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2015年09月08日13: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崭新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里,我从九个方面作一梳理。

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上,形成了“两个百年”和“中国梦”为核心的目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问题上,既有小平同志提出的“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小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界也有人认为这是“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两个百年和“中国梦”这样的总目标之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对各个领域的改革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不光是改革的目标,而且有建设发展的目标,如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等等。这些关于发展目标的阐述表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立体清晰的目标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体目标的丰富、拓展和具体化。

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提出我们处于发展起来、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初级阶段已经与建国时不一样了,与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同时,也多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内涵和特点作出新概括。比如,2012年11月29日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比如, 2013年3月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论述,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深化。

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深化全面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关键一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但是,改革的极终动力来自哪里?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让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改革的动力。把改革开放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丰富和拓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论。

第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上,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的十八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那么,“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与“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化,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核心和关键。“四个全面”抓住了“五位一体”的牛鼻子,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使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过程中重点更加突出、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第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出发,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这些论述,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纵深感、理论厚重感,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对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证上,提出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保证。在民主建设上,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与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在法治建设上,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新目标,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新布局,科学阐明了党与法的关系问题,提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第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部环境上,强调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后首次接见外宾时谈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两年多来,习近平数十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不同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深刻的阐述,并且提出和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是对中国国际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第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认真具体全面地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色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的战略任务,并把它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第九,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上,讲话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总之,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上面的梳理和尝试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王珂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