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贵州关岭:精准服务五类群体 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2015年07月08日15: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以来,关岭自治县紧紧围绕“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以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县138个村级党组织中开展服务农村离任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外出流动人口五类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突出问题 抓住关键强“核心”

针对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空壳村”问题突出;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多,一些村级党组织缺乏主动作为,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瓶颈”问题,超前谋划、创新举措。围绕农村发展、民生改善,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思路。

一是超前谋划抓关键。年初,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关岭实际分析研究,确定把服务管理农村五类群体作为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抓手,2月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村级党组织推行“五个突出”强化五类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13个乡镇各选1个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138个村级党组织全面推开,努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动员、教育、引导、服务、组织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凝聚加快发展正能量。“五类群体是联系农村家家户户的交点、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石、引领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村级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凝聚人心的关键,要在思想上武装群众、服务上团结引导群众,群众才会对党有信心、听党的话、跟党走。”县委组织部长韦锋如是说。

二是夯实阵地搭平台。把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开展五类群体的重要阵地,投入6000余万元对全县138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建,并规范建立离任村干部之家、复退军人之家、老年协会、亲情视频室等,切实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作用。目前,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活动场所106个,占76.8%,其余将于2016年底全部改造完成。同时,落实村干部坐班和值班制度,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模式。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一站式服务;八德乡大理村“群众工作12小时承诺”工作法等,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八德乡大理村支书蒋大才感慨道:“以前开群众会喊不拢人。乡党委今年搞河道维护,支部通知下去,160多名群众自带工具就来了,村里2公里的维护任务一天全部完成,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五类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把人心笼在了一起”。

三是落实经费强保障。按照并村后各村辖区内人口数量等情况,采取大中小3类将村办公经费提高到3万、2万和1.5万元,明确各村办公经费的20%作为党建专项经费。整合和谐小康集体奖励资金、帮扶单位资源等,探索建立关爱基金,为救助和走访慰问五类困难群体提供经费保障。将涉农、扶贫项目资金等向村集体倾斜注入,鼓励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比如:永宁镇整合市政务服务中心捐助资金及计生协会经费等11000元设立关爱专项基金。断桥镇舟磨村党支部书记韦大祥坦言:“服务五类群体,只靠办公经费和基金确实不够,还是要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我们发展育苗基地40亩,预计集体经济每年增加20万,服务群众就更有底气了”。

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服务聚人心

坚持把“人心作为最大的政治”,针对五类群体切身需求,健全关爱机制、丰富教育引导方式、发挥群体优势正能量,引领广大群众思想,用真诚关怀凝聚人心。

一是激励关怀筑牢稳定基石。开展留守老人挂牌服务管理,不定期对老党员干部、复退军人特别是“两参人员”等开展联谊座谈、走访谈心等,抚平心中的“怨”、理顺心中的“气”,把思想引导在党的政治方向上。“以前的支部我是有想法的,平时不闻不问,搞慰问发几袋米像打发叫花子,我又不缺吃穿。”普利乡离任15年的杨兴武老人说:“现在村干部经常来和我谈心交心,村里的事也要问问我们的想法,组织没忘记我们”。同时,发挥老党员干部政策明、威望高等优势,返聘或组建监督员、矛盾纠纷协调员队伍,参与并监督村两委工作。上关镇组织近20名老干部参与化解了50余件群众矛盾纠纷。而八德乡离任村干部卢邦叙、余永德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用快板、山歌形式在群众中传唱自编的《反腐倡廉歌》:“党中央有决心,反腐倡廉下大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群众拥护又欢迎……”

二是“邻里守望”强化心理慰藉。开展“邻里守望”“亲情视频”等活动,密切关注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思想或学习状况。不仅为留守群体构筑起安全防线,还填补了他们的亲情空白,满足了亲情慰藉,让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效弥补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软肋,把组织关怀送到群众心里。同时,组建村组安全巡逻队,不定期开展安全巡逻,宣传安全知识。比如:新铺镇推行“123”关爱模式,即1名党委班子负责,2户群众与1户留守户精准对接,建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特殊人群3支关爱队伍。永宁镇白岩村共组织30余名留守老人和儿童与外出子女或父母开展视频聊天活动。远在山东打工的村民孙常丽在视频后,打电话对村支书孙泽俊说:“感谢村里帮我们照顾家人,我们在外面打工安心多了,以后村里的事我家第一个支持,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

