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浙江义乌季季评议村干部——懒散村官难过关

2015年06月18日13:59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懒散村官难过关

核心提示:

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的“神经末梢”,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看村干部。与此同时,一些村干部“选上就算完成”、“戴上帽子就脱不下来”的心态较为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义乌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每季度开展评议,在农村基层树立起“能者上、勤者彰、庸者下”的良好导向,对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了有益探索。

这段时间,义乌市江东街道赤塘村异常忙碌,村里正为一幢高层住宅楼进行工程队入场准备,等建成后,将有一批村民迁入。

这栋住宅楼能顺利通过审批,离不开村委会主任黄昌勇的忙前忙后。村民们纷纷表示,他的工作表现我们看在眼里,大家现在对他的工作比较满意。

然而一年前,黄昌勇还曾被评为不称职村干部。从不称职到积极为民办实事,这名村官的身上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季评,能人专心

在江东街道赤塘村,黄昌勇是当地有名的“能人”。2013年12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当时,村里计划建一幢1500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黄昌勇在创业承诺中表示:要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高层住宅楼的前期审批工作。然而,自从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就去重庆经商了,因为生意繁忙,根本没有精力顾及村集体事务,高层住宅楼的建设被扔在一边,其他村务管理也无从谈起。

对此,村民意见很大:“我们选你当村干部,就是要为百姓办事的。如今当了村干部,你为了个人的私事长年在外,居然当起了甩手掌柜。”

2014年4月15日,江东街道党工委对村干部开展季评。赤塘村的党员及村民代表共40多人,参加对黄昌勇的季评,有半数以上人员将黄昌勇评为不称职村干部。为此,街道党工委对黄昌勇进行诫勉谈话,并且表示:如果在第二季度再次被评为不称职村干部,将按照有关组织程序,撤去其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另外,街道方面也承诺,黄昌勇如果在村务管理和为民办事过程中有难度,街道也会出手相助。

“原以为每年的创业承诺,只要到年终完成就可以了,没想到现在要搞季度评议,而且一个季度不作为,上面就要动真格。”黄昌勇说,他对村干部这个职务还是很珍惜的,如果真的被撤职,就会一辈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黄昌勇被评定为不称职干部后,经组织教育帮扶,认识到自己的不作为,既对不起村民的信任,也对不起上级组织的关心。为了集中精力管好村里的事务,黄昌勇将重庆的生意转交给亲戚打理,自己则长年留在村里办事,主动承担起高层建筑的报批工作,天天奔波于街道和市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半年努力,这幢高层住宅楼建设有了眉目,2014年年底前已完成审批手续。目前,高层住宅楼已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挂牌招标,不久即可破土动工。

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村里后,赤塘村的各项工作有了起色,先后完成江东街道环线道路200亩征地工作和义乌市老年大学新校址征地计划,目前各项工程均已进场施工;村里投资80万元,动建200米长的通往邻村的道路,这条村道自2014年12月施工以来,目前进展顺利,不久即可完成。此外,黄昌勇还积极配合江东街道做好赤塘溪的污水治理。

“以前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把村里的工作丢了,真的有负村民的重托。”黄昌勇说,既然当了村干部,就不能对村里的事不闻不问,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村务上。“现在有了街道和村民的支持,我干工作的劲头也足了,为村民服务的热情也很高。”

规矩,懒官惊心

黄昌勇之所以把心思用在生意上,且认为只要在年终完成工作就行,这和以往对村干部的考核制度有关。当时,对村两委干部的考核一年进行一次,且考核结果只与其报酬挂钩,这对一些村干部触动不大。因此,少数村干部出现“不同心”、“不在岗”、“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从2014年开始,义乌市委组织部开展村干部工作表现季度评议,镇(街道)组织考评小组,到各村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干部有关履职践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述职,并组织参会人员进行民主评议。市里规定,首次考核确定不称职的村干部,将进行诫勉谈话,由专人结对帮扶。3个月整改期限满后,再次组织民主评议,如第二次评定仍为不称职的,劝其主动辞职;对劝而不退的,将依据相关工作规则终止其职务。

黄昌勇正好撞到了“枪口上”。“我们试行这一做法的初衷,就是要对一些怠于履职的村干部,进行教育帮扶,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在去年的四个季度,义乌市分别评议出不称职村干部103人、85人、79人、99人,全部实施“挂号整顿”,对问题比较突出或者整顿不到位的75人,分别进行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

对村干部实行季评,加强规范化管理,这对当地村干部触动很大。赵辉是江东街道红星村党支部委员,曾在村里闹派性矛盾,以致村两委不团结,结果在去年一季度被评定为不称职村干部。被诫勉谈话后,赵辉对组织表示:“今后要努力做好村两委的团结工作,管好村里的公共事务,兑现自己的创业承诺。”

此后,赵辉就像换了个人一样,积极参与配合村集体工作,主动承担并完成了村门口塘、上泉塘以及上下水渠污泥清理,在此后的季度评议中,他得到了群众好评。

一个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做法对村干部作风的促进作用。这项制度实施后,义乌近七成村干部感受到工作等不起、拖不起、敷衍不起的紧迫感,近四成村干部因没有“拿得出手”的实绩而有焦虑感,近三成村干部因评议结果不理想而有危机感。

实干,百姓舒心

走进江东街道东新屋村,在村公示栏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村干部的名字后面,插着一张张小卡片,上面标示“称职”、“不称职”等字样,每个村干部每季度的评议结果一目了然。

这样的场景,在义乌并不显得“特别”。对村干部开展季度评议,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也带动了乡村的创业创新热潮。东新屋这个村域面积仅为13.6万平方米的小村,村干部工作卖力,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招商等活动,现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专业的机械配件市场,主要销售工程机械、纺机、五金、液压机等48大类机械配件。

发生在东新屋村的变化,是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后义乌农村的一个缩影。在义乌采访,记者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农村干部队伍中的实干之风。接受采访的村民也表示:现在村干部的履职意识和担当精神明显增强,为民办事多了,工作推诿少了;责任分工更明确了,创业履诺更顺利了;队伍精气神更足了,群众满意度更高了。

与此同时,义乌市还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以破解村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其中“村级班子和干部考绩办法”,发挥绩效考核工作的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进一步从严从实管理村干部。据统计,2014年义乌市共向758个村(居)的4283名村级干部,发放基本报酬3800余万元。

在义乌,如今每个村干部的工作流程和责任机制已日益完善:每天轮流值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每月15日,是固定的组织生活日;每季度对每名村干部进行评议……

对农村党员干部从严管理,匡正气、树导向,也使村级党组织活动更加规范化。前段时间,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些在义乌城区甚至在省内其他城市经商的党员,纷纷开着私家车,提前赶到会场。“每月15日,党员定期过组织生活。和以前不一样,现在请假的人很少,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说。

■ 专家观点

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义乌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尤其对村“当家人”进行规范,作了很好的尝试,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责任心和为民办事的事业心。建议进一步完善村官季评这一制度,更好地体现基层自治组织的公开性,使村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从而保证村级组织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组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