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探索和经验

张荣臣

2015年08月21日11: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大贡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考验的党,这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党风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作风的形成。到建国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坚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作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理论。

(一)确立了党风概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1942年2月1日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阐明了党风的含义,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也就是说,党的作风包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党的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这样就从两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强调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毛泽东认为,党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贯彻党的纲领需要好的作风。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党的作风则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具显著特征的依据。

(三)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这是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把三大作风作为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和有特定含义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的是要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共产党不是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而自我批评强调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我们党在其奋斗历程中,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重要性,总是自觉地将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把党风问题提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经过多年磨炼形成的优良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同样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向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大环境下,邓小平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在逐步探索制度化的道路。党中央在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下,提出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接见中外媒体记者时的讲话中,直指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四大问题,并把贪污腐败问题放在党内严重存在的四大问题之首提出来,表明了腐败问题的突出性、严重性,从而折射出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任务依然非常繁重。

我们说依然非常繁重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二是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难度比较大;三是有些问题已经是为时已久、根深蒂固。因此,作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机”。二是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三是一些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公开唱反调。有的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热衷于讲交情、拉关系。有的缺乏组织观念,不守纪律、不讲规矩。

特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过这次活动,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有的地方基层基础薄弱的情况还没有改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畅、能力不强,贯彻群众路线到不了末端。有的干部留恋过去那种“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的日子,希望教育实践活动只是一阵风,风头过了就可以我行我素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干扰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离间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后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深刻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大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目的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这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

2012年,党的十八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说党的作风建设有什么经验的话,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命题本身就是我们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模范行为,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外在体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因而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党的作风建设是个持久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先锋》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