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苏彦山:打造中国北方的共青城

“耕作在广袤的原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这位年轻的共青人用实践赢得了两万共青人的认可

记者 李菡丹

2015年07月06日16: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8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来到共青农场,走访看望老垦荒队员,考察北方共青城建设。秦宜智在考察指出:“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对当代青年来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表示,团中央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共青农场发展,一定把老垦荒队员们的心愿完成好,把共青农场建设得更加美好!

6月的北大荒,好似一幅生机盎然的油画,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油油的稻田随风摇曳……坐落于小兴安岭脚下的黑龙江省共青农场,是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发源地,与久负盛名的江西共青城有着同样的历史渊源,且开发早于共青城。

记者走在共青农场宽阔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芳草香。已过了农忙时节,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干净整齐地停在车库里,宽阔的街道、崭新的住宅、广场上人们尽情地舞动着红色的飘带,这一切无不诉说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充满着希望、洋溢着幸福。

近年来,共青农场的面貌大变。一句当地最流行的话可以概括现在的北大荒——“耕作在广袤的原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有着60年发展历程的共青农场在短短几年内便旧貌换新颜,生机勃勃?答案就在共青农场场长苏彦山所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身上。

苏彦山说:“1956年6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来到这片荒原,帮助解决了青年垦荒队员的一些困难,并送给大家‘忍受、学习、团结、斗争’8个大字,他当时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能够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而这其实只是耀邦同志当年提出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则是‘你们要把这里建成中国北方共青城市’。所以,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在2010年组建之初即提出大力弘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打造北方共青城。”

“垦荒文化是我们的根基”

自2009年来到共青农场以来,苏彦山非常忙。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刚从京津冀考察回来,紧接着,又要迎接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率队的118人组成的各地团干部培训团。共青农场的职工说“苏场长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咱农场,为了老百姓”!

今年年仅41岁的苏彦山是黑龙江省海伦人,曾任宝泉岭管理局团委书记、普阳农场党委副书记、共青农场党委书记。“我曾经是一名团干部,熟悉团的各项工作,对团非常有感情,所以在2009年上级要将我调任共青农场党委书记的时候,我虽然了解共青农场的窘况,但是依然心存希望,并向往着,因为我始终觉得共青农场有着红色历史的积淀,有志愿垦荒精神的食粮,有两万人口的拼搏奉献,未来一定会发展起来。”

2009年11月,北大荒已是天寒地冻,皑皑白雪覆盖在黑土地上,共青农场就像冰雪里的童话屋一般,苏彦山带着一颗滚烫的红心来了。此时,身为党委书记的他顾不上安顿家人,立即着手抓党建工作,在工作中逐步了解农场各方面的情况。“我当时想,共青农场要发展,首先就要从全体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抓起,重新提炼志愿垦荒精神,进而提出发展目标,给广大职工群众以希望。”

那段时间,苏彦山深入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多次拜访老垦荒、老军垦、老知青,围坐在炕头上,听他们讲垦荒故事、讲这些年的生产现状、讲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讲他们的期望。“当时,落后的城镇建设,简陋的居住环境,广大干群士气不振,深深地刺痛了我。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我们就在机关的小会议室里研讨农场发展大计。”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一个大胆的发展思路在苏彦山的心底萌动,一张共青农场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在2009年底的农场职工代表大会上,他的讲话掷地有声,提出“打造北方共青城”。一时间,农场职工群众有支持的,有怀疑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异想天开”。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苏彦山的脚步。2010年8月,苏彦山被调任共青农场场长,他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并找来三名老垦荒队员、三名第二代垦荒队员,也是中层干部,又找来三名新共青人,也就是第三代垦荒队员,组成调研小组,研究共青农场的历史,进一步思索“为什么打造北方共青城,如何打造,以及打造什么样的北方共青城”。此外,他还率队赴江西共青城学习经验,并委派优秀的青年干部到江西共青城挂职学习锻炼。

