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明
岱岳区,“有区无城”,底子薄,财力弱,在泰安市六县(市、区)中,多年处于垫底的尴尬地位,干部群众求发展求改变的愿望比较强烈。
2006年,王永征到此任区委副书记、区长,2011年接任区委书记。2014年,岱岳区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泰安市第一位。近三年,岱岳区生产总值增长了4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8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5%。
培育“五朵金花”——
特色片区迸发内在活力
6月25日,随着浦发银行正式进驻粥店街道长城路金融商务区,驻区金融及相关企业达到41家。与2012年的不过四五家驻区金融机构相比,翻了近十倍。2014年,长城路金融商务区实现税收1.2亿元,已成为泰城最具影响力的新兴金融商务区。
粥店金融商务区不过是当地片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岱岳区下辖的17个乡镇街道、2个园区各有优势,但由于布局分散,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合力不强,使得区域经济长期艰难爬坡。针对这种状况,区委区政府创造性提出片区化发展战略,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强弱互补的原则,将17个乡镇街道、2个园区整合为五个功能迥异的产业片区,统一定位、统一规划、统一政策,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精心培育区域经济“五朵金花”。
量身打造的,才是适合自己的。用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效军的话来概括就是,工业项目从小到大,旅游项目从无到有,金融类项目从少到多,商贸项目从旧到新,城建项目从低到高,农业项目从单一到复合。片区建设适应了当前的新常态,既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片区化发展,让岱岳区挺直了超越跨越“脊梁”。据统计,2011年,岱岳区纳税百万元、千万元的企业分别为120家、18家,2014年分别达到268家、33家。近年来,投资100亿元的如意科技时尚园、72亿元的泰山玻纤产业园等过亿元项目相继落地生根。
全心全意为百姓——
民生支出增幅高于财政增幅
2013年,岱岳区启动实施“双增双联”工程,全区5925名机关干部常年联系22.08万户农村家庭,实现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全覆盖”:一个干部不落,一户群众不落。
对联户干部按照街、村胡同为界进行划片,逐一建立“户情档案”,并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合理确定需要重点联系的困难户、重点户,实行精准化走访帮扶。
与其他干部一样,王永征带头联系夏张镇朱家庄村35户群众,每年至少要到联系户家里入户走访两次。他所联系的困难家庭,几乎都得到过他的帮扶救助。71岁的低保户杨树明和92岁的李庆荣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王永征亲自为他们跑手续,办理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大病医疗证》,让两位老人不再为医药费发愁。
在普遍走访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区里又专门开展“双增双联一帮扶”活动,共拿出660余万元,对排查出的困难户一一进行帮扶。
对于教育,王永征尤其上心。岱岳区实验中学校长申洪英对此颇有感慨,区委区政府投资近亿元对学校进行改造,还建设了海洋馆、航空馆、科技创新室等40多所高标准设施。其间,王永征数次前往调度,甚至对路灯、树木、地面铺设等给予高度关注,并叮嘱说:“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学校的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不能有半点闪失。”
王永征说:“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我就不称职。”近三年来,岱岳区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达到46.5亿元,民生支出的增幅始终高于财政收入增幅。2011年,区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1400元。2014年,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的2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增幅保持全市第一。
亮剑治理“庸懒散”——
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
区委组织部长蔡丽霞告诉记者,王永征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很好,与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根本转变分不开。
为治理“庸懒散”,王永征在全区机关开展了以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为内容的“三治三提”活动。亮剑之初,就有11名机关干部因迟到、旷会等被通报批评,让机关干部震动和警醒。同时,制定8大类144项“规矩”,常抓不懈。
在全省率先成立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区镇两级小到办公用品采购、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公开招标,招管办、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五方联动”、全程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了暗箱操作,防止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近几年,全区的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2012年,市里第一次对各县市区进行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岱岳区得分为81.21分,到2013年提高到88.371分,2014年提高到90.90分。今年上半年,提高到92分。
对于取得的成绩,王永征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岱岳区仍处在爬坡阶段,发展总量偏小、转调创压力依然存在。下一步,要继续抓好五大片区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把岱岳区的发展优势体现出来,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