三是丰富载体引领文明新风。坚持以道德大讲堂为平台,积极开展“最忠诚复退军人”、“最具公益心老干部”“最孝顺少年”等评选活动,发挥五类群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弘扬党的正能量。采取短信、QQ、微信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村里的项目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及父母子女近期情况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外出流动人口,让他们直观感知到家乡的变化和村级党组织对其父母或子女的关怀,实现外出务工“离乡不离土”。组织村民建立广场舞蹈队等文化队伍,利用春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广场舞比赛、山歌比赛、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岗乌镇岗联村两参人员李大朝感慨万千:“村里不仅隔三差五来关心我,还把我当模范宣传,觉得很骄傲,当年上战场的血没白流,这个模范我要好好当下去”;小寨村村民熊建平看都村里发的图片后,电话对刘辉支书说:“出门2、3年,没想到家里变化这么大,春节回来就不走了,和村里一起搞林下养鸡和蜂糖李种植”。

立标杆示范引领 鼓了腰包暖民心

“不带群众富,不是好干部”。基层党组织突出抓好农村致富带头人这支队伍,强化致富能人的帮扶力度,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发展产业的信心,加快同步小康步伐。

一是联席机制助推“规模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县乡村资源,着力打造永宁康寨至普利南亚、坡贡镇水韵至尧上、关索至顶云、岗乌纳磨至中心村、上关宜所至花江厂上5个农村党建示范带。在全县评选出73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注入培训基金20余万元,按照种植、养殖、加工等分期分类组织8期全员专题培训。通过资金融贷和项目申报、提供技术保障等措施,以党建示范带引领农村致富带头人壮大产业规模。比如:永宁康寨至普利南亚党建示范带,采取“党组织、党员和能人”三带富机制,建成了核桃产业带2万余亩,种植烤烟2000余亩,茶园种植5000余亩,发展畜牧业种草8000余亩,羊存栏13325只,牛存栏8589头。再如:板贵乡农村致富带头人王顺香,在养牛项目资金70万的帮扶下,从原来的20余头发展到90余头,年均收入达80万元以上。

二是结对帮扶带富“精准化”。明确致富带头人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解决贫困户缺思路、缺资金、缺技术等困难,引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产业。目前,全县73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共结对帮扶4000户群众和贫困户。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致富带头人“能进能出”的培养、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帮扶五类群体中的能人大户,对带富效果不明显的进行清退,真正把带富的标杆树起来,实现从“先富后带”到“边富边带”、从“个人发展”到“抱团发展”的转变。比如,岗乌镇中心村党支部以打造上甲千年古榕乡村旅游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30万元,引导5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和果蔬采摘园,受益群众近30家,平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第一次创业亏了10多万,是党委政府协调20余万元项目资金帮助我,现在我养牛50头、林下养鸡1000羽,年收入达40万元以上。”普利乡退伍军人叶江激动地说,“富了但不能忘了党的恩情,我成立了合作社,带动65户群众种草150亩、40户群众养牛386头、53户群众养鸡2600羽,群众平均年收入可增加近3万元”。

三是能人治村发展经济“集团化”。坚持能人治村思路,积极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和村干部,并提前安排到支书、主任助理,文书等岗位实践锻炼,为2016年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储备后备人才、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全县从农村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140余名。发挥致富能人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采取“支部+能人+农户”模式,探索组建公司或合作社发展集体,破解“空壳村”问题,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党组织带来的“红利”、惠及民生。比如,花江镇莲花村以项目资金注入、致富能人筹资、群众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合作社,发展1200亩火龙果种植。预计年产值达700余万元,每年群众收入增加2000余元,集体收入近100万元,并用集体经济为入社群众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上关镇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单项考核奖励,以5个村为试点,党委班子成员挂村牵头负责实施,致富能人技术、资金入股,整合各级资金270万元、13个集体种植项目发展产业近1000亩。上关镇场坝村支书付忠钦感叹道:“村里每年有20万的集体收益,帮助下关组解决了饮水问题和道路维修,现在村里利用荒山发展300亩的蜂糖李,明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00万元以上,群众见到我们都说感谢共产党,自己也觉得腰板硬了起来。”

(贵州省关岭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