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

胡杨精神代代传

李佐冉

2015年08月31日15: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末我与朋友相约再次来到泽普看胡杨,想更深层次地了解胡杨林。今天正好是泽普县的“红枣节”和“胡杨节”,驱车2个半小时来到了位于泽普县城西南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真是热闹,维吾尔族姑娘身穿节日服装,丰彩娇艳,各种表演也陆续登场,赛马、走钢丝、斗羊、斗狗等,让游人目不暇接。

胡杨林的叶子更黄了,一万多亩的森林像刚刚被粉饰黄漆一样,金黄金黄的,简直都黄透了。湖水更绿了,更清了,一眼能看到湖底的枯草,几条小鱼慢腾腾地闲游着,像刚刚吃饱饭没事干的孩子。人们趴在护栏上享受着胡杨在水中的倒影,并不时地拍照留下这难忘的时刻,小鱼估计也在欣赏着熙熙攘攘地风景,“啊,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游人们或许不会想到,在他们欣赏风景的同时,也同样成为了动物眼中的风景。

泽普县金湖杨森林公园是近两年新开发的旅游胜地。胡杨、湖水、绿洲、戈壁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它位于县城西南37公里,天然胡杨林面积1.8万亩,夏季浓荫蔽日,入秋黄叶如染,如诗如画。公园内有金杨湖、垂钓园、湖心岛、戏马场、游泳池等景点,草庐、长亭、蒙古包点缀其间,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确定了森林公园回归自然、宁静致远的基调。

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世界,分布广泛自然形成的沟塘湖泊,湖边丛生着红柳、沙棘、甘草、麻黄以及珍贵药材大芸,成了野鸭、黄鹂、白鹭、翠鸟、斑鸠、野兔、狐狸、刺猬等飞禽走兽理想的栖息之地。

如果与巴楚县境内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林相比,这里的胡杨可谓是生活在天堂中了,三面环水,叶河流量大形成的沟塘湖泊成为它们用之不尽的乳汁,大多数的胡杨犹如娇生惯养的淑女,细瘦乖巧,轻轻袅袅,在秋风中摆动着羞羞答答的身条。它们既没有岁月和风沙侵蚀而流露出的沧桑,也少有“死后千年不倒”的壮硕伟岸,更没有“倒后千年不腐”的悲凉感伤。只有少数远离水塘不幸生长在沙土戈壁上的胡杨,就像没娘的孩子,缺少关爱,缺少营养,个头长得不高,枝条象疯女人的头发一样毫无章法地蓬松着。它们眼巴巴地看着那些长得枝繁叶茂的同伴,骄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公园中有一棵据说已活了一千四百多年的“胡杨王”,高约10米,直径约有3.5米,千年岁月的峥嵘,风沙雷电的劈砍,“王”除了粗壮的腰身,早已中空的枝干向上伸展着稀稀拉拉的树叶,小小的叶片在秋风中栗栗发抖。像年过古稀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中度过自己的余生。游客在此频频拍照留念,似乎更多同情替代对这个“王”的尊重,多数有岁月如逝,转眼千年的感慨。

高大挺直的白杨分列在道路两旁,像庄严肃穆的士兵在等待着检阅。路上静悄悄的,不觉地已经远离了闹区,不时有维吾尔族同胞赶着平板马车,载着游人急匆匆地驶过。前边传来阵阵熟悉的革命红歌吸引了我的脚步。这是个知青点,院内的设施,陈列的物品、影像都是当年下乡知青留下的原汁原味的东西。游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一切,显得十分不解。是啊,只有那些曾经经历的人来说,这里才有刻骨铭心的回忆和久违的亲切与激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于是大量的城市青年来到乡村。那时候,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乡村。

由此我联想到了像我一样身份的同类人群“援疆教师”,支援边疆是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国家战略。与老一辈“知青”相比,虽然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我做过什么,留下了什么?阵阵地汗颜,感觉到愧对国家、愧对新疆人民,更愧对老一辈“知青”。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新疆教育事业多做些工作,让胡杨精神代代相传。

突然,我觉得那一颗颗胡杨就是老一辈“知青”的化身,夏日里纷繁绿荫,秋日里金黄摇曳,冬日里筋骨裸露。胡杨啊,你在等待着什么?是不是一代代援疆人借沉默的胡杨,传达对亲人绵长的思念?还是借胡杨的风骨,描绘心中青春的理想和希望?(作者系山东省援疆干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