁路局还要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学习借鉴、交流沟通,全方位共同形成铁路工程监管合力,促进铁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二)加快铁路建设要求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经济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实质上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完善铁路建设市场竞争机制、营造技术创新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前提,深入分析铁路建设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弊端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使铁路建设市场对铁路工程建设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完善铁路建设市场竞争机制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重要体现。工程建设市场主体是铁路建设市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制定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政策措施,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优胜劣汰、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铁路建设市场机制,让铁路建设市场具备自主择优的条件,使更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参与铁路建设,这既是提高铁路工程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更是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重要体现。
营造铁路建设技术创新环境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重要体现。科技是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和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成绩显著,但距高铁“走出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别。要通过规范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营造铁路建设技术创新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入高端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中国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建良好环境。
激发铁路建设市场活力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的重要体现。如何更好的把投资人吸引到铁路建设市场,作为政府,要研究探索有利于市场开放和调动社会各界投资铁路建设积极性的铁路建设市场体制机制;要积极探索研究适应不同投资人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以及承发包模式的需求;要研究探索有利于市场定价的铁路建设价格形成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落实企业市场主体责任,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激发铁路建设市场活力。
(三)加快铁路建设要求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
建设市场秩序是建设市场生产经营主体合法交易行为与违法交易行为及其客观后果的总和。市场主体的行为性、法律法规的标准性、客观的后果性是构成建设市场秩序的要素。切实规范维护好铁路建设市场秩序,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制定和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是规范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没有市场规则或者规则不健全、不透明,就会导致市场无秩序,不仅会妨碍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还会阻碍、破坏整个铁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制订和完善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政策措施,用来明确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市场竞争规则和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并达到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及规范市场运行的目的;同时,要清理和废除妨碍企业进入铁路建设市场的规定办法,努力消除各种阻碍铁路建设市场开放的隐形壁垒,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
建立健全铁路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是规范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化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的市场经济。要在铁路建设领域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宣传,使信用观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深入人心,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铁路建设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使铁路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铁路建设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作为其参与铁路建设的重要信用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铁路建设信用奖惩机制,培育履约守信的行为规范,加大市场主体的失信成本,提高铁路建设领域的信用水平。
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是规范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在制定完善铁路建设市场规则、建立健全铁路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的同时,加大招标投标、质量安全及建设市场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和处罚力度,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扰乱铁路建设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规范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
三、加强铁路工程监管能力和水平,是推进中国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铁路建设高速发展,2014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预计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其中快速铁路网4.2万公里,高速铁路1.8万公里,西部铁路5.2万公里。以“四纵四横”铁路为骨架的国家快速铁路网基本形成;中西部铁路骨架加快形成,综合客运枢纽同步完善,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铁路建设成绩显著。
但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造价、投资环境以及环保水保方面,还存在影响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高铁路工程监管能力和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努力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预期的铁路工程投资效益,使得铁路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中国铁路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命关天,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强化红线意识,着力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督促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以及“今天的工程质量就是明天的运输安全”的观念,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健全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治理管理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促进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长治久安。
四、夯实监管基础是做好工程监管工作的内在动力
深化铁路改革,推动铁路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夯实监管基础,转职能、转机制、转作风,全面依法履职,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要规范行为,依法履职。“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是政府履职原则,在国家授权的行政范围内,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工程监管人员的依法履职重要性认识、工程监管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准确把握监管尺度和方法,确保在履职中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要强化技能,提高本领。依法履职,要求每名执法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内容和要求、岗位特点和标准。要通过聘请有关法律专家定期授课,讲解法律条文特别是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招标投标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释义,切实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内涵,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界限和尺度,加深对相关条文的理解,提高工程监管人员行政执法水平。积极开展自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认识、找准定位,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铁路建设工程监管工作。建立监管协调机制。要积极参与和建立与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通过组织或参与专项治理、联合检查等方式,共同治理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的顽症痼疾,确保铁路工程建设沿着健康轨道发展;要充分发挥建设单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廉政风险控制。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严格自律,树立和维护铁路工程监管部门清廉正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