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走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路上

湖北鄂州市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社区摔打 

夏  鑫  程立国

2015年08月11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地里的庄稼换了一茬又一茬,湖北鄂州市到各村履职的第一书记也顺着时序换了一批又一批。

“干群众最想干的事”

雨后,泥泞的山路,程友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从村里到种植油茶的荒山,来回两个小时,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按捺不住要去看看山上的宝贝——他和村民们今年新种下的2万棵油茶苗。

程友林原是鄂州市委组织部副科长,正经的“城里人”。今年2月,作为市委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他下到鄂城区汀祖镇华伍村当起了领路人。华伍村位于鄂州最高峰四峰山下,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如何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成为程友林思考的问题,用程友林的话说,要干就得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干群众最想干的事。

与程友林一样,101位鄂州市直单位的干部,在今年初被撒入鄂州乡村,像树根一样扎进农村,与乡亲们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2013年6月,鄂州市委书记李兵到农村调研和处理基层信访问题,集中梳理出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三资”管理混乱,党员教育管理失之宽软,少数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与民争利,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15个典型案件和突出问题。鄂州市委给出的“药方”是,从市直机关选派百名优秀干部到八大新区重点难点村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区乡同步选派实现全覆盖。三年过去了,群众认可了他们。

“老乡有话都愿来找我”

“吕书记,这些日子你到哪里去了,我们有悄悄话对你说呢。”6月5日下午,在鄂州燕矶镇池湖村生态园,几名妇女把吕守山围住,询问生态园分红的情况,生怕别人听到,声音压得很低。

“每亩地每年保底分红1500元,公司盈利了还有额外分红,要想多分钱,你们还要多努力。”吕守山扯开大嗓门,宣讲完政策,走进种植大棚里查看番茄长势。

其实,此时吕守山已不再担任鄂城区燕矶镇池湖村的第一书记,年满60岁的他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但是闲不住的老吕,还时不时到村里转转,了解村里的情况。

池湖村生态园占地162亩,出产的“梁心”番茄远近闻名,销往武汉大型超市。生态园发展至今,倾注了吕守山的心血。

如今的生态园一座座现代化的种植大棚拔地而起,周边修建了平整的水泥路。池湖村生态园番茄上市后,每天能采摘数千斤番茄,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以前这里都是荒地。”吕守山说。

“吕书记来了后,池湖的灯亮了,路通了,树绿了。”池湖村老党员何少卿说,吕书记给村民协调解决了低电压的问题,村里通了公交车,通过整治环境村里更加整洁了。老乡们有话都跟他说,当他自家人一样。

“涣散的人心回来了”

“挖机17850元、轻工4080元、食堂招待司机960元、网费通信费400元、打印纸600元……”一笔笔花费写得清清楚楚。围观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件事做得好,现在村里事务我们都有底了”。 

梁子湖区东沟镇龙塘村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新建了一个村级公示墙,设置了党务、村务、财务等5个公开栏目,每月10号为村级事务公开日,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随时公开。这是龙塘村第一书记王海峰上任后烧的“一把火”。

发展党员151名,整顿3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解决187项重大民生问题,化解矛盾650起……程友林、吕守山、王海峰等第一书记,只是鄂州市3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像春雨一样把身心融入乡亲,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久违的笑颜重上眉眼。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