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锋
由远而近,一位衣着时尚、长发飘飘的漂亮女生骑车穿过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像云一样飘落在我面前。新闻从业20年,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新疆籍女生。她就是今年被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五所大学录取的北大本科生、2011年新疆双语理科状元帕合丽娅·艾西拉甫。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22岁的她是怎样创造传奇的?
帕合丽娅在北京百周年纪念讲堂。
“未名湖是个海洋”,“学霸”也曾迷惘
“这真是一块圣地,今天我来到这里。阳光月光星光灯光在照耀,她的面孔在欢笑和哭泣……”《未名湖是个海洋》在北大传唱不息。“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北大一直都是我的梦,不过刚来这里还挺不适应的。”帕合丽娅对我说。
采访在北大最美时光咖啡厅进行。我在北大中文系读研究生时,这里叫师生缘咖啡厅。今年3月,在京报道全国两会的我,接到新疆日报社领导的指令,采访帕合丽娅。同为北大人,我和帕合丽娅的访谈更加顺畅、直率。
“在新疆是双语教学,英语不是太好。在入学后的英语等级考试中,我被分到了最低的一级班,但在一级班也很吃力。挺羡慕内地学生的,他们基础特别好。”帕合丽娅坦言,“专业课、数学也有些跟不上。”殊不知,帕合丽娅高考数学满分,在新疆轰动一时。
不过,北大毕竟是北大,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尖子生”,包括大多数文科状元和部分理科状元。我读研那会,系里就有好些文科状元,他们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一个学期结束后,成绩不理想,可能是没掌握好学习方法吧,还是运用高中的学习方法,跟老师交流也不多。”她反思道。
同时,生活环境也不是很习惯。“我是院里唯一的维吾尔族学生,身边全是其他民族的同学,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帕合丽娅回忆说,“那段时间,挺压抑,挺失落。一到学校就想家,想新疆。寒假、暑假回到家里,能多呆一天就一天。”
高考那年,帕合丽娅最初想报北大医学部,后来得知医学部上课地点不在北大本部,“所以应付着选了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系,想着以后可以转院嘛。”她笑着说。不过,直到考上哈佛大学环境健康专业,帕合丽娅还没转院。
帕合丽娅·艾西拉甫在学习
“要想保持热情,成就感和乐趣特别重要”
为什么没转院?“学着学着就喜欢上了环境科学,觉得这专业挺好,特别基础,特别能应用。”她说,她主要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代谢、致毒、致癌,有点偏生物化学。
从“应付着”选了个专业到爱上这个专业,从“很吃力”到考取世界最好的大学,帕合丽娅是怎样走出低谷的?她靠什么“化茧为蝶”?
“现在的答案和几年前是一样的:坚持!” 帕合丽娅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我有强大的意志力!”她的母亲孜亚汗·依沙木丁也认为:“女儿性格活泼,意志坚强,目标清晰,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她不能接受自己成绩平平,于是每天拿出12小时来学习。“英语必须要突破,所以每天背六七个小时的单词。单词量太少了,老师讲的课就听不懂。”她说。大二上学期,她通过英语四级的考试,下学期,六级也过了。
不久,她着手考托福和GRE,“战线拉得很长”,足足8个月。“可以说崩溃了好多次,一直在准备,一直在努力,看不到什么让人开心的事。”帕合丽娅深有感触地说,“但是,有梦想,就能坚持。不是我爱学习,不是我方法好,最难得的就是坚持。”满分120分的托福,她考了113分;满分340分的GRE,她考了328分。
七个学期过去了,帕合丽娅的成绩慢慢提高。“自己跟自己比,每学期都比上学期好。现在在班里算中上吧,不是名列前茅。”帕合丽娅说,“每年都要拿一些奖学金,如新生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只是没有拿过国奖。”
“有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问道。她回答:“有。想要保持这种热情,成就感和乐趣特别重要。背完单词回宿舍,偶尔看一集美剧,发现好多刚背完的单词出现在台词里,觉得很兴奋。从盯着汉语字幕看,到不看字幕也能看懂,进步很大。另外,每次考试我都准备得很充分,考得也不错,就很有动力,有阶段性的收获。”
弘扬新疆精神,争做“五新青年”
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学习,帕合丽娅还有没有自己的生活?其实,帕合丽娅爱好广泛,生活丰富,是典型的美女、才女、淑女、“潮女”。
“初中、高中都是在学习,到了大学,就像进了一个小社会。除了学习外,我干的事情特别多。比如我刚来就加入了学校的西域文化传播交流协会,担任了一年半的会长。里面有许多新疆学生,一些内地学生也过来了解新疆,‘你们那边是骑马上学吗?’‘新疆的汉族人多吗?’刚来一两个月,就是在给同学普及新疆方面的知识。比起我们对他们的好奇,他们对我们的好奇更强烈。”帕合丽娅说。前年夏天,协会组织同学们去新疆进行实践活动。
北大没有民族文化节,帕合丽娅跟其他少数民族同学合作,在去年5月做了第一届北京大学民族文化节,“很大型的一个活动,也很成功”。此外,北大每周五有一个“维吾尔语角”,帕合丽娅教大家维语,“特别开心”。
帕合丽娅说:“快毕业的时候,回想大学生活,记忆最深的不只是学习,还有社会实践。”
她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没有人会斜眼看我。”她说,最幸运的是,导师就是班主任,沟通会比较多。谈起刚入校那会“任课老师总记不住我的名字”时,她“咯咯”地笑开了。
北大学生社团众多,号称“百团大战”,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帕合丽娅学会了好多东西,包括游泳、瑜伽、尊巴。“尤其是在准备英语等级考试的时候,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情很压抑。我每天花50分钟健身、跑步、打乒乓球,缓压、释压,身体好多了。”她说。
在谈及新疆的反恐形势时,她旗帜鲜明地表示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她认为搞分裂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追求和平、稳定、团结、发展。
4月15日是美国研究生统一录取结束的时间,帕合丽娅最终选定了哈佛大学。她的求学经历激励了许多人,“上周去中央民族大学做了一次讲座,尽量多地叙述我的故事。”她说。她还总结了一些学习心得,并开辟了微信公众号,“我特别愿意跟大家分享,传播正能量。”
今年5月3日,张春贤书记与自治区各族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全疆各族青年要争做弘扬新疆精神的新青年,践行现代文化的新青年,维护民族团结的新青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青年,创业创新创优的新青年。
帕合丽娅就是典型的“五新青年”。她在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绝地反击令人感佩,她身上闪烁的光芒是新疆精神的真实写照,她不同寻常的经历再次验证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为拥有她这样的校友和采访过这样的新疆青年而自豪!(作者系人民日报援疆干部)
相关专题 |
· 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