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在高度开放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通过区域化大党建溢出改革红利

上海七千党员带动三十万自贸区人才

2015年06月30日15:3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在高度开放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通过区域化大党建溢出改革红利 七千党员带动三十万自贸区人才

外高桥码头,浦东海事局的“女福尔摩斯”陈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查找隐匿在普通货物中的危险品。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这名青年党员发现,很多工作正发生变化:“创新”不再是个人选择,它变成了一项急迫任务,必须完成。最近,她和同事们成功开发了国内首个船载危险品与防污染管理支持系统,让危险品查验更有效率。

支撑陈维团队创新的,是区域化党建下,几十个单位结成的自贸区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团队)合作联盟。陈维说,是党组织将散在各处的资源串了起来。

“制度创新”,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面前的头道任务。但制度创新不仅仅是一纸条文变化,背后凝聚着每个部门、每个个体的创新实践。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通过区域化大党建,突破条块限制,形成创新合力,助推政府职能转变,溢出改革红利。

自贸区需要党建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身处改革开放前沿,自贸区就如同一块试验田,探索新的经济治理方式。

但自贸区需要党建吗?这个问题一开始便有不同声音。彼时,自贸区属于“境内关外”的看法比较流行,既然是“关外”,党的建设有必要延伸到那里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贸区高度市场化、国际化,党建开展起来太难。“政府管得越少,党组织能依托的资源也越少,依赖行政资源力量的传统党建做法无法进行下去。”

扩区前的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自贸区管委会属市政府派出机构,海关、国检、边检、海事、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和监管单位属于中央或地方“条线”派驻机构。区域内还有2万余家各类企业,其中80%是外资企业,有近30万名员工。这其中,散布着近50个党组织,7000多名党员。

“自贸试验区是特殊监管区,又实行管委会组织体制,党建工作的统一性和区县相比先天不足。”原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综合党委书记王辛翎认为,这并不表示党建在此区域内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体制有别、条线不一、隶属各异的机构和组织,更需要党的引领,实现党组织资源优势的最大化,为试验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在一些研究自贸区党建的专家看来,进入自贸区的雇员大多是年轻人,思想活跃,他们分布在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各种新业态、新领域,这在传统党建领域尚属空白。凝聚这些新领域人才,是一项新课题。

自贸区挂牌之初,自贸区管委会党组同时成立,原上海保税区综合党委更名为上海自贸区综合党委。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市委组织部明确提出,突破以条线管理为主的“单位党建”,探索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协调协同为抓手,以强化服务为载体,以自身建设为保障,适应高度开放环境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径,让党建引领整个自贸区的创新行动。

搭建协同议事平台

在自贸区综合党委副书记王洪看来,自贸区党建对应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家不管隶属、体制,同属自贸区“大家庭”的一分子。并且,自贸区党建不止面向7000多名党员,更要以党员带动近30万的自贸区人才,为“制度创新”出力。

扩区前,这里是无行政主管区域,首先要搭建一个大家协同议事的平台。原自贸区管委会党组牵头建立了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

“制度创新、消除壁垒不能靠闭门造车。”上海海关作为创新监管制度的主要部门之一,一开始就遇到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止海关一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投资贸易规则制订、国际规则适应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涉及不少职能部门。联席会议为“制度创新”提供“头脑风暴”的平台。一次联席会议上,大家讨论到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存在的观念、能力问题。各成员单位均感到此事迫切。会上形成决定,联合区域内海关、国检、边检、工商、税务等行政和监管单位,开展“同在自贸区,通力优环境”活动。活动中,不少部门开门纳谏,负责人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问题。

海关把“三会一课”开到企业生产经营现场,邀请企业代表参加。一家IT企业的党员代表提到,传统通关核销方式,对于IT企业简直是“灾难”。IT企业的电子产品可能涉及上万部件、上千项成品、半成品,传统核销方式时间太长,但“电子产品积压不得,更新换代太快”。于是,海关与企业共同酝酿推出“零干预”动态单耗核销制度,使企业库存差异认定时间从原来一两个月减少到一天。后来,这项举措变成了自贸区创新监管服务措施之一的“工单式”核销。

