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改革”
余金成(天津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
先谈谈两个判断,算是解释题目。第一个判断,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生产方式。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归根到底是追求创新的一种生产方式。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所认同的生产方式是计划经济,今天中国改革所追求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判断,整体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的整体,也就是中国改革的全过程,它包含着四个阶段,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现在习近平;二是现实的整体。这就是当前掀起热烈讨论的“四个全面”。下面我讲讲从这两个整体角度出发的认识理解。
第一个是历史的整体。我认为它体现了中国改革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坚持、改造和完善。在邓小平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力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压力。通过推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市场经济。在江泽民阶段,面对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的压力,通过调整党的性质和宗旨,采取了让民营企业家也可以入党这么一个重大的策略,化解了改革要不要继续走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到了胡锦涛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实践的展开,“三化”现象十分突出,即贫富分化、权力腐化,环境恶化。胡锦涛总书记通过推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实际上,这是一个战略布局,我们的改革由此开启了对市场经济的改造过程。到了习近平时期,实际上开始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问题就转移到所谓的现实的整体。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四个全面。首先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构成,也就是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政府两大要素协同作用,这实际上回应了学界一些人要么“全盘西化”,“排斥权力进入市场”的道路,要么希望“回到计划经济”,淡化市场经济的道路。所以,我觉得全面深化改革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要素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结构确定下来。这一确立,就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上就取得了自己确定的形态。其次看全面依法治国。我觉得全面依法治国确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原则。依法治国不仅仅强调的是市场本身是法治经济,而且对另一个要素——政府这个环节也强调了必须依法履行。所以这样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两大要素都有依法履行的要求,就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次看全面从严治党。它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从表面上看,这个多少有点绕,但是本质上是这样。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力为什么需要进入市场?实际上,我们都明白。自发的市场经济肯定是自由竞争有优胜劣汰,产生不了社会共同富裕的局面。所以,政治权力必须进入市场,但是以什么姿态进入市场,以什么作用性质去进入市场,这实际上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严治党就是对执政党的要求,要求它在运用权力方面的廉洁,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的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主张通过无产阶级解放,而实现全人类解放。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方面必须率先垂范。现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率先垂范的就应该是执政党。在市场经济运行原则下,在依法运行的前提下,执政党也应该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我觉得全面从严治党展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取向。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始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起点标志就是消除贫困。在这个意义上、在这个尺度上,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生存消费品需要方面得到满足,是这个尺度上的共同富裕。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果的初现,是小试牛刀。没有这一的成果,后面文章不好做,必须给人民信心,展示它的前景。
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实际上这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问题。如果市场经济能够帮助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社会主义的看法都变了。如果我们能借助市场经济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就会发现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证明,就跟老祖宗提供的那一套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
· 第二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