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聂拉木县委书记王平:一座震不垮的“大山”

2015年07月17日18:2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聂拉木县委书记王平:一座震不垮的“大山”

“在大家眼中,他就像一座震不垮的大山,时刻给大家依靠。”地震发生后困守“孤岛”樟木镇的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委副书记李冬说,这座山,就是县委书记王平。

西藏“4·25”特大地震发生后,王平不顾余震不断和滚石横飞的危险,立即返回县城组织救灾,安抚惊魂未定的群众,组织救援力量奋力抢险。

4月25日下午地震发生时,51岁的王平正与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在海拔4000多米的琐作乡调研。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大地剧烈摇晃、门窗发出刺耳的响声,大家惊慌失措,很多人在尖叫……”王平说。

但他告诉自己必须冷静下来。“大家不要慌,赶快切断电源……”他不停向周围的人大声喊话,慌乱的人群逐渐镇定下来,在他的组织下,大家快速集合到空旷地。

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余震,大地像弹簧床一样起伏,滑坡和滚石阻断了道路,车无法通行,王平和其他同志在余震中徒步向县城驰援。原本熟悉的、崎岖的山路变得完全陌生了,道路状况使他意识到县城遭受的破坏有多么严重。

“经过近两小时的艰难跋涉,下午4点我们才赶回县城。”王平说,他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县级领导迅速赶赴各乡镇救灾。

4月25日晚上8点之前,在王平的带领下,县城和乡镇的群众安全转移至87个临时安置点,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治,食品、饮用水、帐篷等物资也逐一分发到群众手中……直到第二天中午,王平都没有合眼休息过,仅吃了一袋方便面填填肚子。

尽快驰援灾情严重的“孤岛”樟木,成为震后第二天的头等任务。但县城至樟木镇全长30余公里的柏油公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山石和几十处塌方体。王平多次与武警交通部队、消防战士、公路养护员参与道路抢通工作。

当时与王平一起在现场守候的新华社记者看到,两日未眠的王平,血丝爬满双眼,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轰鸣的挖掘机、推土机声中沙哑着嗓子喊话指挥,经过全体抢险保通人员冒死奋战,通往樟木的路终于在28日打通了。

“地方全靠一官。”王平说,在重大灾难面前,“我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事无大小都会涌到我这里汇报,我要三思再三思,更要坚守在一线。”

王平没有耽搁,抢通道路后的第一时间奔赴樟木镇。

震后的樟木镇时常大雨瓢泼,地处古滑坡带的小镇周边山体早已松动。

4月29日中午,在樟木镇抗震救灾协调指挥部的简易帐篷里,电话突然响起。王平抓起听筒,刚听了一句,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随即对着电话重复:“是,樟木镇全员马上撤离!”

在电话那头下达指令的,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

王平说,困难再大,也要克服;群众再多,也要转移——余震不断、滑坡四起,他不想再看到有任何一名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他立即带领樟木镇10个安置点的负责人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协调运输车辆,组织人员有序转移。

“除了家乡,哪里都是异乡;舍家抛业,如同割肉。”王平说,本地居民舍不得走,外地商人不愿意走,“所有负责人只能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清楚利害关系。”

从29日中午接到命令,到当晚11时,一场大动员、大转移、大安置的战役在边陲小镇迅速展开。位于日喀则市区、拉孜县两地的安置点早已做好准备,数千干部群众在夜风中焦急地等待着转移来的群众。一直到30日凌晨,樟木6000余名群众、商户和干部职工全部安全转移至安置点,无一人员伤亡。

设在樟木镇海关平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原本人声鼎沸,忽然间变得空空荡荡,外面大雨瓢泼,帐篷内寂静一片。在得知最后一批群众也安全转移至安置点,王平这个山东大汉“这时候才想起来,一天一夜了,自己还没吃过饭”。

“我还不满51岁,还处在‘五十而知天命’之年。我非但不会‘安于天命’,反而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家干部真正的使命。”王平说,希望自己如大山一样坚韧,守护这一方群众。

王平告诉记者,不管是应对突袭的灾难,还是繁荣一方社会经济文化,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必须意识到自己和全县百姓的命运时刻联系在一起。(新华网拉萨7月17日电 记者 魏圣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