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田祥森:茶香满园心里甜

2015年07月09日12:1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田祥森:茶香满园心里甜

上世纪70年代的李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子”村、“债坨子”村。湖北省、黄冈市两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在李山仿佛生了根。1976年,在党员群众的信任下,田祥森辞去大同镇民政办的会计工作,毅然回乡,被选为李山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他28岁。

“一定要让村子大变样!”刚上任,田祥森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李山地处偏僻,人少山林多,发展茶产业或许是一条致富捷径。

为筹集启动资金,他调出自家8亩口粮田,卖掉了一头牛和两头猪,取出了家里仅有的2000元存款,还动员妻子卖掉了陪嫁的一对金耳环。在他的带动下,村委会主任田飞龙、党员田德志拿出部队转业费,几名村组干部还拿出了房产证……七拼八凑下来,12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到位。

内行人都知道,建优质茶场必须精心管理,实行连片种植。拿好田好地来种茶,群众想不通。有人找上门,劈头盖脸就数落:“茶好,难道能当饭吃吗?你田祥森就是个败家子!”面对质疑,他顶住压力,向群众承诺:“调田户统一吃‘商品粮’,每亩田每年补偿500公斤稻谷。”最终,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经过李山人的持续努力,茶园从78亩扩大到650亩,相当于人均有了1亩当家茶园;小作坊变成了现代化智能厂房,挎包公司也转变为正规的股份制公司;出品的“驹龙园”茶叶先后荣获鄂茶杯金奖、中茶杯一等奖等数十个大奖,一炮而红。

李山的茶叶年产值由最初不到3000元,增长到如今的6500万元,利润则由800元一路增长到500万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9800元,其中有70%来自茶叶产业。此外,还带动了周边四个乡镇1000多农户、3000多人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

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田祥森多年秉持的理念。李山村坚持将村集体80%以上的收入用于改善民生,这已成为“李山明规则”。

近年来,李山累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组组通了水泥路,条条路上架路灯;建成了集品茶、观光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园;新修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村小学、超市、卫生室、文化休闲广场及养老院等。全村156户除了8户五保老人外,都建起了楼房。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田祥森总要求自己,要讲纪律、守规矩、树形象。儿媳妇曾背地里埋怨:“人家当书记,没几年家里就盖起了楼房,还有积蓄。咱这当了三十几年书记,家里还不如平头百姓。”

他知道了,就对家人说:“人生在世,做人要图个脸面,做事要一碗水端平,当书记决不能有私心。我这张脸,既是我自己的脸,也是组织的脸,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2011年,村里投资180万元建敬老院。一位开发商送来5万元现金想中标,被田祥森当场拒绝。落标后,开发商总结“原因”:“我送少了,中标的人肯定送了10万元。”话传到田祥森耳里,他却哈哈大笑:“我收没收黑钱,李山老百姓最清楚!”

这份坦荡,是因为他自信对李山、对村民绝无亏欠。但对家人,他还是颇有歉疚。有一次夜里3点,突降大雨,想到刚修的村组公路还没做好排水沟,担心被山洪摧毁,他赶紧起床,叫上老伴去挖沟。两人干到天亮雨停才回家,老伴因淋雨发高烧,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她忍不住抱怨道:“你当书记,都不晓得图什么!”田祥森只能抱歉地说:“谁叫我是村支书啊,我必须担当在前,也只好苦了你。”

他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办事无缓急。李山村民全部参加新农合,费用由村集体茶叶公司代缴,村民不掏一分钱。他把为群众办事当作第一要务,村两委成员、茶叶合作社、医务室、农资超市等联系电话,全村人都知道。群众有什么事,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人随叫随到。80多岁的田咏全体弱多病,每隔一两天就要向村干部、医务人员带个口信,预约解决自己的生活、看病问题。为方便白天忙活晚上办事的群众,及时处理晚上突发性事件,村两委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被大家称作“不夜的家”。

很多人问田祥森,这么多年干下来,究竟苦不苦?他总微微一笑,“说不苦,那是骗人的。可是,有组织、有可亲可敬的乡亲,他们的信任、期待和笑脸,就是我前进的力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