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圣宇
2015年08月25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西宁市城北区农林牧水局党支部为帮扶联系点陶北村配送有机化肥。 |
“为什么不稳定的事件往往多发生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层政权被侵蚀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干部在推动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时胸无良策,只会讲困难讲条件;为什么有些单位人虽然不少,但真正顶上用的不到半数……说到底,根子都在‘三基’薄弱上。”
在2014年7月举行的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直指问题“病灶”。为此,青海省委决定在强化基层组织、打牢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下功夫,提出“两年见成效、七年大变样”两步走计划,“只有建强‘三基’,补齐‘短板’消除‘软肋’,才能夯实党在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执政基础。”
经过一年多精确发力,一大批基层党组织由“后进”变先进,一大批基层干部由被动听令变为主动作为,一大批实事正通过“最后一公里”惠及各族群众。群众都说:抓“三基”,抓到了点子上!
拽紧“头羊”,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基层组织如何强起来,治多县治渠乡江庆村的转变颇有说服力。
早年,因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江庆村陷入一盘散沙,干部说话没人听,党员混同于群众,村里大事小情“撂了荒”。
“指望村干部,还不如靠自己哩,也不知道哪些人是党员。”谈起前些年的糟糕状况,牧民丁增扎西言语中透着失望。
“选个好支书,建支好队伍。”换届选举中,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尼玛扎西被推选为村支书;7名村“两委”成员被改选、调整,25名新党员从优秀村民中“冒尖”……村“两委”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江庆村牧民南文青介绍,前几年,每逢虫草采集季节,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村干部都站出来了,每个人负责自己联系的村民,有序采挖虫草,矛盾没有了,采挖效率也高了。”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每年就能增加3000多元。
“现在全村干部和党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事做,连无职党员都设了岗、定了责。”尼玛扎西说。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进入江庆村的公路旁,竖着的一块牌子引人注目。“这是村里的几个党员和牧民自发竖起来的。”治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中介绍,“多亏选了一个好支书,江庆村支部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像江庆村这样,青海共确定了634个重点帮扶村和82个薄弱社区。通过调查摸排,逐个会诊,挂牌整治,其中434个村、27个社区党组织实现了“翻身”。
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昌升表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从严抓好村支书这群“头羊”,选优配强村班子,同时强化对党员的履职监督,让党员都“动起来”。
“过去对党性要求放松点没什么,支部顶多找你谈谈话。现在不行了,没个党员的样子,民主测评会就被评为不合格,真要把党员身份撸掉了,脸上挂不住啊!”谈起县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举措,湟中县隆口镇班仲营村老党员刘荣深感慨。截至目前,全县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39名,其中限期改正101名,劝退14名,党内除名24名。
夯筑基础,让支部有资源有能力服务群众
有的村部危旧狭小,常年大门锁闭无人去,偶尔开会还坐不下;有的村“两委”制度成了“壁画”,只上墙不落地;有的村干部“神龙见首不见尾”,村民有事无人办、有难无人帮……在很多“后进村”,伴随着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还有基础工作的缺位。
“走,我带您上楼看看去。”看完村部的一层,湟中县西堡镇新平村支书李万杰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二层。一座二层办公楼,墙面刷着白漆,会议室、协调室布局合理,房间归置精当——300多平方米的村部面积不大,但这却是李万杰等村干部多年的夙愿。
“我干了8年,总算建起来了!”谈起村部的建设,李万杰感慨万千。两年前,村部还是几间狭小的矮房,经久失修,门墙开裂,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吹倒。“每次看到村部那么破,我都觉得自己不称职。”如今,这里不仅有了办公楼,门口还辟出一个小广场,建起了文化长廊,竖起了电子显示屏,成了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青海启动“危旧狭小”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工程,2014年整合资金4.08亿元,新建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541个,改扩建114个,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新平村就是首批受益村。
“村里建一个实用的活动场所,对民族地区极为必要,一来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提供阵地,二来也更方便为村民服务。”西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毕晓宁说。
夏日的高原,日头有些灼人。
“您把低保证仔细看一看,回家保管好。”记者一走进共和县恰卜恰镇上塔迈村便民服务中心,就看到村支书耐心叮嘱着村民。
按照强化基础工作的要求,青海在全省推广村干部为群众提供村级事务代办和协办服务,每个村都建立村级代办服务站,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轮班的办事情况,则被列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内容,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为民服务工作体系,让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对夯实党在藏族聚居区的执政根基意义重大。”骆惠宁说。
提高本领,锻造“全科”型基层干部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又当起了‘学生娃’。” 湟中县土门关乡后沟村支书祁永彦大步从教学楼走出来,脸上挂满了笑容。就在今年,他和83名村干部一道成为省广播电视大学2015级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的“新生”。
针对一些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靠老本吃饭、缺乏创新精神,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青海对基层干部实行“回炉”再教育,努力打造“全科”型干部。西宁市城西区实施“1833”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着力破解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瓶颈;平安县开设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远程课堂、空中课堂“五大课堂”,构建立体化培训网络……
“由于干部能力水平的良莠不齐,同样的工作规划,有的地方出新出彩,而有的地方却迟迟不见效果。”胡昌升表示,基本能力是基础,只有能力上去了,基础工作才能办好,基层组织也才能强起来。
7月5日晚,经历了周末喧嚣的“旅游明星”互助县小庄村,逐渐安静下来。村支书李成杰从村委会回到家中,开始准备照相机、笔记本等物品——第二天,镇里将集中几个旅游村的村支书一起到塔尔寺、原子城等地观摩学习。
这样的现场取经,如今时时显现。最大规模的一场,发轫于去年12月,青海省委组织部启动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州县两级组织部长、省直有关党工委书记,现场观摩西宁市城中区“最基层人做好最基础事”、贵德县“百企联百村”经济与党建共进步等示范点。
最近,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那场大规模观摩活动结束仅仅半年,全省已涌现出多个“转身”典型。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