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驻兴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始终把部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兴仁县不脱贫、省人大不脱钩”这一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真正把部门驻村帮扶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持守纪为民,实施行动帮扶。部门驻村帮扶,人大在行动。对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推行10×10群众工作模式(即:开展10次党性教育,培养10名积极分子,开展10次普法教育,召开10次群众会议,开展10次技术培训,开展10次文化活动,调解10起矛盾纠纷,破解10个疑难问题,办理10件好事实事,抓好10个民生项目。),全心全意驻进村,守好实现全面小康“主阵地”,当好推动全面小康“主力军”,挖尽心思谋发展,尽心竭力促和谐奔小康,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障碍。对工作措施实、成绩突出的,给予提拨重用;对不能按要求深入帮扶、帮扶成效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约谈,并作为召回管理对象实施“召回”管理。比如上好10次党课,坚持流动党校进村组,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勤劳致富、诚信友善、互帮互助等文明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夯实、充实、提升农民群众精神境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升带头致富能力;培养10名入党积极分子,第一书记带头每个工作队员交10个青年朋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重点把“精英户”作培养对象,让其成为农村带头致富能手和基层党组织骨干。
二是坚持支部结对,实施引领帮扶。以党建扶贫为载体,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村党支部+合作社”为平台,按照“招引能人带动,合作驱动,组织化推进”的工作思路,依靠“精英户”和“贫代会”,按照“五有、四美、三热爱”(五有:即有爱心、有孝心、有诚信、有才智、有情义;四美:即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生态美;三热爱:即热爱党、热爱家乡、热爱父老乡亲。)要求,帮助搭建或完善扶贫对象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培育一批致富带头能人,脱贫一批贫困户。并将被帮扶村的村支“两委”、贫困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对接,进一步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业务水平和扶贫能力。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及“回头看”工作,认真指导基层组织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做到问题没整改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整改成效反弹不放过,真正使基层干部作风得到转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提升,真正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障碍。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创新帮扶。20年来,在驻村帮扶路上,不断大胆探索创新,有效解决了“如何扶贫”和“用什么扶贫”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了“工作队+党支部+精英会+贫代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精准扶贫“兴仁模式”,为破解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尝试。即通过“两推一述”(村支两委推荐选出精英户候选人,“贫代会”通过差额推选出精英户正式人选,精英户在“贫代会”上作致富陈述)原则推选出精英户组成“精英会”,县委、县政府、省人大工作队给精英户授牌,激发精英户干事创业激情。并按“1拖20”(即,1户精英户带动20户贫困户)的标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五有、四美、三热爱”要求,采用金融扶贫方式,第一书记带头,村村办社(合作社),让符合“五有、四美、三热爱”要求的贫困户申请加入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和利益分成,让想入社的人有红利、能致富。让不符合“五有、四美、三热爱”的贫困户看到希望,积极把自己培养树立成为“五有、四美、三热爱”新人,把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有效弘杨了社会新风,促进了社会和谐。并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销售)管理,实现规范化养殖。如在百德、回龙两镇大力发展绿壳蛋鸡养殖,形成当地群众“家家养鸡,人人致富”的致富路子。
四是坚持因户施策,实施亲情帮扶。坚持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及时对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核实,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程度,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动态帮扶。全面实行包村联户“一帮一”结穷亲帮扶活动,26个党支部分别确定百德镇9个村作为帮促联系点,2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实行一对一帮扶。龙超云副主任率先垂范分别与5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正厅级领导干部与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其他干部与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做到真扶贫、扶真贫。2014年以来,共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120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每户贫困户至少帮扶1000元,多的帮扶2—3万元等。如厅级干部廖立宪得了肺气肿,他到村里去帮扶,一小道田坎路休息了10多次才走到帮扶对象家中,走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上气不接下气,给了帮扶对象3万元,帮他家修房子,真正做到用心去扶贫,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如今年1月14日至15日,带着龙超云副主任“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的指示,通过日夜兼程跋涉,于15日凌晨2点到达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为正在该院ICU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仇甫良垫支30000元住院费,并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努力战胜病魔。并协调联系了湘潭市人大及湘潭市中心医院相关领导,请医院做好治疗工作。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实施联动帮扶。在帮扶中更注重完善“省人大主导、政府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发挥驻村工作队上下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上到省直各厅(局)、县直各部门联系对接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良好格局。2014年5月,在贵阳召开了“省人大机关帮扶兴仁县工作协调会”,帮助兴仁县与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14家省直单位进行项目对接,涉及帮扶项目和问题62个,涉及项目资金达38亿元。加强上下沟通联系,帮助兴仁县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鼓励引导各类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北京纳通·仁爱公益基金孤困儿童捐赠活动”、“企业家捐资助学活动”等活动,为兴仁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助力。与县人大联合组织开展“同步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发挥全县1000多名省、州、县、乡四级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助贫困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全县同步小康贡献力量。
六是坚持项目攻坚,实施产业帮扶。坚持项目攻坚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兴仁,实现设施完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同步小康。2014年以来,帮助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0余亿元,涉及扶贫、农业、水利、交通、城建、旅游等各个领域,农村基础设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争取到10个亿的贷款,解决兴仁县棚户区改造项目缺口资金;争取到6000万余元项目资金,涉及东湖小学建设项目,百德镇、回龙镇农村初中改造项目,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兴仁县精神病院建设,屯脚、回龙、潘家庄镇敬老院等,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按照“工作队+党支部+精英会+贫代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精准扶贫“兴仁模式”,大力发展绿壳蛋鸡养殖,培训绿壳蛋鸡养殖技术1.2万人次以上,在百德、回龙发放小鸡30万余羽,惠及4000余户贫困户,形成当地群众“家家养鸡,人人致富”良好局面。
(贵州省兴仁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张官文)
相关专题 |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