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先锋足印·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李相岑:为公益而活

2015年06月16日09: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芒种时节,李相岑在帮村民浇地抢种。
  资料图片

“一步啊,一回头,把您张望。生我养我的地方,您是我的亲娘。”这是公益电影《碧水丹心》主题曲的歌词。电影生动、真切地讲述了南水北调的移民故事,抒写着移民者的家国情怀。如今,这首主题曲更是唱遍河南南阳的大街小巷。

令人意外的是,这首主题曲的作词人竟是一位由农民工做起来的“包工头”,这部公益电影也是由他自费15万元策划拍摄完成。问起原因,不善言辞的他这样说:“就是想让大家记住这份情,记住这份牺牲,让历史不要忘了大伙儿。”

他是62岁的李相岑,坚持做公益20余年,向社会捐助80多万,带领他的“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活跃在公益舞台上12年。

自成立以来,协会活动从便民服务到义演募捐,从建爱心超市到做心理咨询,开展公益活动上千次,为社区志愿服务累计达数十万小时,会员超过一万名。

“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协会,既不向政府要经费,又不向会员收会费,也不向服务对象收取劳务费,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反而动不动就得花钱。协会的所有费用全由李相岑一人承担。

“为了组织各种志愿活动,到底花了多少钱,父亲自己也算不清。”他的儿子说,起初也埋怨过父亲,但渐渐明白:“有人为自己而活,有人为大家而活。父亲就属于后者,是为爱而生,为公益而活,为社会而活。”

大家都说李相岑“有钱”,但走进他家,才知道他有多“穷”。家里没有一件像样儿的家具和家电;两个孩子睡高低床,书包、文具、衣服一用就是三四年;衣服破得实在不能穿,还要拿来扎成拖把用。邻居王老太偷偷告诉我们:“经常看到李相岑的妻子到菜市场捡菜叶,回家制成干菜吃。”

其实,李相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几十万元的积蓄。他是“包工头”队伍里的佼佼者,先富起来的党员,拥有大专学历和“建筑工程师”资格,由他组织建设的几十栋建筑中,从未发生过一起质量问题。

“他所有的积蓄基本都用在了帮助别人上。”他的妻子“控诉”道:“起初只要一有钱,他就回老家打井、修路、建校舍。后来就直接向社会捐款,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他捐款3万多;1998年抗洪,他不仅自己捐5000元,还发动工友一起捐。现在可好了,组织的志愿者协会,每年至少要3万元的活动经费。”

面对妻子的“抱怨”,李相岑不以为然,他觉得这钱“花得值”,因为“社会需要的地方,才是钱应该花的地方”。

采访结束后,李相岑骑着一辆缠满透明胶带的电动自行车,准备去超市买点米面油。

“咦,这马路上怎么有一大坑?万一谁没看到,不小心摔倒怎么办?”李相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掉头回家。不一会儿,他带来水泥和工具箱,叮叮当当一下午,填平了马路。

李相岑用点滴行动,履行着他写在日记里的誓言:“我立志要尽心尽力当一盏永不熄灭的灯,走到哪里亮到哪里。”

(朱佩娴 丁小芳)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