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敢担当的“草帽书记”——记云南洱源县委书记杨承贤

王研

2015年07月16日16:0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敢担当的“草帽书记”——记云南洱源县委书记杨承贤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出现在高寒山区、泥石流灾区或群众家中的杨承贤,经常是戴着一顶草帽……作为云南洱源县委书记,他到任虽只有3年多时间,却已在500多个村寨留下了足迹。

科学发展:保护洱海敢啃“硬骨头”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在洱海保护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到洱源工作的第二天,杨承贤在洱海重要水源地茈碧湖边,看到鱼塘遍布、饭店林立,污水直排入湖,心痛不已,随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茈碧湖环境综合整治。有人劝他别捅这个“马蜂窝”,县里也曾整治,却因矛盾突出而不了了之。他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做洱海保护的罪人,这个硬骨头必须啃!”

面对压力,他亲自组织实施,用半年时间退塘还湖434亩、拆除湖边经营房屋5.3万平方米,建成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3年来,在杨承贤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共建成以净化水质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湿地1万多亩,其中,恢复东湖湿地6000多亩,重现了“万亩荷花”美景;发展了1万亩绿色大米试验示范基地,培植了蓝莓庄园、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等一批农业庄园,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新路子……

2013年和2014年,洱源县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2014年比2011年翻了一番。大家真心认同了他的那句话:“保住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政绩!”

民族团结: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洱源县2533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杨承贤常说:“民族团结工作事关边疆繁荣稳定发展大局,民族兄弟就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郑家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藏、白、彝、傣、纳西、傈僳7个民族。杨承贤先后30多次来到这里,帮助村民理思路、打基础、解难题。如今,郑家庄“七个民族一家亲”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

洱母村是一个高寒特困山区彝族村,位于洱源、云龙、漾濞三县交界,曾经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2012年春节前,杨承贤徒步近4小时到了村里,与群众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他把洱母村的发展记在心上,千方百计协调项目资金,为他们修路接水、培植产业,还安排村里的适龄儿童到县城上学。

几年下来,全县已有500多个村寨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民族村寨发展的难题和群众细微的需求。随着关乎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工程一项项实施,洱源相继建成24个民族团结示范样板村,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

抢险救灾:急难时刻勇担当

2012年8月,洱源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型山洪泥石流,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89亿元。2013年3月和4月,洱源县又相继发生5.5级、5.0级叠加地震,10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灾难袭来,杨承贤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说:“急难时刻,群众就看干部,只要我们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险情面前,杨承贤始终带头奋战在一线,组织带领党员干部搜寻失踪人员、安置受灾群众;恢复重建,他经常奔走在县城和灾区之间。在受灾最为严重的整体搬迁村振兴村,他坚守七天七夜,每天凌晨一两点还在工地巡查。在他带领下,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灾区,总投资9.78亿元的149个恢复重建项目如期完成。2013年春节,遭遇山洪泥石流的135户受灾群众搬入新居;2014年春节,4059户地震受灾重建户搬入新居,3月,所有地震灾区学生在新校舍上课……

被人们称为“麻风村”的山石屏村,集中居住着滇西42名麻风病康复者及38名家属,是地震灾情严重的村落。杨承贤先后十余次到该村,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他说:“山石屏的群众已经吃尽了苦头,不能再让他们受难了。”

2014年初,一片崭新的二层楼房耸立在黑潓江畔,外出打工一年后回家过年的宋福和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我连自己家都找不着了,做梦都想不到我们村变得这样好!”(记者王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