很快,苏彦山结合共青农场是由团中央缔造、党的总书记命名、独具青年志愿垦荒文化底蕴这一历史优势,提出了打造以“一城、一馆、一基地、七大庄”为核心的中国北方共青城发展战略,提炼了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于是,共青农场掀起了“学场史铸魂魄”的学习热潮,一场场垦荒文化研讨会、垦荒精神报告会,在机关、在学校、在社区举办。当年,垦荒队员们用忠诚与坚韧、青春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战天斗地,他们艰苦创业的故事被印成宣传册,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广大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被激发出来。

“文化是一个城镇的气质、风骨和灵魂。青年志愿垦荒文化是优秀北大荒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当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引领与魂魄,是北方共青城的文化底蕴,更是共青农场发展的根基。”苏彦山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精神传承的特色城镇。

2013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历时一年半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总建筑面积8811平方米,共设15个展厅,馆内藏品3600余件,展出800余件,重点展出了黑龙江共青农场、江西共青城市、浙江大陈岛三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文物或文献。

“垦荒纪念馆是集文物征集、收藏、挖掘垦荒文化、弘扬垦荒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纪念馆外形设计理念为垦荒人手持‘开山斧’,并用建筑手法抽象化提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垦荒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同年7月4日,苏彦山向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这样介绍纪念馆。

“李源潮副主席时隔30年再次来到共青农场,看望了老垦荒队员,称赞青年志愿垦荒队是‘创业火炬、青年先锋’,对共青农场继承垦荒光荣传统,传承弘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打造北方共青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苏彦山更加坚定了信念。

如今,共青农场已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苏彦山说:“精神教育不是说教,人们来到共青农场就有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对话历史、融入历史的感受,让亲历者能重新找到当年的感觉,回顾难忘的岁月,给非亲历者特殊的体验和感受,让精神在实践中自然地升华。而共青百姓也为自己是一名共青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共青人吃得起苦享得起福”

上任之初,苏彦山表示以发展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坚决改变共青农场的落后面貌。“那时候,全场大多数居民居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广大职工群众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苏彦山说,“城镇建设必须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将保障民生放在核心位置,居民要有宜居的人居环境,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有扎实的创业平台,有必要的公共设施,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温馨的公共服务,有可靠的社会保障,有安定的社会环境。共青人吃得起苦,也要享得起福。”

但是,随之而来的困难超乎想象,由于共青农场建场时间早,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房屋、道路建设无规划可循,城区住宅楼零星开发,无规模住宅楼小区,旧城区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难度大,开发速度慢。在资金大量缺口的压力下,苏彦山日夜奔走多方争取资金,为北方共青城的建设倾注大量的心血。

2011年春天,广袤的黑土地上万物复苏,苏彦山亲自挂帅,启动了建设北方共青城第一轮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关系百姓切身利益,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难”。因此,他在拆迁干部动员会上阐述了思民、为民、利民理念:“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替群众想在前头、做在前头、换位思考,真情实意为民服务,让拆迁群众得到实惠。”

苏彦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拆迁户家中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拆迁户的家庭状况,拆迁诉求,在拆迁工作中全面推行“阳光”操作,制定的政策以民为本,充分考虑拆迁户的个人利益,创造性地推出了拆迁房屋“七种套餐”,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真心拥护,群众满意率达100%,实现了阳光、和谐、平安拆迁。人们都说“这里的拆迁静悄悄”。

在这期间,老垦荒队员们的举止感动了苏彦山。“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上任以来最艰苦的时期,但是以天津志愿垦荒发起人杜俊起老人为代表的一批老垦荒队员,主动协助我们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以真情去感染老百姓,说服他们积极配合农场的拆迁工作,令我非常感动。”