“事中事后”监管,也离不开区内各主体参与。“区域效能服务参议员”、“社会参与委员会”、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团队)合作联盟,都是党建联席会议的产物。根据效能评议,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全面实施了外高桥港区提单无纸化电子申报、电子放行,突破人工签章放行的传统模式,大大节约了企业口岸通关的时间。

支部建在“行业”,互联互动

自贸区成立以来,新入驻的企业已赶上过去20年,但也在短期内带来大量问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出现“真空”地带,不同性质企业间也缺乏有效互动和资源整合的平台。

如何补这个“真空”?党总支建在“行业”上,以枢纽型实现互联互动。王洪介绍,最开始建行业党支部是想解决党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因为自贸区公司开关频繁,有时花很大力气帮企业建党支部,没多久企业就关了,相比之下,自贸区内行业稳定且特征明显。制造加工、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文化等五个行业党总支相继建立后,他们发现,因党组织的介入,行业内外正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自贸区综合党委建了几个行业“微信群”,将支部书记拉到了一块。前段时间,克模塑胶急需大吨位设备,公司到处找供应商。“后来我通过微信群发出需求信息,很快就有了回音。”克模塑胶公司党支部书记王黔说,线上一聊发现,那家公司就在十字路口斜对过,走路只需10分钟。“仅半个月,双方就达成协议,现在已开始供货,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周。”

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这个家门口的党建平台,让企业尝到甜头。在自贸区,不少企业虽然有着“供应链”的上下关系,但近在咫尺却不相识。然而有了党建平台的牵线搭桥,通过互联互动实现互通有无、互补优势。

在自贸区内,“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但有时候,企业也会急得跳脚。药明康德党总支副书记林文斌说,自贸区相关制度是否和自己相关,企业没有全面接触的渠道,只能靠打电话,有时打哪个窗口都摸不着头脑。这个问题通过行业党总支得到了解决。“行业”党总支还提升了企业的“话事”能力。成立于去年10月的贸易行业党总支覆盖了近200家国际贸易企业。近期他们收集了行业内关于贸易便利化呼声较为强烈的100多个问题,主动对接海关等部门的党组织,由此推动了“关检联动”、“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贸易监管便利化制度的创新。

“打破传统行业党建内循环模式,主动对接和利用外部源头活水,这是 ‘体内自我循环’向‘体内外大循环’的拓展。”王洪说。

扩区后,各片区党建还需深化

今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扩区。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等三大片区正式纳入上海自贸区版图。

党建如何服务更大区域?浦东新区区委认为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外高桥有大量监管部门、口岸单位,陆家嘴有“一行三会”,张江有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可以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搭建平台、设计渠道,使驻区单位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贸区建设。”

浦东新区党校党建研究中心主任邱素琴认为,扩区后,既要实现各片区党建联动,也要深化各区域的党建特色。“张江、金桥等区域,原本也探索了不少区域党建的好经验。”

在张江园区,根据“产业相关、地域相邻、资产相连”原则,园区党组织划分为9片,建立片区党组织,并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项目上、建在生产流水线上、建在科研创新团队里等新型的组织模式。

浦东新区区委亦有此构想,提出将“党组织”建在“工作链”上。自贸区要推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许多行业审批部门集中办公,互相间没行政隶属关系,可通过党组织协调联动各系统,形成工作合力。还有,在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等“多证联办”或“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中,可以把党组织建在“工作链”上,以党建联建实现转作风、出实效。

“更重要的是如何凝聚、服务好更多的人才。”党建研究者提出,浦东目前有24万金融人才、12万航运人才、20万创新创业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和境外从业人员近6万人。通过党建让这些人才融入自贸区、发挥创新创业的合力,是自贸区党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记者 张骏 王海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党建动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