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英
民族地区因条件艰苦、宗教氛围浓厚、交通不便等因素,致使党员教育覆盖面不广、成效不明显。西宁市作为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46个民族杂居的城市,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构建了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教育培训基层党员的立体化模式,为改进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激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内部活力提供了一些可复制、可应用的宝贵经验,值得拓展借鉴。
要始终与民族文化发展同频共振。民族文化是经过历史洗涤传承下来的民族精髓,在一定程度主导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魂。只有把党员的学习教育与各民族的魂相互融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民族地区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西宁把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容等,编制成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曲艺,以通俗易懂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活灵活现的刻画和传播。这种活化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做法,能够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党员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清、理解深。
要始终与基层党员的需求同频共振。党员的需求是吸引党员学习的兴趣点,也是保证学习成效的结合点。民族地区党员群众文化水平层次不齐,需求各异。在党员的教育中就要分层面、按梯次开处方、给剂量,绝不能大水漫灌。西宁从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本民族离退休老干部及土专家等各个层面组建优秀党课讲师团,把传授党纪国法、方针政策镶嵌到帮扶济困、发展生产、提高技能等党员群众的需求和需解决的问题当中,由基层党组织选学预约、党员群众提学习内容,送学送到村社寺庙、农家炕头、田畦圈舍,实化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要与现代信息技术同频共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社交平台不断拓展、党员流动日益频繁的新时代,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在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活动阵地、培训基地等的作用,让留守党员群众知晓外面的世界、时刻接受学习教育的同时,在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库,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引入党员教育管理,用民族的语言开办网络党校、网上课堂,用好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载体,用指尖随时传递党的声音和政策,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覆盖面,实现宣传教育无盲点。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组织部)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基层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