有数据显示,2011年当年,共青农场用30天拓宽并亮化了共青大街,50天改造了14栋旧楼立面,70天拆除了场直所有涉拆区域房屋,100天建成了79栋楼房共计15万平万米,面积是建场以来总和的四倍;拆除场直平房301户、3.4万平方米,拆除居民点房屋1373户、11.7万平方米;绿化7万平方米,农场城镇建设实现历史性巨变。

“安居才能乐业,随着广大职工群众纷纷搬进了现代化住宅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有了幸福感。”苏彦山和共青人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自苏彦山上任以来,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中心,具有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等地域建筑风格和知青、军垦文化符号的7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北方共青城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盏路灯、每一个细节都被烙印浓重的历史文化符号,都被赋予深刻的教育意义,都能体现山水生态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唤醒了老一代垦荒人的历史记忆,激发新一代青年人的心灵共鸣。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弘扬垦荒文化,传承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见证北方共青城的腾飞”

“农业是农场百姓收入的主要产业,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是打造北方共青城的基础。”苏彦山大力提升农场农业现代装备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制定了“强本固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发展方略,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逐步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短短几年内,共青农场水稻种植面积由14万亩增长到26万亩,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长到20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由3万亩增长到6万亩。

但是,与此同时,苏彦山也深知,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北方共青城的发展就不会走得很远,也不会发展得很快。他以推进工业经济加速转型为目标,围绕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着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使农场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我们围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出台了招商优惠政策、产业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努力为企业解决原料问题,扎实为企业开展服务工作,为招商引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在招商引资方面,苏彦山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那就是“我们依托团中央得到了青年企业家协会、青联、各地团委等的大力支持,为优秀的企业家们与共青农场搭建了很多平台,双方在深入交流的基础上迸发出很多合作的火花”。他还强调:“即便我们迫切地需要产业发展,也不能以牺牲共青农场的碧水蓝天为代价,所以我们在选择引进项目时非常慎重。”

目前,农场引进工业项目5个,分别是投资1.2亿元的大兴南瓜乙醇厂项目,投资2300万元的凤东粮食加工厂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百城秸秆固化燃料项目,投资7000万元的白羽鸡孵化厂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聚诚砼制构件厂项目。新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带动1500人就业。此外,摇篮乳业集团、美科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堂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的民营企业和工商户在共青农场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014年8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来到共青农场,走访看望老垦荒队员,考察北方共青城建设。秦宜智在考察指出:“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对当代青年来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表示,团中央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共青农场发展,一定把老垦荒队员们的心愿完成好,把共青农场建设得更加美好!

11月,团中央成立了共青团支持共青农场发展领导小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设立了农垦共青管委会,赋予了特殊建制县的财税职能。这标志着共青农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当年年底,中节能绿炭环保有限公司落户共青农场。苏彦山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中节能绿炭环保有限公司农业循环利用项目是共青农场成立管委会期间第一个吸引进来的大项目,该企业是中节能集团下属单位,主要利用农业废弃物、动物粪便生产天然液化气、有机肥和液态肥,其中天然液化气经过脱硫、脱碳、脱水、提纯后可达到民用、车用天然气标准。整个项目落成后可形成农业循环利用,达到绿色、低碳环保的目的。”

“还有,北京LED和上海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将陆续到共青农场投资项目。”站在1300万平方米绿色产业园区中,苏彦山对共青农场的未来很有信心。“我们还成立了小产业协会,以激发当地青年创业。大产业结合小产业,共青农场的经济发展将会打开全新的局面。”

话到此处,苏彦山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欣喜地说:“从前,共青农场的人口总数每年都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年轻人走出去了就不愿意回来。而现在,我们招一个主任助理,就有16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报名,我们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充足。共青农场不仅是一片富饶的黑土地,而且还是火一样的红土地,这里成为人才的好去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实事!”苏彦山,这位年轻的共青人用实践赢得了两万共青人的认可。“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感觉这里的山山水水像母亲一样,割舍不下。我期待着,和共青人一起见证中国北方黑土地上的红色共青城——腾飞!”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