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湖北武汉武昌区:践行三严三实 创新社会治理

2015年08月12日09: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以来,武昌区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创新实践中深化专题教育,以创新成效作为检验标准,通过“三抓三创新”,较好实现了专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严以修身抓党建,切实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把社会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武昌区以“三严三实”为统领,切实改进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导方式,提升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能力。

一是严格落实党委统揽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区委研究制发《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区社区治理进行整体设计。把社会治理创新列为1号工程,对社会治理创新任务分解细化,制定区党政班子全员社会治理创新责任清单,形成党委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常委会每月专题研究1次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每3周在街道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目前已先后在6条街道召开了6次现场会。区党政班子每人包点联系1个街道,每月对街道推进情况进行1次综合考核和排名通报。

二是建立严密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纵向到底,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横向到边,街道党工委与驻区单位联建区域化党组织,按照“1+6”(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模式完善社区区域化组织体系,扩大在非公领域和社会组织的两个全覆盖。以区域党建协调委员会、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完善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网格活动。

三是打造职业化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门槛,建立统一招录平台,严把入口关。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实施“领头雁计划”,遴选不少于50名社区主职或后备人选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培养,分层分级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每年不少于5天的全员轮训。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保障,探索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结构化薪酬,确保换届后社区主职收入不低于武汉市社平工资。探索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通道,建立“大学毕业生-社区公共服务干事-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书记-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成长链,每年安排5-8个名额从社区主职中定向选聘进入事业编制。

二、严以用权抓改革,切实推进社会治理过程创新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深化机构改革。武昌区将机构改革作为突破口,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通过践行“三严三实”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满足基层社会需求、依法调节利益矛盾。

一是整合区级部门社会治理职能。按照“大部制”理念,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整合民政、残联、老龄等民生部门资源,组建民政委;整合城管、园林、交通、环保、水务等执法资源,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将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市容环卫、道路地下管网等职能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城建工作体系;合并区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职能,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二是重构基层行政事务办事流程。建立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承接区直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一窗多能、全区通办”的全科式政务服务。按照“能下尽下”的原则,倒逼部门下放审批权限,目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83项政务事项中,已有39项可在街道一站办结、立等可取。过去居民需要在社区、街道和区直部门之间来回转,现在只需到街道或社区跑一次,部分事项实现了上门代办。同时,按照路径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的原则,对全部政务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再造,缩短办事时限,减少流转和积压。

三是构建“互联网+”信息指挥服务系统。按照“一网打尽”的原则,初步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力求形成巡查、发现、分派、处置、监督、考核、反馈的指挥服务闭环系统。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调度,依法依规高效处置城市建设、文明创建、社会管理中的各类事件和问题。当前,积玉桥街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黄鹤楼街依托市综治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内、外网互联互通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水果湖街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徐家棚街探索建立直联社区群众的手机联系服务平台,这些探索对搭建全区统一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多网互通,信息共享,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严以律己抓善治,确实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创新

街道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区域核心,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终端末梢。按照“做强街道、做大社区、做实网格”,凝聚服务基层群众,促进社会协同善治。

一是确立街道区域核心地位。街道承担区域党建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的核心职能,赋予街道区域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经济考核指标。深化街道大部制改革,组建党建办公室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办公室,统一保留纪检监察室。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街道权力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取消职能部门直接考核街道的做法。推动区级行政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沉,街道拥有对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

二是建设共治共享社区共同体。把社区功能聚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搭建社会多方有序协同参与平台。理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两委”工作会等各类会议关系,确保居民依法依规多渠道参与的制度化、常态化。全面强化“社区议事会”制度,深化拓展“四民工作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深化“三社联动”(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区注册备案社会组织1400个,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完善“三方联动”机制(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推动142名在职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兼任业委会成员,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建立党组织,引导各方依法调解利益矛盾。三年投入3亿元,对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依托中心深化实施“五务合一”,提升居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三是做实社区网格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突出信息收集、服务群众、处置问题三项功能,把网格打造成精准服务基层群众、高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平台。以3000户为基准将180个社区调整为142个,以300户为单位重新划定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员,建立网格员“四度”(熟悉度、信任度、落实度、满意度)考核办法,把“敲得开门、认得清人、放得了心、办得了事”作为评价标准,实现“把服务送上门,让群众少跑路”。以部门下沉干部、街道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制定网格服务团队考核办法,把网格工作绩效与下沉网格干部的年度考核、与在职党员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把面子、票子、位子与网格工作情况捆绑在一起,倒逼机关干部、在职党员廉而有为,真正深入社区服务群众。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供稿 张吉军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