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

援疆路上感动常在

方兆瑞

2015年08月31日14: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疆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援疆是份光荣和神圣的事业。因为援疆,我们援疆干部人才总能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因为援疆,我们得到了平时难以期盼的荣誉;因为援疆,我们进一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因为援疆,我们有机会接触了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爱。如果说援疆人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话,那么扎根新疆的人更加值得我们大声歌唱。

结交了一位“带头”大哥

他是我到受援单位认识的第一人,他也确确实实是受援学校的第一人,他就是阿克陶实验中学的校长——欧阳霆。 2014年2月底,我们江西省第八批援疆教师二组11人抵达受援地——阿克陶县,对于这些从未涉足新疆这块土地的老师们来说,可谓是两眼一抹黑、举目无亲。这时,一位身材高大、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来到我们的住处,给我们带来了亲人般的问候和关怀,把我们领进受援学校,带我们参观,熟悉环境;对于我们的工作安排,他更是考虑再三,既要让我们尽快适应这里的教学,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的传帮带作用。为此,他从七年级特意调整一个班出来,组成“江西实验班”,从援疆教师中挑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等学科各一人,担任实验班的具体学科教师,并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的援疆教师担任班主任。

“你们不远万里而来,人生地不熟,在这里我就是你们的亲人”这是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去年端午节那天,他请我们聚餐,吃粽子;中秋节到了,他自掏腰包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盒精美的月饼,还和我们一起赏月;古尔邦节来了,他又带我们去少数民族老师家过节,感受浓浓的民族节日氛围。生活上他是我们的好大哥,工作中他更是我们的好表率。

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地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到来,从寒冬到酷暑从不间断。今年的5月11日,当地来了一场沙尘暴,大家戴上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纷纷躲进房子里;他却仍和往常一样,与值周老师一道坚守在校门口,不多久,他的外套上已落了一层薄薄的土,当我上前劝他进办公室,他却笑着说:“没事,天上正下着‘美容霜’呢。你们江西可没有吧!这可是咱们这里独特的风景,方老师,你要跟我一起来好好享受一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这样一位吃苦耐劳、乐观执著的校长作榜样,谁还好意思无缘无故迟到、早退。正是在他的严于律己下,这所拥有三百多名教师、三千多名学生的民汉合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得以严格有序地执行。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援疆教师也自觉地认真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不享受任何特权。

这位流淌着兵团人血液的疆二代,把“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带到了地方,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这样一位甘做表率的“带头”大哥,值得我们援疆人用力、用情、用心,去学习他、去亲近他、去结交他。

找到了一个温馨的“家”

有句话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离家时”。援疆人对家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比强烈的,是无法取代的。如果能把家安在新疆,那该多好!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这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我在这里居然找到了一个“家”,一个能缓解我思亲之痛的 “家”,一个让我时刻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家”。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成员”吧!

一个家要有家长,他是权威、是主心骨、是德高望重的;可我们这个家却是“小鬼当家”。李倩,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一位疆三代,人虽说年轻,可为人处世却十分干练,不仅是语文组的组长,而且兼任学校团委书记;有时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了,她还要去客串校园解说员一职。记得去年我们刚来受援学校,是她亲自到校门口把我这个大叔领到语文组这个“家”,安排好桌椅、书本、课表,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她的热情和能干让我感动和佩服,与她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家有一老是个宝”,成新芳老师就是我们语文组的宝,四十刚出头的年纪,却俨然以元老身份自居,没办法,谁叫人家教龄长。这所民汉合校,十年前还没有合并时,她就已在这教书多年,就连我们的“小家长”李倩也曾是她的学生。成老师是个开朗活泼、爱热闹的人,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把我当外人看待,只要我俩在一起,总能听到欢声笑语一片。我最爱向她打听前几批援疆教师的趣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他们的逸事中我有所借鉴、有所启发:援疆工作做得如何?要听听你走后别人的议论,这可以说是最真实、最客观的评价。成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像她的教龄一样是元老级别的,年年带毕业班。学校对于这样一位“校宝级”人物,怎可轻易放过?所以在上个学期成老师离“家”出走了,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去了。

再来说说我们“家”中的一位女侠——龙文君,我们昵呼她“小龙”,“小龙”与江湖中的“小龙女”性格迥异,这位四川版本的龙妹妹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做起事来非常认真。她是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学生特别有方法,既严厉苛刻又疼爱有加。前一秒钟,她大发雷霆、大声呵责,如侠女附体;后一秒钟,她轻言细语、关怀备至,母爱的光芒让学生如沐春风。真可谓爱之深恨之切,一个爱生如子的老师,怎能不可爱、不可敬?她与我们援疆教师渊源颇深,她的丈夫就是克拉玛依的一位支教老师,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支教工作,也成为了受援单位和支援单位的一段爱情佳话。

这就是我可亲、可爱、可敬的“家人们”,她们真诚、善良、热情,正是有了这些“家人”的陪伴,援疆路上的我,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拥有了一群自己的“孩子”

来援疆前,12岁的儿子泪眼涟涟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去援疆?你可以不去吗?”看着孩子的泪脸,我哽咽无语,希望他长大后能理解:并不是爸爸不爱他,而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孩子更需要我。

一来到受援学校,我就被安排担任“江西实验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许多老师不愿做、不敢做的事,因为太辛苦、太劳累、太操心了;但“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动容,必入其中”。要爱学生和让学生爱上你,那你就必须去做班主任。我很庆幸自己担任了这一职位,让我拥有了一群自己的“孩子”。

转变最快的孩子——阿布都马那提,一个柯尔克孜族男孩。刚开始接触时发现他就像一匹野马一样不守规矩,上课迟到、下课打闹、还爱给你惹事,常常与别的班级孩子发生冲突。一个学期下来,去德育处“挂了几个号”,再发展下去就要退学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找他交谈,指出他爱冲动的缺点,并根据他擅长球类运动的特点,让他牵头组织班上男孩与别的班级开展篮球赛、足球赛,通过活动分散了他们的精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现在他就像一匹驯良的千里马一样,不仅守规矩、懂礼貌了,还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小帮手,尽心尽责地帮助我管理班级。

最粘人的孩子——阿布都乃比·肉孜,一个维吾尔族男孩。他刚来我班时不爱学习、不爱劳动、还时常逃课,经过我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缺课了、劳动积极肯干了、作业认真完成、学习劲头也上来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对我的感情也特别深厚。以前在路上,见到我就跑;现在只要在路上看到我,他都会主动过来陪我一起走,跟我很亲近。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担心老师一个人走路寂寞,想陪您多说说话”。

在前不久学校进行的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中,有学生写道:“我们的老师课堂上风趣幽默,具体生动,重点突出;课后像父亲一样关心每位同学,对我们一视同仁,从不歧视。我真心希望老师能一直教我们。”看到这样的评价我倍感欣慰,在播撒爱的种子后,自己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爱。(作者系江西省援疆干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